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245)

还不能出疏漏,出了疏漏可能影响军营,做好了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要吃挂落,妥妥是个吃力不讨好,没人愿意去的地方。

谁瞧不懂顾璋这个操作,好好的前途大好的京官不当,跑去个很难做出成绩的地方?

别人是明降暗升,这一遭分明是明平暗降!

顾璋在大殿上,十分大义凛然地说大道理,说自己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说自己十分倾慕薛将军,想去见识一番边关风采,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他也愿意贡献一份力!

少年激昂的声音,配合铿锵有力的誓词。

说得是感人肺腑,许多官员不由心中感叹,此子年纪虽小,但有心有大义啊!

明盛帝心中叹息。

头一次觉得他的顾小状元文采太好,也不全是好事。

一番说辞说得百官颔首,群臣热血沸腾,他若是拒绝了,岂不是做了恶人?

明盛帝早早就被顾璋一次次磨得动摇了,想着如今边关局势还算平稳,男儿磨炼一番也未必是坏事,便也松口应下了。

顾璋乌眸顿时亮了,神采奕奕拿出奏折,开始说自己结合前后两辈子的肚内存货,写出来的关于“如何在不影响农耕的情况下发展文娱,提高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当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他自然不可能直接用上辈子学过的那套说辞,只能摆数据、讲事实,等京城和金瑎那地方的数据用完了,又引经据典谈古论今。

早朝上文武百官听着顾璋这套观点,即使从前没往这方面想过,也很快被顾璋的内容吸引了心神。

这样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气度,让许多朝中大臣都将目光落在顾璋身上。

武官还好,许多在地方有过实际任职经验的文官,听得精神大振,眼神中不免异彩连连。

许多官员都觉得颇为可行,也颇为心动,眼看就要出列建议:这法子好,就让顾璋这小子试试!

顾璋见前头架势不对,不知是要开始吵起来了,还是要给他挖坑,他在说完奏折内容后,一刻不停地高声道:“臣即将离京赴任,此法后续完善推行,还请皇上亲点能臣。”

被跨时代的思想惊艳到的文官们,顿时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火热沸腾的心顿时呲哇一声凉了。

他们都忘了,这厮马上要走了!

怎么会这样!!!

分明是一个治世奇才的好苗子,怎么能去那么危险的边关,要是出事了怎么办?

而且顾璋是文官啊,怎么能让他小小年纪去刚赤府呢?简直暴殄天物!!

方才他们怎么就被那小子一番说辞给说得热血冲头,忘了阻拦一番?

顾璋满意!

等早朝结束,他还暗搓搓给明盛帝推荐了燕先竹,不能光他被甩任务,要忙一起忙起来!

燕先竹早早就凭自己的人情世故,在翰林掌教这个舒服的位置呆了好些年了,地位又高,又不像是六部官员那样责任大,事情重。

他没想到,臭小子竟然撺掇皇上,把那些工作全都交给他来完成,甚至忙到脚不沾地!

玉照殿里。

明盛帝耐心地给顾璋交代边关的一应事项。

说得差不多后,他笑道:“要不朕给薛将军,或者见雷写封信,帮你说说好话。”

这就跟许多知名学院入学时,学生可以带各种名臣大儒的推荐函一样,还挺常见。

顾璋心中警铃大响:“这就不必了!”

明盛帝笑骂:“你还真当自己人见人爱?”

顾璋撇撇嘴,辩驳道:“依照您描述的薛将军的性格,这好话一说,还指不定是不是加好感,万一要是觉得我真的是媚上的关系户,不仅心里更讨厌我,还指不定写信来骂您嘞!”

宣朝自从开国皇帝起就风气开明,先帝在的时候,还有御史台的官员,敢于振言告诫先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②”

字如其人,顾璋就看薛将军那手凛冽如刀割,墨汁淋漓刻骨的字,就知道薛将军性格绝对严正。

明盛帝轻咳两声:“朕不至于这点威信都没有。”

顾璋摇摇头:“还是不要了,到时候弄巧成拙,指不定薛将军真要写信来劝(骂)您,然后对我更没鼻子没眼了。”白板印象就挺好!

明盛帝:“……”

他在臭小子心里,竟然这点威信都没有吗?

明盛帝无法,只得再多给顾璋讲讲边关情况,还道:“你师父早年也去过边关,回去多找他请教经验。”

“嗯嗯,我知道的!”顾璋连忙应是,然后又从明盛帝的龙案上,在厚厚的一堆里找到自己写的考卷,煞有介事地认真叮嘱:“考试一定要考,还要户部所有官员都参加,再派人监考,不许作弊,这可是我辛辛苦苦出的卷子,您可千万不能浪费了!”

明盛帝把题目一看,都是些很神奇的题目,比如知道某条河的长度,再加上一点寻常信息,就能算出河边田地地总面积?

明盛帝看顾璋幸灾乐祸的小眼神,想到盛正业领着一群户部官员,对着题目苦思冥想抓耳挠腮,莫名也觉得有些趣味:“就按你说的来。”

明盛帝这时突然发现一件事,又是算学书,又是文教娱乐,两个事情都是顾璋提了苗头,然后他本人就溜之大吉了!

瞧着神采飞扬,似乎心都已经飞到边关去的顾璋,明盛帝忽而失笑道:“小滑头,惯喜欢出出主意,然后自己一溜烟跑去躲懒。”

顾璋脸不红气不喘,大声喊冤:“我可太冤枉了,您看这个算学书,是户部人自己求的!还有这个文教娱乐的想法,也是燕掌教丢给我的任务!都是求仁得仁,要不我可不会弄这些。”

明盛帝慢条斯理抬眸瞧了他一眼,一针见血道:“那你小子就是爱藏拙,没人问,你小子脑筋都懒得动。”

顾璋:!

“我还小呢。”顾璋一脸无辜道,“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做这么多?寻常像是我这个年纪的,要么还在读书,要么还在开开心心的捉猫逗狗。太难的工作我也不会啊,自然要找前辈们干,您就该多用用他们,指不定还压榨出更好的主意!”

“前些天还说你都十八了,可以去战场了,今儿又改口说自己小。”明盛帝笑骂道,“再气那些个大臣,你真不怕他们怒而联手收拾你?”

顾璋拍拍胸脯:“不怕,马上就走了,鞭长莫及!”

“你啊,”明盛帝笑着摇摇头,将工部递上来的凭条给顾璋:“按照你要求炼制的琉璃片已经完工了,你去看看合不合你要求,工部来问了朕好几次,想知道你给的白色结晶粉末是什么?”

顾璋嘿嘿笑:“这可不能说,日后我还要靠这个挣钱养家呢!”

他叮嘱道:“您可要帮我守好这个秘密!”

“这是自然,可不能让你穷了,要不朕的私库都要遭殃。”明盛帝玩笑地说。

他当然会严守,即使缺了一种材料,这个方子能做出浅粉色接近透明的琉璃片,进而组装成千里眼,这样有利于作战的神器,他怎么可能让其大肆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