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72)

自认办事最妥帖利落,最能为主子排忧解难的苏公公,这会儿看到顾璋这样做,都忍不住愣了一下,然后连忙道:“看清了,此法甚是简单易懂!”

果然是会数数的人都能做,而且又明了又快捷!

还没离开的六部官员,心陡然一下就提起来了。

这是不是就代表,他们刚刚做的那份试卷,很快就要有结果了?

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已经用手捂住了心口,几乎能感受到心跳加速怦怦直跳。

顾璋把答题卡和正确答案交给苏公公:“麻烦了。”

苏公公很快安排下去,又用香烧空答题纸,多做了许多张正确答案模板。

一张张答题卡被快速批阅。

顾璋则无事一身轻,懒洋洋地边蹭饭边等结果。

被蹭饭的明盛帝:“……”

看到这个奇妙又高效的方法后,他下意识想夸夸他的顾小状元,可看顾璋懒洋洋的悠哉模样,又忍不住怀疑:“你小子不会是为了偷懒,才想出这个精妙法子?”

顾璋尝了一口御厨新研发的玲珑玉珍糕,十分坦然道:“怎么能叫偷懒,这叫提高效率,享受美好的人生。”

还真是为了少干点活,不乐意辛辛苦苦批改答卷。

明盛帝好笑又无奈,知道他最会诡辩,换了个话题:“你说六部官员哪一部会考得最好?”

顾璋琢磨了一下,随口猜测道:“应该是工部?”

怎么说也沾点边。

不过顾璋猜错了,当结果整理出来之后,工部在六部中,只能算中上游,居然是礼部排名第一,还是断层第一!

顾璋面色微讶,探头过去:“让我瞧瞧。”

各部派来参加考试的人,有的是自荐,也许是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更多是上官挑选。

工部就是工部尚书窦天工指派的,但看起来都有点偏科,故而分数不高。

礼部中好几个人,都有八十多分,简直鹤立鸡群。

明盛帝也觉得有面子,他就说他的臣子肯定都是优秀的,他压住微扬的嘴角,矜持道:“李尚书不愧是两朝元老,擅识人。”

顾璋听出了问题关键,点着八九十分的那几个人问道:“这几个人,都是李尚书推荐的?”

明盛帝应是:“这几人我都没什么印象,故而看到他们的时候多问了一句。”

顾璋摸摸下巴,回忆自己和李老爷子的交谈时言语中的细节,好像除了封建礼教之外,许多观点都不谋而合,要不然他也不会装乖装得那么顺利,早就暴露本性了。

还有那日自己去拜访的时候,看到的十万个为什么剪贴书。

如今还能推荐这么多有天赋的人,顾璋相信物以类聚的道理。臭味不相投的人,真的很难走到一起。

顾璋将这事情放在心上。

这一会儿,所有考生的成绩也都出来了。

明盛帝翻看,第一名赫然是林青柏,是他赦免后,派人照看着,特意送去的。

足足有98分。

他感叹又遗憾道:“如此天赋,为何没在科举之道上有所成就?能做出那般威力的投石车,也是朕需要的人才,却在民间蹉跎,甚至流落至匈奴地界。”

顾璋微微挑眉,而后十分霸道护短地说:“那肯定不是您的问题,要怪就怪他自己不努力,或者科举考官有问题,不能为您选出想要的人才。”他似乎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还自顾自地点点头,“没错,都是他们的问题!”

明盛帝为他这种霸道的说法震撼,没忍住拍了一下他的官帽:“胡闹,朕真要这样想,那岂不是成了暴君?”

“那总有一处出了问题,”顾璋抬了抬官帽,理直气壮,又十分无赖道:“既然您不想怪人,那咱就怪制度吧,科举就是为了选出皇上和社稷需要的人才,选不出来,就怪科举好了。”

明盛帝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你可是咱们宣朝头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怎的还砸起自己招牌了?”

明盛帝不准备和顾璋比嘴皮子了,不过“科举没能选出他需要的人才,也许真有问题”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

明盛帝继续往下看,第二名竟然是一名姜姓富商家中庶女,而且只比林青柏少了一分,97分!

明盛帝面色讶然:“竟然真有女子能考得如此高分?”

一顺看下来,尽管女子不多,但是在近两千人里,能考进前五百的也有不少,也就是说,她们打败了一千多人。

明盛帝轻咳两声,维护臣子的面子道:“六部官员的答题卡就留在朕这儿。”

他是知道的,朝中官员参加考试,就是因为顾璋一句“指不定你还考不过那些女子。”气走了唠叨劝说他的官员。

那些说这话的,又参加了考试的官员,若得知真的有一女子考得比他们更高,怕是要羞愤欲绝。

明盛帝是个开明宽容的难得明君,对臣子并不苛责,但凡有能力者还颇为爱护,这事实在是太过丢脸,他难免起了维护之心。

顾璋大方的把那部分答题卡放回去,还保证道:“您放心,我肯定不外传!”都是同僚,把事情做绝就不好了。

但他相信,文武百官肯定是瞒不住的,分数他们自己也是知晓的,公布的分数,绝对也是会去看的!

到时候多半有乐子。

顾璋办完事,蹭完饭,交代人去写要张贴的公告,把事情都安排好,然后自己就跑掉了。

他在回家之前,特意绕了一脚,去给李老塞了本书,正是他给学校准备的物理教材。

当晚,李老拿出顾璋塞给他的书,拿出宝贝玳瑁款澄目莹镜,在灯下读了起来,这一读,李老就有些沉醉进去了,连晚膳也只是随便用了一些,又飞快地沉浸在书里。

这书内容奇妙复杂,又一针见血,总让他惊叹,更是拍案叫好道“原来如此!”“竟还有如此奇妙的说法。”

起初只是随便翻翻看,好奇顾璋给他塞了一本什么书,等到后来越看越入迷,只恨时间不够,大叹人为什么一定要睡觉?

什么摩擦力……什么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换……什么光学,小孔成像……

李老已经六十多了,再早二三十年也称不上年轻人,上一次这样废寝忘食地读书,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他一边读,一边不断地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对比,甚至激动的时候,还随手拿身边的材料直接做起了实验,许多原本似懂非懂,有些朦胧的东西,都慢慢清晰了起来。

这种拨开迷雾见晴天的感觉,更是让李老对这本《初级物理》爱不释手。

他迫不及待想和人讨论一下,那种蓬勃的分享欲,已经很久没有在他身上喷涌而出了,但是顾璋又在忙开学招生的后续事宜,连他原本的此道好友,也都被顾璋拉去当了助教!

其他人都不太能理解书中想法。

明明有股要冲出来的分享欲,硬生生地憋回去,那可就太难受了,李老想了想,带着《初级物理》去找了自己的好友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