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42)

这两年他们都发现了,地里真的跟顾大人说的那样,存得住水了,热风也小了,甚至冬天好像都没有往常那么冷了。

这样神奇的森林带,竟然是他们的双手一颗颗种下去的!

而且里面还有好多吃的,甚至长出了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菌菇,更有杏子、李子……都不是什么稀罕水果了,也不会像原来一样,活一辈子都没尝过水果的味道。

顾璋也没去发展这些农副产品,这点三瓜两枣的钱难挣,还不如丰富一下老百姓的菜谱。

吃得好了,人心情肯定舒服,幸福度不就哗哗地涨吗?

多好,大家都开心,他摸鱼玩乐、到处旅游才会更开心!

随着收割陆续结束,一村村的晒谷场都热火朝天的挤满了人。

“三石六斗!”

“我家的上等田有四石三斗!”

“哈哈哈哈,真的翻倍还不止,顾大人说的都是真的!”

距离田地那么远种一批树,竟然真的能让田里的增产这么多,要是放在原来,他们肯定不信。

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宛如隔空施法一样,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的不相信。

农人们一个个排队称粮食,然后又兴高采烈的开始掰着指头算起来。

算不清的,甚至用上了全家人的手指。

“一亩地就这么多,咱家有十八亩地,今年收获的粮食,每个人顿顿细粮吃到饱也吃不完!”

“我家也是!”

“我家小花娘前两天就吵着,想要试试面粉做的吃食,等会弄一点给她试试,小孩子嗓子嫩,吃不来没脱粒壳的麦米饭。”

晒谷场热热闹闹的,唯有村长急的满头汗。

虽然恶补了许久,但是整整一个村的粮税,无论什么时候,算起来都太折磨人了。

好不容易算完,他心里对顾璋的敬佩又多了一层,是什么样的算学水平,才能做到顾大人那样?太让人佩服了。

村长大手一挥:“走,交粮税去!”

他这一吆喝,一呼百应。

“走走走,咱们村争取第一个去,在顾大人面前露个脸。”

“村长你可千万别算少了,我都听说了,这都要算进顾大人的政绩里的。”

村长赶紧应道:“肯定不会算错!”

这可是代表顾大人政绩的东西,他算得可仔细了。

百姓们都积极的运着粮食去缴税。

若从天空上往下看,能看到广袤辽阔的土地上,成片成片金黄色草,还有点缀在其中的如茵绿树。

在成片成片的碧树间,有成群被驱赶的牛羊,有马队在不断奔跑,还有数不清的人,如勤劳的小蚂蚁一样,带着粮食向最近的县城汇集而去。

顾璋正在整理粮税。

一年到头,总是要忙碌几天的。

不过幸好的是,刚赤府下四个县令,都已经经历了新税法的改革,现在用的都是新税法记录,他整理查验起来,轻松多了。

正写着,听到下人通传,说是力蛮来了。

顾璋:?

要是田丰这个有周扒皮之称的钱粮官来,他还能理解,毕竟看到这么好收成,田丰不可能不心动,但力蛮这家伙,不是一向不爱往衙门跑吗?

说这里墨水味太重,他闻着头晕。

“请他进来。”顾璋道。

很快外堂的黑石板上,传来铿锵的脚步声,十分有力,正是力蛮。

人还未至,声音先行一步传来:“顾大人,后日可有空闲?”

顾璋看到了他手里的请柬,猜到了什么,笑问道:“你媳妇来了?”

力蛮高兴道:“不仅我媳妇来了,听说刚赤府百姓的日子,我们全家都来了。”

顾璋也放下笔,接过请柬,笑眯眯道:“那就恭喜你心愿达成,全家团聚了。”

他翻开一看,居然是力蛮这家伙亲手写的,字迹很粗,还显得字很大,看出来是努力控制的成果,指不定还写废了好几张。

“我后日有空,定按时赴宴。”

力蛮高兴了,他坐下来牛饮牡丹般大口喝了好几杯茶水:“我就知道你有空!”

天天在外面陪媳妇玩,怎么能没空呢?姚总兵果然是骗他的,还害得他亲自动笔,写了好多张请柬,才选出来这一张,说什么这样有诚意。

力蛮想到家里人都来了,还有早上用偷偷学顾璋的办法哄媳妇,媳妇脸都红了,心里高兴得紧,他一副哥俩好的语气道:“还是多亏了你,我劝了好久,媳妇才勉强松口,后来听说这里田地的产量,我爹娘立马就心动了,又听说这里工厂的工资,我媳妇也马上很快就答应了。”

顾璋:?

合着全是我的功劳,那你呢?

力蛮的妻子,真没想到还是个事业脑。力蛮这么头脑简单的人,在家乡的时候会娶个冷静事业脑妻子,还这么多年都喜欢得很。

顾璋想了想,提醒道:“最近新开的棉花籽炼油制保湿膏的厂快开业了,你可以让你媳妇去试试。”

力蛮高兴道:“还有这种好事!”

这几个月时间里,刚赤府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之前的激烈,好像都在最后一年齐齐爆发出来。

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好多都不止翻了三倍,靠着草原,有数百万头牛羊,这些牛羊即使是副产品,也能源源不断给刚赤府带来巨大的收益。

地广、田多,人少,挣钱容易。

原本最大的威胁都没了,对富有的人来说,肯定是不愿意来的,但是对许多穷苦人家来说,这简直是人间仙境。

更别说有些地方乡绅地主强盛,世家豪族占地多,家中没有田地,只能租用田地的佃户了。

每年辛辛苦苦种地,要被抽去五成、六成、甚至七成。

若遇到心善的老爷,也算是有口饭吃,能活下去。

若只能找到黑心肝的,最多也只能算是不饿死了。

他们这样的人最没有牵挂,听说刚赤府如今的情况,几乎是一收获,就去衙门申请路引,拖家带口地往刚赤府赶来。

跟匈奴近算什么?不是都被打趴下了吗,说是几代人都别想恢复。

有这样的产量,开荒的地都是自己的,就算匈奴还在,他们也要去!

匈奴有什么好怕的,能有穷可怕吗?会比饭都吃不饱更可怕吗

原本从刚赤府搬家到隔壁几个府城的百姓,也陆陆续续找关系牵回来了。

刚赤府已然成为周边好几个府城中,最富饶的一个。

虽然跟京城、江南这些地方的富裕程度没法比,但是如果是比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谁输谁赢还真未可知。

刚赤府百姓如今的日子,即使在整个大宣,也能排行前五。

但凡外面听了,谁不羡慕?

当然这也和顾璋大量花钱投入有关,这世上要说有什么东西绝对不会辜负你,那绝对是钱。

反正有钱就花,顾璋一看到每个月的分红,就琢磨要怎么用,今天把毛线厂单独分出来,明天建立一个保育院,收留无父无母的孤儿,后天又高价给学堂请个举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