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09)

荆苍等人的眼神黯淡下来。

顾璋见此,加快了语速说:“不是药性上的不对症,只怕是烈了些,需要调整一下浓度。”

原来只是要调整浓度!改良药方的话多半是来不及救了,但是因为方子太烈,想要降低或者冲淡一些药性,那还不简单吗?

这一波三折的,实在让人心都七上八下的忐忑,这会儿得到了确切的结果,心中大喜。

困扰了他们这么久,请了好些大夫来看都没办法的毒,顾大人竟然见过!要知道,如力熊等人都想着要闯去单于大营,捉人回来拷问看看了。

可单于大营想要捉个人回来何其艰难,就算真的捉回来了,又怎么知道他能开口,开口说的是不是真话,万一里面掺假了呢?

荆苍表情颇有些急切地问道:“需要哪些药材?”

顾璋正打算报,忽然想起有一味药材,好像在大宣地界上没有,此前他给师父做药的时候就发现了。

顾璋思来想去,面色淡淡道:“在边关怕是难凑齐,我恰好带了些,正好拿来用,只需再备上炒酸枣仁、干姜、鬼箭羽、败酱草、盐黄柏……”

听出顾璋语气中的沉稳和自信,荆苍心头一松,笑道:“顾大人果然见识广博,记忆非凡,若能学医,定然也成就不俗。”

他的语气里还是有极淡的可惜和藏得极深的热切。

荆苍身后几位弟子,看顾璋的眼神也都有些羡慕,有这样的脑子,这样的记忆力,怕是学什么都能成吧?!

顾璋也没拖延,骑马回去从家里带来一个大箱笼。

反正他的行李,一部分自打到边关,就放在库房里,没有旁人动过,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原本是什么,这也是他特地安排的。

同样的款式、同样的颜色、同样的箱笼。

实在是太熟悉了!

力蛮尽管躺在床上,都不由瞪大眼睛,看向箱笼。

又是它!

第三次了!

顾大人到底从京城带了些什么东西来?

力蛮虚弱得脑子晕晕的,但也下意识生起一个念头——只恨不得去人家里,把剩下十几个箱笼都好好供起来!

即使是意志坚定如薛将军,此刻也不免想,十几个箱笼的行李实在是太少了,带几十个,几百个来他都不嫌多!

顾璋觉得热切的眼神有点多,赶紧溜之大吉了,走前提醒道:“煮过的药渣别扔,打磨成粉制成水剂,洒在城外的土地里,应该会有些抑制的效果。”

荆苍找齐药材后,立马熬了一锅药,然后试着降低药效,喂给情况最严重的一批中毒者喝了,目前情况,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然后大家就发现,情况真的有好转,药喝下去没多久,嘴唇上的乌紫就褪去不少,淤积在身体里的寒毒,也散去许多,力蛮这种底子好的,都可以下床走路了!

从力蛮第一个能下床起,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原本病恹恹看起来命不久矣的病患,一个接一个的好起来,这样好的结果,无论伤兵营的医官还是将士,都是从来没想过的!

伤兵营里的每一个大夫,每一个兵卒,都对顾璋再次升腾起了浓浓的谢意和敬重,一次还是巧合,这都是第二次了。

顾大人,有神医之卓越天资!

顾璋:?

他连把脉都不会,这样造谣真的好吗?

发现确实有用,他连忙躲着伤兵营走,他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没错,秋收的日子到了。

百姓们辛辛苦苦种植了大半年的粮食,用了各种麻烦的法子培养,被匈奴虎视眈眈……经历了重重挫折,这才终于等来一点粮食增产。

军中戒备极严,手里拥有千里眼的几位将领,忙得脚不沾地,日夜不眠,担负起最重的巡防责任。

匈奴大军是退了,但是秋收以来,谁也不好说匈奴会不会打一个回马枪,来抢夺丰收的粮草。

每年秋收,都是一场硬仗!

即使是这样,也抵挡不住百姓们的喜悦。

“真的增产了!!!”

“我家的地里收了一石一斗,我已经多少年没种出过一石的产量了!”

“我家有一石两斗,哈哈哈哈——”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谁的功劳,顾大人!

真的文韬武略样样不凡,有真本事、还愿意为他们着想的大好官!

边收获,边干劲儿十足的夸顾璋,一时间,顾璋在刚赤府的风头,简直比薛将军都高,就差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

不过大好官顾璋在苦恼一个事。

他突然发现,这一增产,就到了最低的粮食税收标准了。

但是一缴税,增产的部分就要抵消不少,运气不好正好卡在线上的,几乎等于白干。

宗乡苦着脸:“大人,大伙辛辛苦苦忙活一场,要是真收,大家怎么甘心,怎么想都难受啊。”

顾璋也能理解,人性如此,铆足了劲儿干活,结果最后收获没多少,本就让人丧气了,若是本来有,再失去,那就更让人郁闷了。

刚赤府地处边关,处事必须谨慎,不能让百姓对朝廷失望,甚至生出怨怼。

他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桌面:“法不可废,税乃国之根本,若随意动摇,怕是不妥,后患无穷。”

辛少昌也皱着眉头,与宗乡更为当地人考虑不同,他更知粮税的重要性:“刚赤百姓大多都习惯不交粮税,许多贫瘠的土地,不善耕种的人家,甚至一辈子都没交过粮税。”

顾璋严肃:“那这次就更不能松口,否则日后产量更多了,会不会更心疼?那时若再钻空子,就更难管理了。”

许多事情一开始没做好,后来再想做,就难了。

顾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眸色变幻,他沉吟道:“这样,”

辛少昌和宗乡看向顾璋,有什么办法能和平的、不出乱子的把粮食税征收上来吗?

还是面对一群几乎没有缴纳粮税习惯的,甚至是辛辛苦苦一整年,经历了这么多担忧,对增产的粮食满怀期待的百姓。

宗乡小声劝道:“大人,大伙都盼了好久了,属下去村子里的时候,都能听见大家在说今年终于松快点了,可以买匹布裁衣服,可以去医馆里买点药油,丰收了要杀只鸡庆祝……”

他是从头到尾亲力亲为的,和中途加入的辛少昌不同,和另外三个被威逼着完成指标的县令也不同,他和百姓接触得最多,还能感同身受。

顾璋瞥了他一眼:“你附耳过来。”

宗乡走到顾璋身边,有些好奇地低头附耳,顾璋顺手就拍了一下他的脑壳,看到宗乡吃痛委屈的表情,顾璋舒坦了。

说得好像他跟那些不顾民生的贪官似的,他是这种人吗?!

顾璋这才道出刚刚相处的法子。

听到顾璋的话,宗乡顿时面露欢喜,喜不自禁道:“这是真的吗?可太好了!”

辛少昌眉头一松,笑道:“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没两天。

刚赤府辖下各个村落的百姓,都着急忙慌地敦促村长,扯着大嗓门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