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40)

像是黎川等同辈好友收到之后,也感动不已,都觉得“我果然是瑶光最看重的挚友!”

带着这样的一份感动,他们便忍不住炫耀的心了,暗搓搓的在好友、妻子、孩子面前,装作不经意地露出“轻薄”的衣衫。

在对方关切的问候“怎么穿得如此少?”的时候,便炫耀起了顾璋送的衣服。

如燕先竹这样矜持些,不愿承认自己十分喜欢顾璋的,就谦虚道:“这是瑶光在刚赤府鼓捣出来的羊绒衣,穿起来倒是又轻又暖和。这小子就爱干这些花里胡哨的,有这个孝敬的心,我还是宁愿他多为百姓提高些产量。”

他嘴上是这样说着,可还是摸了摸羊绒衣,根本压不住扬起的嘴角。

也有直接大气的,直接夸道:“听说匈奴以前都是直接取羊皮带着羊毛,一起做成皮裘保暖的。也就顾瑶光能想到这么做了,别说,真的舒服又保暖。”

但是吧,时人讲究含蓄。

这些收到羊绒衣的人,是不可能走出去大夸特夸,或者在许多人面前炫耀的,能在好友、妻儿面前得意一下,就很不错了。

故而羊绒衣的好,一直只是在高层暗暗流传,许多人见过或者摸过之后,都忍不住也想买一套。

不过很快转折点就来了。

起因在一次早朝后,有个看不惯燕先竹“逢迎媚上”又嫉妒他得了个好孙婿的,暗搓搓过来炫耀,你孙婿第一个想到的是我!

老哥,说明你在孙婿心里没什么地位啊,我竟然混成了他第一个想起来的人。

燕先竹也看不惯他,暗呸了一声,然后表示,你这个家伙就别自作多情,给自己脸上贴金了,顾璋第一个想到的,分明是他这个祖父!

连他弟弟这个当师父的,都排在他后面呢!

下早朝的时候,官员本来就多,两人这一番争执,很快犹如点爆仗一般,引起了噼噼啪啪的连锁反应。

“什么?”

“分明是我才对。”

“你也是他第一个想到的人?”

他们都不傻,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再相互一交口,好家伙,他们竟然都是顾瑶光这个小子“第一个想起来的,最为记挂的人!”

众官员:“……”

顿时咬牙切齿,亏他们为那封真情切意的信感动,什么记得曾经的帮助,什么记得您因伤畏寒……诸如此类的各种细节,再加上那小子的文笔,竟然把他们都骗到了!

再想想自己之前暗搓搓的炫耀,简直老(小)脸一红,恨不得钻进石头缝里去,再不见人才好!

顾瑶光,简直不是人!

尽管这些大官觉得羞于见人,恨不得闭门不出才好,可这事根本藏不住,很快就爆开了。

明盛帝:“……”

同窗好友:“……”

他们纷纷相互确认,最后确定了,这个坏东西,真的给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一样的!!!

若是一开始发现还好,偏偏在他们暗暗炫耀完“我是瑶光最重要、最看重、最崇拜的长辈/挚友”之后,这简直是、简直是……只让人恨不得直接晕过去才好!

平日里难看见自家老爷/父亲/叔伯/师长这样的窘态,亲友们当着面忍住,回头便彻底忍不住嘴角的笑意了,性子活泼的,甚至直接躺在床上笑得打滚。

百姓们也乐于听到这样“让人快乐”的小趣事。

事情根本藏不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开了。

越传越广,即使权势再大,谁又能堵住这么多百姓的嘴?

受害者们纷纷摆烂了,讲吧,都去讲吧!

等后来,即使是最内敛,谦逊到骨子里的人,在大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在接连几天日日都面红耳赤后,也脱敏了。

然后触底反弹!

有的写信去痛骂顾璋一顿。

有人干脆写诗,甚至试图刊登到报纸上,让天下人都知道你顾瑶光是什么样的人!

……

怒极、羞极的文人们,带着满腔的真情实感,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一时间文坛里“暗搓搓谴责”“文化人拐弯抹角花式骂人”的文稿层出不穷,文坛此篇繁荣至极。

本就是文采最顶尖的一批人,过五关斩六将才高中进士,得以做官。

他们笔下的文字,更是引来无数关注和热议的浪潮。

没多久,全天下都知道了,刚赤府有特别舒服、特别轻、摸起来软和至极,还特别保暖的羊绒衣!

至于对顾璋那点点谴责?

百姓表示:太深奥,说的啥啊?听不懂,还是都被小农神坑得跳脚的小故事有趣。

顾璋更是无所谓了,甚至还饶有心情的和媳妇分享信件后续,然后“喷火小人”图,第二幅,秘密出世了。

羊绒衫、羊毛衫被闻讯而来的商人们纷纷抢空。

连带着陆续做出来的羊毛毡、棉被、棉袄、奶酪等等物件,都大热起来。

不过第一批最好的,顾璋还是悄悄留给秋娘,他辛辛苦苦干一场,总要得点好处不是?

厂房留下造福百姓、造福驻守的部队了,他先吃口肉不过分。

四个工厂忙得热火朝天,一开始只是羊毛衫供不应求,慢慢的,另外三个厂生意也迎头赶上。

甚至都开始扩大厂房了!

盖新厂房,就代表又要招新工人。

之前第一批没赶上的百姓,都激动起来,家里人口不够用的,差点急得抹眼泪。

如今四个厂他们都已经摸透了,所有岗位都不分男女,只要你够细致,即使是粗大的汉子也能去纺线,只要你力气够大,即使是女人也能去干力气活。

自己适合干什么活,什么活最挣钱,百姓们早就琢磨得心里门清。

怎么能不琢磨啊?那么好的事,实在是太让人羡慕了!

原来第一批进入工厂的,现在早就成了每家每户最受欢迎的人。

谁能抵抗每个月都有稳稳入账的工钱,逢年过节都有羊肉猪肉这些礼品呢?

更别说多干活,竟然还能多拿钱,顾大人管这个叫“加班费”,甚至每个月还有休息。

这简直是神仙活计啊,谁家不当成宝贝疙瘩的供起来?

这天,又是发工钱的日子。

许多工人回家路上,都买了点肉,有钱的甚至还买了些外头卖的吃食,可香了!据说是顾大人媳妇出来玩的时候指点过的,那手艺可是让顾大人都赞不绝口的!

买完肉,带着工钱回到了家,全家坐在一起。

每月发工钱的日子,就是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

“哇——今天有烧肉吃!”

“娘,煮个鸡蛋放进去一起烧吧,这样好吃。”

“我等会要用肉汁拌饭!”

王大力抓住想进灶房的儿子:“不许去捣乱,你去学堂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得到小红花?”

在工厂开始盈利之后,顾璋抱着“有钱就花”“绝不攒钱便宜下一任”的潇洒心态,给四个县城都各建了一所学堂,官方的那种,然后聘请了读书人,在里面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