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下城生长日志(80)+番外

抓住间谍的消息被公开,他们没公开他的死讯。独眼龙作为钓饵被摆放出来,但没有任何人来灭口或救人。当晚有人向北边哨卡跑去,那里的哨卡已经重建,弩箭射穿了这个冲关者。

“他们只是临时加入的人,当你急需人手,筛选不可能太过精确。”马戏团团长弗兰克说,“我很遗憾发生这种事,希望他们不会影响诸位对我们的观感。”

线索在此中断,不安分的人销声匿迹。

到了第三周,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轨。事情似乎一天天变得更好,每一天过去,地下城的力量都变得更加强大。

这个夜晚和往日一样平静。

有人无声无息地跳出了窗户,他在阴影中前行,月光也没有捕捉到他的身影。

他就这么走在街道的边缘,垫着脚尖,缓慢而隐秘。这已经超出了“善于躲避”的范围,他看上去并非躲藏在阴影中,而是与阴影相融,乃至带着黑夜前行。一名巡逻的卫兵在他两步以外的地方走过,提着灯的手举起来,往旁边的角落随意晃了晃,什么都没找到。卫兵离开了。

要是塔砂能看清这个人的脸,她大概会十分惊讶。那个人不是油嘴滑舌的明星骑手,不是强壮而难相处的老兵,也不是神神秘秘的马戏团长。他是马戏团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一个安分守己的雇工,塔砂既没有见过他到处打听,也没有见过他在任何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不合适的地点。

他叫什么名字?比利?麦克?还是别的什么?他普通到了会被人遗忘的程度,哪怕是塔砂,要将这个人与某个特定的名字对上,也要花费一番力气。

他有一个烂大街的名字,有一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体型,有一张不美不丑、没有刀疤粉刺的平庸面孔。他不走在第一个也不走在最后一个,别人笑他便笑,别人叫嚷他也附和,他的声音会让一大片人以为自己听见了哪个不太熟的点头之交。他就是那种没人喜欢也没人讨厌的家伙,同学会邀请会漏过他,迟到早退没人注意,放到地球上,还能用来说那种“这人走到商店面前,感应门没有开”的笑话。

普通、平凡、没存在感到这种份上,也是一种本事了吧。

真的是一种本事。

普通先生走在红桉县的夜幕中,瞭望塔不曾捕捉到他的踪迹,一如此前的几次。这也是个合适的夜晚,积雪已经消融,没有下雨,大地上没有水渍,因此只要小心一些,普通先生就不会留下任何踪迹。

当然,普通先生什么时候不小心呢?

他一路走去了北方哨卡,穿过哨卡,做该做的事,然后回来。他带着新拿到的包裹,慢悠悠穿过亚马逊人巡逻的地段,让目光游移在每个人旁边。直觉敏锐的野兽与战士都有发现视线的可能,脑子简单的生物好麻烦啊。普通先生想,这次居然在这里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真是不走运。

一开始就很不走运,东南角的情况跟他们推测的状况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儿的异种居然在与居民和平相处,而不是两相对峙。中校信誓旦旦地声称墙那边已经血流成河,饿殍遍野,结果呢?食物不是稀缺品,秩序相对稳定,军队已经叛变,跟能从不知哪儿变出粮食的异种狼狈为奸,还会一个个审查从外边来的人。一手坏牌。

普通先生无所谓谁叛变不叛变,异种不异种,但秩序井然让他头痛。如果死的人多一点就好了,他想,那样的话,事情会方便很多。死得尸体都分不清楚,他们就能轻松找到“在混乱中丧生”的亲人,哪里像现在,只能跟战死的士兵认亲,说服力一下子低得让人侧目。

一开始想这个,他不由得满腹牢骚。本森中校是个蠢货,他不该把其他雇佣兵塞进来,哪怕签订了契约,外来者还是一样靠不住,勉强能用来转移视线吧——不敢相信他哥哥就这么让他乱来!总督和他们合作了这么多次,还会搞出这种毫无好处的幺蛾子来,唉,早该知道军方的人永远无知又傲慢。

普通先生比那些鼻孔朝天的老爷谨慎,不然他活不到今天。他也比那些人善于听取建议,哪怕他看那位硬塞进来的骑士老头很不顺眼,他也会参考那个人提出的意见,毕竟,在对抗“那种东西”上,骑士比盗贼更有经验。

“你不能下去。”老头是这么说的,“你一旦进入地下,他们就能看到你。”

有几次,普通先生尾随得这么近,几乎可以在那些异种身后地下,但为了老头的话,他放弃了机会。

不去就不去吧。普通先生想,反正明天便是时候了。

第45章

冰雪消融的第二天,冬日结束的前夕,北方哨卡在这一日清晨打开。

路障被搬开,壕沟被填起,重甲的军队调往边境。人类的喘息与脚步声,马匹的响鼻与马蹄声,交织成一片不祥的轰鸣,号角还未响起,战争的云雾已经在哨卡上空汇聚,随时会化作一阵狂风暴雨,席卷过塔斯马林州东南角的土地。

长达半年多的封锁之后,他们似乎终于抛却了对这边瘟疫的畏惧,要开始全面进攻了。

瞭望塔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情况,东南角的军队一样集结起来。这一战迟早要打,当它终于来到面前,塔砂反倒松了口气。哈利特上尉的新部队与亚马逊战士们已经训练了一个冬天,他们紧张而不慌张,迅速地组织好队伍。北边军队填平壕沟的时间,足够让他们全副武装。

东南角的人类部队排好了适合迎战的阵型,他们拿着匠矮人制造的武器,矮人的工艺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亚马逊战士埋伏在侧翼,残存的树木隐藏着她们的踪迹。壕沟已被填上,北方的士兵正从哨卡缺口处涌出来,骑兵队首当其冲。

号角吹响了。

两边军队之间隔着长长一片空地,还未短兵相接,骑兵们已经心中暗喜。这是一片空旷无阻碍的土地,地面平坦得一目了然,地势北高南低,倾斜的幅度最适合骑兵冲锋。北方的骑兵顺着坡度倾斜而下,像一只只从天而降的铁球,光凭冲击力就足以将对面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更别说还有一排排雪亮的枪尖。

这看上去就是对面的失策,正如探子传回的情报,此处的军队步兵居多,一季断断续续的训练既不能培养出多少像样的骑兵与战马,也不能制造多少能实战的弓箭手。他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没在冲锋的必经之路上固定好路障,也没来得及在冲锋开始前打断。当骑兵开始全面加速,胜负便已经定了一半。

最可笑的是,前方用来应对骑兵的居然是弩箭手。

飞机惧怕撞上飞鸟,以相同的道理来看,冲锋中的骑兵似乎也该害怕正面来的箭矢——然而这种理论上的假设太理想化了。弩箭虽然威力较大,但它的射速非常慢,在冲锋之中只来得及射出一轮而已。东南角有限的弩箭与有限的弩箭手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箭雨,让射手正面应对冲锋的重骑兵,如同以卵击石。他们能制造的阻挡力度还不如一片泥泞的土地,骑兵队长看着前方平坦干燥的地面,打心眼认为第一轮攻击万无一失。

上一篇:春神 下一篇:对不起,我不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