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427)

更别说他们基地作为火种基地,为人类文明保留火种,除了书籍资料文物等保存之外,每个人都承担着传承的任务,他们本身就是火种。

要不然真的撑到了末世结束的那天,人类文明却毁于一旦,所有人只能茹毛饮血的过野人生活,再也不记得先辈荣光,再无科技文明,那末世算结束吗?失去了一切的人类,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末世?所以他们这些孤儿,才能在末世,还能有学上,更会被传授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

顾璋偶尔回忆起那位头发花白,耗尽一生精力,大公无私地带着整个基地的人努力生存的基地长,都会觉得由衷的敬佩。

从身着笔挺军服青年,到白发苍苍依旧腰杆挺直的老者,足以称得上是一位精神领袖。

对农田、农具、生存必备技能这些,顾璋知道的就直接告诉当地百姓。

若是遇到像是“桑基鱼塘”这种不会的,他就跟当地的官员说个大致想法,也许来源于解压小说,也许来源于课本偶尔一题的描述。

有时候很多东西,就缺了这么灵光一闪,有了方向之后,具体去做并不是很难。

再还有更难的,顾璋自己搞不定,当地的官员也搞不定。

遇到这种有思路,却完全不会的情况,顾璋就往回扔,扔回给天工学校两届的学子。

这可是汇聚了整个国家最有天赋的学子!

该做点有挑战性的大作业了!

对新一批正在天工学校学习的学子来说,这是他们攒功劳的机会啊!

新的理科科举制度即将实行,他们要抓紧时间攒功劳,走“对民贡献度”这条入仕的路子。

对早就毕业的那批天工学子来说,也赶紧研究,他们总不能被师弟师妹给比下去了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天工学子爆发出极强的创造性,毕竟是顾璋亲自教的,那种充满乐趣,亲自动手探索的实践课,学起来不仅快乐,掌握得更是扎实。

其中林青柏和姜柔两人,赫然成为最闪亮的新星。

两人本来在原本的定级中得到的官职就高,这下更是不得了,等再考核,怕是很快就要往上蹿了!

连带着,当初积极邀请这些天工学子的官员,也有了不小的政绩收获。

这个时候,当初看不起女子,结果愣是一个天工学子都没捞到的官员们傻眼了。

等发现周围人、原来的朋友都和天工学子联手,齐头并进,向上冲刺的时候,心中更是后悔懊恼不已。

其中丰飞白后悔的情绪最深,尤其是看着姜柔的那些成果,作为最亮眼的二人之一带来的那些功绩,心都要疼死了。

这原本都是他的啊!

当初他怎么就鬼迷心窍了,会有“当初求着要嫁入我后院为妾的女人,不配和我平起平坐。”这种想法?

甚至连县城里有些关系的人家、有人撑腰不怕他的富商,眼红周围蓬勃发展的情况,还会私下里嗤笑:“还不如个女人。”

丰飞白一日从酒楼出来,无意中听到这话差点没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

面对对立之人看笑话的调侃,丰飞白强撑着表示自己不在意,翻来覆去也只能从“我生性淡薄”“都太辛苦了”等等角度说。

对立之人大笑,明晃晃地嘲讽道:“辛苦?看来飞白兄没有飞黄腾达的命啊!辛苦算什么?只要辛苦这一遭,辛苦这一场,俸禄翻倍、换上大宅子,地位上升,受百姓爱戴,还有机会名流千古!”

他讥笑两声:“之前还不知道,原来飞白兄如此淡泊名利,这些都不想要。”

丰飞白脸色发青,手筋绷紧。

“啧啧啧,我是没有飞白兄这个境界喽!我对那些得到顾大人提点,抢到他留下的差事的人,真是羡慕啊!”

这人虽然和丰飞白不对付,但讥讽戳心的话也是真心的。

他是真的羡慕啊,就看“推行理举”一事,即使肯定麻烦、肯定有重重阻力,但是还不是那么多人抢着要做?

做好了就是政绩一件,不仅如此,后世所有参加理举的学子,都会记着这份功劳,起码在百年之内,戎家要是遇到需要天工学子帮助的地方,不说多的,一份善缘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理举眼瞧着就是件大好事,利国利民,史书上定会对落实之人有一番笔墨描写。

千古留名啊!!!

即使不是这样宏大的功绩,可顾大人是个不霸占功劳的,他从来都大方地把功劳分出去,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不像是有的上官,直接拿了下面做的事,当做自己的功绩。

其实许多官员都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但凡顾璋提出什么东西,他们都争着抢着做,还是用心做。

小功劳也是利国利民的。

大功绩出现的概率也不低,还完全不用担心被抢功劳,顾大人才不屑来争抢这点。

更有概率是青史留名的任务!

顾璋说一个点子,说一个想法,马上有当地全体官员抢着琢磨,同时有近两百个天赋卓绝的天工学子开足火力研究。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想实现顾璋点子的臭皮匠可远远不止三个。

于是乎,惊人的情况就出现了!

顾璋顺着漕运线玩到哪里,哪里就能得到好的发展和指导。

宛如当年在刚赤府连续开办的那些工厂一样,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有了极大的助力和改善。

一开始,文武百官是高兴的!激动的!兴奋的!

一开始,明盛帝也是喜悦的!欣慰的!满足的!

但是随着顾璋玩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事情开始有点不妙了。

百官悲惨痛呼:“太忙了啊!”

明盛帝也看着一封封奏折,痛呼:“朕哪有那么多银两?”

建造完水泥路之后,这两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国库银两,又又又又急速下降,快要见底了!!!

这些年国库入账越来越多,银两和粮食是他刚刚登基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多。

若是当年的自己知道这个数的银两都会被花光,肯定要怒得拔出长剑,怒道:“昏君!”

“这绝对是个奢靡无道的昏君!”

“怎可如此不惜民力,铺张行事?!”

但是现在,明盛帝看着一本又一本慷慨激昂,势要为百姓创造出更好生活的折子,依据写的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只得颤抖着手,心痛地写下一个又一个同意的批复。

等终于批复完,明盛帝也不知该高兴各地遍地开花般地发展,还是该忧伤自己永远也充盈不了的国库。

他心情复杂地取出那副被裱好的【顾璋挣钱顾璋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气愤又无奈地在后头添上了一段。

尝试过忙到脚底擦出火星之后,再卷的卷王王中王也被卷趴下了。

甚至有人偷偷写信去找顾璋,“关心”道:“大伙知道你转性了,努力了,但是也不能太拼,不能仗着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就这么拼命地干。当官啊,要学会松弛有度,这样才能长久,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