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200)

燕老笑呵呵道:“某人还为了一口吃的,担下了贪嘴的名声,这么快就忘了?”

燕家那个小姑娘?

顾璋顿时回忆起许多细节,譬如去找燕先竹请教的那几次,燕家吃食方子,做法,似乎都与外面有些细微的不同。

尤其是那个酒鬼花生,不,现在应当叫酥烙花生,真是好吃得他现在想想都口舌生津,忍不住想要吃点。

燕老舒服得靠在软榻上:“我此前与你说的,是有次我生辰,侄儿给我这个叔祖父送上的生辰礼,那年我正巧在京城,也是时机好才吃到,就那一口烤乳鸽,我这么多年都没忘那个滋味。”

顾璋问:“那您之前还说日后进京带我吃?”

燕老撇了一眼自家真馋嘴的小徒弟:“她做的菜向来不外流,只孝敬长辈,分享闺中好友,等日后大哥生辰,或者我生辰,你自然能跟着尝尝。”

顾璋如遭雷击。

他想了想师父生辰,又打听了燕先竹生辰,一个已经过了,一个还有半年:“那她父母生辰呢?”

燕老瞧他这没出息的模样,笑骂:“人家父母生辰,又不是整生,小家就庆贺了,岂有你的份?”

也就是说,他顶多蹭蹭燕家两老的份了?

那可是能让师父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吃食!

顾璋想了想:“师父您说,我有没有可能和小姑娘成为好友?或者我当他哥哥也行,以后要是谁敢欺负他,我肯定护着她。”

闺中好友不行,别的好友总行吧?这样说不定就能尝尝了,有前头救人的事情,也算开了个好头不是?顾璋心里暗搓搓计划着。

燕老一折扇正对他的脑门敲下来:“想什么呢?芷儿也就比你小半岁。”

顾璋震惊:“她只比我小半岁?”

他还以为顶多十二三岁呢!

梳着那么可爱的包包头,小脸也总笑得甜甜的,竟然和他同岁?

“看着不像啊。”

燕老瞧了一眼自家傻徒弟,问道:“你喜欢不?”

顾璋还在琢磨小姑娘怎么可能只比他小半岁,突然被问,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哈?”

“喜欢啊,我不是一直都挺喜欢各种珍馐美食吗?师父你知道的。”

燕先梅头一次发现,自家徒弟竟然有一颗榆木脑袋。

他起身往后院走,打算叫水沐浴休息:“你且等着我和大哥生辰吧,别惦记了。”

***

琼林苑。

顾璋还是没思考出什么法子,各种吃吃喝喝的聚会就塞满了他的行程。

这日他穿好官服,到琼林苑参加礼部主持的琼林宴。

皇上会亲自到场,与新科进士们同乐。

不过来的时间长短,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有时候不来也是有可能的。

顾璋可能是所有人里,唯一一个真心期望皇上不来的。

反正先避避风头,他这个翰林小官,如果不出意外,皇帝也不召见的话,许多年应当都没机会面圣。

“也不知皇上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失去了这个机会,也不知日后什么时候才能入了皇上的眼。”

“琼林宴还没结束,说不定皇上会来的。”

顾璋已经放开了,看着宫廷乐队表演的歌舞,和大伙一起游园赏景,好不快活!

他道:“琼林苑这么好的风景,咱好好赏景才不辜负皇上一番美意啊。”

他是觉得这座园子十分漂亮的,如果日后有机会,他也想有个这样野趣横生,又精致漂亮,生机勃勃的后花园。

他见差不多快结束了,就单独一人往外走,想在离开前,好好再看看这座园子。

礼部官员见皇上也没来,也没阻止,就让他去游园赏景了,这本就是新科进士要来享受的。

顾璋美滋滋的逛游园,没料到皇上处理完了政务,赶来了琼林宴,勉励了新科进士们几句,便让下人来寻他。

顾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喝着果饮,正美着,陡然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看来朕的小状元郎颇为喜欢这园子的风景。”

顾璋:!

顾璋回头就见明盛帝,或者说他的“广宇兄”正带着点笑意瞧他。

他起身,躬身行礼,无奈道:“臣见过皇上。”

明盛帝坐在了他原本坐的位置上,玩笑道:“那日你我在京郊偶遇,后在大殿之上作诗赞朕。不知哪一次说的是真心话?”

顾璋脸不红心不跳:“当然两次都是真心话!臣记得两次都夸皇上英明神武,是难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明君。”

只要他脸皮够厚,就绝不承认头一次的暗搓搓的吐槽之语。

他就是夸,怎么了?

谁听出来了“皇帝穷”“皇帝小气”的暗示,让他亲口说出来!

明盛帝从袖口拿出一卷羊皮纸:“朕本还想着补偿一二,既是朕会错意了,那就可惜了这精挑细选的大宅子了。”

顾璋:“……”

真要不打算送,真可惜了的话,压根就不会拿出来,还故意抖开让他看见!

这可是京城中心位置,足足大四进的豪宅,花园假山、甚至还有池塘!

顾璋顿时从善如流,十分麻溜的改口:“您英明神武,怎么会会错意呢?”

要送他京城大四进的豪宅的人,怎么会有错呢?

皇上此前还忧心,等知道了他的身份,他还能不能见到他的顾小状元不遮掩的本性。

如今看来,倒是不用忧心了。

他笑容和煦道:“宅子先予了你,过两日有了由头,朕便下旨过了明处。”

到手才是真的,顾璋迫不及待:“过两日有什么特殊的吗?”

皇上提点道:“可想一想你会试第二场作答。”

“好生准备,不许藏拙!若再想躲懒,朕就当真小气一回,宅子在手里多留些时日。”

顾璋:?

会试第二场写了什么?他也不知道啊!

看着明盛帝走远的背影,他还是没敢上去问,不许藏拙,说的是哪一方面,万一猜错,岂不是自投罗网?

但他藏得那么多,谁知道是哪个啊?

可真让人头秃。

第79章 翰林

顾璋使劲儿回忆。

也没回忆起太多有关会试第二场的内容, 更别提当初自己是如何作答的了。

“怎么不早点说?”顾璋叹了口气,考完、阅卷、出成绩、殿试、琼林宴……这么一溜烟下来,都过去两个多月了。

如果是考完没多久回忆, 他估摸着还能想起来一些。

顾璋跑去找黎川他们打听,几人集思广益,帮他凑了一份会试第二场的试题。

黎川和金瑎在准备朝考,为留在翰林做准备,故而回忆完了试题,就各自回去复习。

余庆年得了探花, 与顾璋一样不用参加朝考就能留下,他疑惑:“璋弟回忆这份会试试题作什么?”

“想想看我当初怎么答的, 也不知给自己挖了什么坑。”顾璋看完试题,觉得题题都可疑。

这题论述遇到山洪山崩, 如何安置百姓。也不知他有没有写超出时代的救援安置、防疫知识、甚至是避免山洪再次发生的长期治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