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44)

顾璋:“就这个吃食不写做法,只描写它有多好吃,馋死他们。”

燕芷抿嘴笑:“你又坏心眼。”

“怎么能叫坏心眼呢?这叫符合这一册的风格!”

从小就向往自由,喜好也离经叛道的小姑娘,多少也是有些这样的玩心在骨子里的。

正所谓什么锅配什么盖,能和顾璋每天开开心心相处的小姑娘,即使嘴上说“你又坏心眼”,但是根本不带一点阻止的。

这一册满是大儒文士被馋到又得不到的“抓狂”“恨不得隔空打人”的描述和诗词,因为制作周期长,所以美食萌图都更精致。颜色更鲜艳了,抓特点的能力更强了,总之比之前的看起来都更馋人了。

顾璋离开前,将其寄出给龚家书局。

终于,到他们离开的这天了。

他们的行李很多,还准备了一个豪华版的大马车,在里面两个人可以直接躺着打滚的那种,车厢足足要用四匹马来拉。

顾璋最爱的踏风也要带回去,除了踏风之外,顾璋这几年还养了好些骏马,不过在离开之前,顾璋去了一趟草原,把它们身上的所有束缚都放开了,他说:“我要离开这片大草原了。”

骏马有灵,喜欢野外的蹭了蹭他的脖子,然后回归草原了,顾璋给他们马尾隐蔽处做了记号,让武安大营的兵若日后抓到他们,就放归草原。

踏风倒是舍不得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离开,亲昵的贴贴顾璋的脸颊。

此刻几匹骏马,就跟着车队溜溜达达地散步,吃吃草,散散步,好不悠哉。

马车滚滚驶出城门。

不少刚赤府的百姓闻讯而来,硬生生将广阔的城外土地,用数不清的人,夹出了一条仅供单辆马车行驶的道路。

百姓们想着这四年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眼眶都红了。自从顾大人来到他们刚赤府之后,隔三差五就有新鲜事从军营里传出来,日子都快活不少。从第一年开始,每年粮食都有增长,如今四年过去,他们不仅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家家户户都能挣到钱,即使是身体有残疾的,也能养家糊口,过得体面。

原来他们每日想的是,吃什么,怎么进军营,匈奴今年会不会又来?

现在他们想的是什么?快要发月钱了!今天买什么肉吃?要怎么换着花样做面食吃,最近又有什么好玩的……

日子美得就跟做梦一样。

但是现在,顾大人要调任,离开他们刚赤府了。

人群中响起了接连的呜咽和抽泣声。

尽管压得很低,捂着嘴声音有些雾蒙蒙的,但人一多,声音难免就大起来了。

顾璋原本是没有太多离别的伤感的,收拾行李的时候还乐呵呢,这会儿却也忍不住有些触景生情了。

这会儿一些顾璋熟悉的村长、族老代表大家走出来,由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站在头前,给他送万民伞。

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当初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百夫长,残了腿才从军中退下来,后来三个儿子,两个孙子,都牺牲在抵抗匈奴的侵略中。

他亲手送几个儿媳妇改嫁之后,便孤身一人。但在整个刚赤府,也是很有威望的。

他道:“顾大人,我们都是粗人,想不到您这么聪明又会赚钱的人还能缺什么,就找学堂里的夫子打听过了。夫子说官员离任的时候,百姓为他送伞,就代表着官员像伞一样护佑一方百姓。大伙就合计着,要给您送一把。”

他撑开伞,细细地介绍道:“大伙都觉得普通的油纸伞不太行,配不上您,您除了当文官,还有灭敌数万的功绩。这是咱们找了薛将军亲批的好铁,又找城里最擅长打铁做武器的铁匠,给您做的兵器伞,每根伞骨转动起来都跟刀一样锋利,伞柄里也能抽出细长刀,伞柄就是刀把……”

是武器,顾璋也觉得心里鼓鼓胀胀的,刚赤府百姓可是把武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次邢威主持的小拍卖会上,大伙买残损的武器,可比买牛羊都热情高,出手阔绰。

“希望以后这把伞,带着咱们刚赤百姓的气势,能为您镇压所有邪气,破开所有险阻,日后一路康庄,前途似锦。”老人收起万民伞,轻轻放到顾璋手上。

伞上写满了字迹似初学者粗笨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的名字,还有许多红色的手指印,那颜色一看就是用血盖的,整张伞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竟然再找不到一丝空隙。

顾璋道:“有心了,我定会珍藏。”

他笑着对两道的人说:“哭什么,我可是要回去升官的,该为我高兴才是。”

“顾大人我们舍不得您啊,大伙肯定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的。”

“以后要是有人敢欺负您,我们肯定不饶他。”

“就是。”

“咱们日子现在跟神仙似的,您跟我们再造父母没什么差别。”

“顾大人,我会好好念书的,以后去京城找您,帮您干活!”

马车在百姓的夹道和不舍中行驶,缓缓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

第127章 回京

刚赤府尽管被称为苦寒之地, 下属更是只有四个县城,但是其占地面积之广阔,不输给任何一个都府。

顾璋一行人的马车, 行驶了几天都还一直在刚赤府境内。

偶尔临近村庄,或者停下休整,顾璋和他身边的护卫、随从、精兵等人,都能看到刚赤府百姓现在的生活。

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有的手里抓着一把烤熟的豆子,有的手里拿着针线织毛衣、围巾、袜子。

他们都知道, 毛线是好东西,尤其适合给孩子穿用, 即使以后孩子身量大了,也可以拆了重新再用, 而且在刚赤府, 毛线的价格可比外头便宜多了, 家家户户都买得起。

小孩也不会光着脚丫,或者只穿个裤头漫山遍野跑了,他们穿上了布鞋, 有了新衣服,就是玩得太野晒得黑黢黢的, 即使摔在地上也不哭不闹,自己爬起来拍拍灰继续玩, 也只有这时,还能看出点刚赤小孩的模样。

无论是要发月钱了,要过年过节了, 丰收了,老百姓们脸上都会出现笑容, 到处都是敞亮的吆喝声,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许多原来从刚赤府离开的人,如今重新踏上刚赤府的土地,都不住地揉眼睛,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这还是记忆里的家乡吗?

从京城来护卫顾璋的精兵,骑着马围绕在马车附近,看到这些,忽然心有触动。

在被派来边关的时候,他们许多人都是不乐意的,甚至有些迁怒顾璋,你好好一个文官,受皇上宠爱,想不开去边关做什么?

但是到刚赤府不久,就被刚赤府人人皆兵,个个百姓都不比他们差的情况惊得没了脾气,又很快被顾璋的大方和对匈奴的智谋折服。

他们甚至真的私下讨论过,若顾璋是一名武将,他们跟随顾璋行军打仗,征战四方,绝对心悦诚服,未来成就也绝不逊于在京城驻兵里往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