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47)

苏公公:“……”

您都问了多少遍了?想人家就直说啊!

不过皇上再烦人也是要哄着的,他躬身道:“就这两日应当要到京城了。”

说着走到明盛帝身后,给他揉太阳穴,他劝说道:“皇上您心里都决定给顾大人一月休沐了,就别为此苦恼了。”

明盛帝感受额头传来的松快,闭上眼靠在椅背上:“谁说我答应给他休沐了?”

各地求贤若渴,他作为一国之君,应当为百姓考虑,早日将贤臣派去地方施展才能,造福百姓才好。

苏公公太了解从小跟随的主子了,他笑道:“您要是没这么想,就不会招顾大人回京述职了。”

那么多官员都直接调任,升迁,接到调令直接赴任,怎么没见您把人召回京城述职?

明盛帝闭着眼,不说话。

明盛帝迟迟不给答复。

京城中许多官员都有些不知为什么,他们有的受好友所托,有的为家乡谋福利,也有的有些无伤大雅的私信,想让顾璋去他们建议的地方。

等得心急啊!

想到这几年逢年过节,明盛帝给边关送月饼、送粽子、送新年礼、送精兵……真的是把人放在心尖上了。

有些官员大胆地想,迟迟不认命,不会是想等人回来自己挑选?

有些大臣都难免有些吃味,他们怎么就不能得陛下如此厚爱?

京中还有不少人,想要和顾璋拉拉关系,甚至还有想巴结顾璋的。

没有为什么,就凭顾璋身边的人都升官发财了!连陛下派去保护他的精兵,竟然都连升三级。

他们琢磨啊,顾璋要怎么讨好巴结呢?

吃喝玩乐?

“这恐怕不行,他玩得那些多丰富稀奇?还有你看他做的玩具,写的《食神鬼斧》,即使农家出身,这方面我们怕是也比不过他。”

钱财?

说起这个,许多人连连摇头:“谁能比他大方?当初婚礼花的钱,怕是比京城任何一场婚宴都花得多。刚赤府缺粮草他直接拿一百万两出来,后来又为了环境花那么多钱种树。你我花用,怕是不及他百分之一!”

权利?

人家圣眷正浓,眼看要平步青云,别人汲汲营取的权势,对他来说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就连青史留名都做到了,还不止一次!

这样的人,到底该怎么下手?

宦海浮沉数年,从没遇到过这么棘手的人,竟然连想要讨好巴结都没个入口。

有人忽然道:“他娶妻四年了,还无子嗣。”

“我记得同年户部尚书家的盛大小姐出嫁,如今已有二子?”

“边关苦寒,女子在那里待四年,还担惊受怕,怕是也颜色不在。”

思及此,许多官员想到通过联姻的办法拉拢顾璋。

成婚四年了,竟然还没有子嗣,纳妾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燕家都没有理由阻止。

他们才跟家中夫人提起此事,就被提醒:“夫君可还记得,四年前报纸上的少年爱慕?”这种事,男人大多都只看看,笑过就完了,还是女人记得最清楚。

忽然被问住,这才想起来。

可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方法,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路,怎么舍得放弃,只得辩驳道:“少年冲动,那时候的爱慕怎么能当真?”

“夫君可想好了,这要是弄不好,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尽管京城中男子都三妻四妾,用结亲来拉近关系的事情再正常不过,此刻,还是难免有些犹豫了。

“那再看看,我记得燕家两老快要过寿了,是个不错的机会。”

许多相熟的亲友,也惦记着顾璋。

燕先竹和燕先梅兄弟俩,在家总免不了要提他几句,不管是思念、还是笑骂,反正是一直挂在嘴边。

燕老夫人听得耳朵都起毛了,她反倒是有些担忧孙女,虽然每次来信都很好,但是没见着人,总是不安心的。

而且怎么会成婚四年,都没有子嗣?可真让人着急。

顾璋可谓奇人,明明才是个年轻的四品官,在京城也不算什么大人物,可偏偏他回京城,动静大得离谱。

即使是戎锐、席文林等大儒,或者是被坑次数太多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他们是惨了点,甚至有时候气得面红耳赤,觉得荒唐极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是好的。

比如上次那个羊毛衫,尽管真的恨不得派人去把这小子打一顿,可最后真促成了刚赤府四个工厂飞快运转起来,让整整一个都府的百姓日子富裕起来。

这情感是挺复杂的,说欣赏吧,那肯定还是欣赏的,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恨得牙痒痒。

不管怎么样,总算把这小子等回来了!

这几年的账,该好好算一算了!

第128章 盛世来1

京城郊外。

顾璋几天前就与薛将军一行人分开走, 薛将军带人提前快马回京。

据说是再也看不下去顾璋这个臭小子在外那些不要脸的举动了。

顾璋才不信!

分明是看他有媳妇在一起,一路上天天开心,所以想媳妇了吧?

顾璋的车队靠近京郊, 很快就看到远处熟悉的人影,站在最前头的,是余庆年,看起来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就是身上威重的贵气更浓了些,唬小孩妥妥的!

在他旁边的黎川, 顾璋都有些不认识了,这个蓄了胡须, 看起来严肃绷着脸的人,竟然是他记忆中那个好逗好欺负的黎川吗?!

顾璋跳下马, 冲上去就扯了扯黎川的胡子, 高声惊呼道:“正慎,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这声音悲戚,好似黎川受了什么惊天大委屈,惨遭生活摧残, 成被欺负的小可怜一样。

黎川脸一黑,脚步一顿, 看向余庆年。

余庆年却发出完全不符合他贵公子气质的朗声大笑。

四年时光带来的陌生感觉,瞬间在哈哈大笑中被冲淡, 儿时一路走来的情谊,完全没有被时光冲散。

顾璋笑完也明白了:“正慎的胡须,是你建议他留的?”

余庆年可不背这个锅:“我可不敢居功, 还是瑶光的功劳。”

顾璋迷茫:“我?”

这里头还有他的事情?他怎么不知道!

余庆年解释了一番,大体是自报纸刊登破案故事, 又忽然变成“再世包青天”之后,许多百姓当面直接夸奖,越来越露骨,直让人面红耳赤。

最开始在翰林院还好,后来到刑部任职了,有时候去查案,跟着前辈开堂审案,被堂下的原告被告、围观的百姓一惊呼,一夸赞,就羞赧地红了脸。

这样还如何判案?如何保持威严?故而余庆年建议他蓄胡须,这样无论脸上有什么反应,都看不出来了。

顾璋听完顿时大声嘲笑:“正慎你身为我的好友,脸皮怎么能这么薄?”

难道厚脸皮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黎川心累了,黎川不想说话。

友人还是以前的友人,半点没变,但他现在倒是情愿友人变了,不至于现在他想直接把顾璋揉成一团,扔回草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