关灯
护眼
字体:

(陆小凤同人)颤抖吧凡人们!(86)+番外

“好。”朱宏景回答,拉着宫九在桌边坐下。

王安被拖下去了,殿中侍卫来往,直到叶孤城身死的消息被递上来,宫九觉得自己舒了一口气。

“让西门吹雪带走叶孤城的尸首吧。”这应当也是叶孤城所希望的,死在和自己齐名的剑客,知己,对手的剑下,让对方送自己最后一程。这是对这位剑客最后的尊重,即使宫九并不喜欢叶孤城。

“传口谕。”朱宏景如此吩咐,听从了宫九的建议,“不用管叶孤城的尸首,还有,让那些江湖中人离开宫中。把这里收拾干净之后就退下,朕要就寝了。”

宫九听着朱宏景说话,却思索着。平南王,太平王,南王,南海。从今天之后,没有人能真正威胁朱宏景的皇位了。

啊,有一种从今以后自己就轻松了的感觉。他这边忙了这么久,不就是怕自己弄出什么蝴蝶效应害了朱宏景吗?现在总算可以舒一口气了。

“在想什么?”宫人和侍卫们退下之后,室内就只剩下朱宏景和宫九了。即使有人注意到了,他们也没敢问为什么宫九还留在这儿的问题。所以,宫九就这么留在了皇帝寝宫。

“没什么,就是觉得以后没什么事做了,无聊而已。”

“无聊?今晚被吵醒,我都没有睡意了,不如我来教你一些有趣的事情?”朱宏景笑得暧昧。

“喂,你要干什么?”

“不要以为你有武功就了不起啊!朱宏景你给我离远点!”

“混蛋!你这个无耻之徒!不许扒我的衣服!放开,快点放开!”

“流氓啊!救命啊!”

-END-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正文完结,两个多月的时间,写这本书这段时间,刺儿遇到了很多事情,感谢所有看文的读者,感谢所有买V的读者,感谢在刺儿抑郁的时候安慰我的人,感谢体谅刺儿波动的情绪的大家。

对刺儿的文感兴趣的话,请进入专栏收藏作者随时关注新文吧!

这里是刺儿的微博,一般有什么通知也放在这里,大家可以关注新文现代耽美,这周会发出来,本文网络版还差最后一个番外,放番外的时候刺儿会把新文也发上来,请继续支持刺儿!定制也是本周会出来……这样。

本文最后一次基友推荐榜

和年华认识接近两年了吧……哈哈,年华新文猫游记(楚留香同人)

给你们看我的定制封面局部!美吧!

第70章 番外,中华崛起

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史上的明朝,是这样一个朝代。瓦剌,满族入侵,唯有死战,从不言割地纳贡。为激励军民抗击外敌,迁都京城,不顾危难。末代皇帝崇祯死前,心系百姓,在衣襟上留下遗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历数上下五千年,除了明朝,还有哪一个朝代能做到如此?

阅尽前后十余代,除了明朝,还有哪一个朝代能做到如此?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曾有人说过这句话是扶桑为窃取中华正统而编造的言论,然而这句话,却真真切切刺痛了人心。

所谓的贝加尔湖,本该是我们的北海;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地名后面,只能以括号写出它本来的名字,海参崴;我们的安西,成了别人的中亚;兰芳共和国的遗民,倒在血泊之中;圣洁的西藏,被人觊觎;美丽的南海,遭人侵占。

明亡之后无华夏,是数千年的荣光一朝崩塌,是世界中心的骄傲被人踩在脚下,是念起“中国”这两个字都觉得酸楚……

幸好,一切尚未发生。

一直以来,宫九都庆幸,自己能够干涉这一切。即使他所在的世界,并不是历史。然而不管是在哪一个世界,他所无法坐视不管的,是这一片祖先耕作,生活,出生,死去的土地。

中华。

宫九觉得,事实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话,或许朱宏景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但是眼光的局限,是不能让他超出这个时代的。

不过他来了,所以一切都可以改变。

从最开始的咸鱼,借助宫九超时代的眼光,朱宏景在调整整个国家的政策。数千年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这种调整很不容易。明朝的君权和相权是互相节制的,文官们和皇帝形成了一个并不稳定的平衡,而朱宏景当朝,除去诸王威胁和前朝皇室的问题之后,正是君权占据上风的时刻。也是因此,改革并没有遇到如宫九想象中那么大的阻力。

重农抑商,逐渐转变为重农也重商。不管资本主义存在多少问题,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资本主义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速生产力发展,优胜劣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形态压榨着每个人的能力。选择重商主义,短时间之内有利于改革的进行。不过身为后来者的宫九自然不会忘记很多重要的事情,社会福利体系如果不能和重商主义并行的话,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加。后果就是人民对于改革的厌恶并进行破坏,使得中华沦落,无法进入工业化中去。

此外,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诸多高门望族世家门阀,他们掌握着这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和人口。他们将农业人口固定在了土地上,从而得到利益。但是要进行改革,就必定要改变土地政策,这就触及了他们的利益,这才是明朝屡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大地主是一个问题,此时的商人也是一个问题。即使实行了重商政策,商人也未必都是助力。明朝后期,满清势大,当朝廷禁止了和满清的贸易惩戒满清的时候,晋商们纷纷开始了走私,于是大批粮食兵器被倒卖到关外,成为了满清攻入明朝的利器。这些人,看重自己的利益多过国家利益。

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宫九非常注意舆论的宣传。

精忠报国的故事,国家的概念,这一切,通过各种话本,小说,戏剧,报纸传播。只有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才能有足够的民族凝聚力。

鼓励实业,扶植工业,借高利让大地主们抛弃土地而进入实业。同时以国家手段监管市场。实行有力的调控,而非完全的自由资本主义。

调整税率,农业之上废除各种杂税,只留下单独的一种税,并且每年根据收成调整。建立粮食储备,严禁粮食市场投机行为。

慢慢改组钱庄银号为银行,建立国家银行总领节制所有其他银行,并且规定国内所有银行必须有一定国家股份,逐步以钞票代替金银,禁止金银流通,使用金本位式货币体系。

改革科举制,增添技术类等等考试。进士科以策论为主要录取标准。

义务教育制度,由国库提供足够的金钱,进行初级的识字明理的教育,这只是初步,随着改革的深化,教育的大改革是必定的。

民族方面,强调中华民族概念,减轻民族对立,加强民族融合,宫九忘不了,一开始满族起兵还是因为当地的管理太过严苛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