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7)

要不然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啥样呢!

不过经过顾璋这一提醒,顾大根和秋娘想起来还有足足五贯钱,这下子,好像也没那么心疼了。

“走,回村!”顾大根欢喜地将儿子抱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永河村的方向走去,只要想到那五贯钱,便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

顾璋看着背篓里的吃食,也笑了一路,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好了。

秋娘看着他爷俩,脸上也不自觉带上笑容。

村长说得对,她家小石头福气在后头。

走到半路,他们就遇到了别村路过的驴车,一人交了2文钱,上了驴车。

6文钱的大开销,若是往日,肯定舍不得,但今日显然不同,甚至可以悠哉地坐车回村。

顾老爷子和王氏,早早就等着。

看到他们回来,连忙着急地凑上来,顾老爷子率先问道:“怎么样?医馆收吗?”

王氏则细心些,看到空了一个背篓,问道:“怎么还有一个鼓鼓的,没全卖出去?”

顾璋道:“都卖出去了。”

顾老爷子和王氏闻言,脸上顿时挂满高兴的笑容。

顾璋牵着爷奶的手,带他们往屋里走,坐在长桌前。

顾大根把背篓往桌上一放。

顾璋便积极地往外搬东西,先是最上面的肉包、芝麻锅盔、糖这些零嘴。

王氏看到这些,便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好、好,好。”

她平日里就爱给孙儿买零嘴,这会儿看到这些吃食,就欢喜不已,觉得这么些好东西,肯定能把孙子喂得白白胖胖的。

当初儿子不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吗?

老两口对此都深信不疑。

顾璋拿这些小东西的时候,顾大根将布、粮食也都搬出来。

看到满满一桌东西,老两口既高兴又急切:“那些柴胡卖了多少银钱?”

两双眼睛期盼地看向秋娘,平日里浑浊的眼珠此刻看起来像是在发光。

秋娘将怀里的五两银子拿出来,放到长桌上。

“这么多!”

“那些草根竟然能卖五贯钱?!”

老两口呼吸都急促起来,看那架势,如果不是确实没了,他们恨不得去把山都薅秃。

顾璋坐在长条的板凳上,小腿在空中晃了晃。

这哪里够?

三十斤细粮,最多吃一个月就没了。

这些布料,他的只够做一套衣服,夏天穿肯定舒服,但连换洗的都没有,更别说其它的还是棉麻布了。

秋娘将钱收了起来,大家的目光便集中在布上。

王氏省了一辈子,看着这么多布,心疼问道:“这些布花了不少钱吧?”

顾璋道:“爷奶和爹娘的不贵,我的确实花了不少钱。”

王氏笑道:“你小胳膊小腿的,做一身衣服能用多少布?净胡扯。”

顾璋踮起脚,把他的那块布拿出来:“奶你看,这是绢,摸着可舒服了。我本来想都买这种的,不过娘不让。”

准确地说,如果都买绢的话,他手里的钱就不够了,还要找娘拿,秋娘哪里肯?

顾璋选的这种颜色好、质量也好的棉麻布,一匹才180文,一套衣服用不了一匹布,况且家里只有顾大根身量大,用得稍微多些。

顾老爷子、两个女人都身量小,总共两匹多几尺就足够了。

而绢就贵了,顾璋小小一人的价钱,就抵得过三个人的棉麻布了。

王氏难得没顺着孙子说话:“你娘做得对,那么多活要干,棉麻布最好了。”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也都齐齐点头,表示赞同。

秋娘道:“柴胡就这一阵能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采的长久营生,钱还是要省着点花。”

王氏双手在胸前合十:“能得这营生,咱家就知足了。”

这话深得一家人的赞同。

顾璋小小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花钱也能成难事。

他得想想营生了,柴胡春秋采收,再想靠这个赚钱,要到秋天才行。

这有些太远了,他还想吃鱼吃肉呢。

在找到新的合适的理由前,也不能再随随便便找一种草药回来炮制了。

一次能是巧合,两次、三次、总不能都是巧合吧?旁人又不是傻子。

这次,要是能挣个大的就好了。

顾璋托腮,皱着小眉头认真思考,很快就想到顾大根白日里的话。

等小麦收了,顾大根愿意在这个时候出血、花钱,那肯定有不少!

边关还有战事,粮食肯定价格也高,他若是再去使把劲儿的话……

顾璋眼睛慢慢亮起来。

“想什么呢,娘给你量量身量,看有没有长个子。”秋娘双手拿着细线扯开,打算给儿子量尺寸。

顾璋跳下长凳躲开:“先给爹做,爹的衣服早该换了,我的不急,最后做就好。”

秋娘应下来:“娘先练练手,最后给你做套最好的。”

她也有些心疼,顾大根身上的衣裳,随便看看就有十多个补丁。

家里男人天天下地干活,汗都摔成八瓣,衣服都成这样了也一直没换,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来,都要用钱。

好不容易有点活钱,她怕家里人亏了身体,都补在嘴上了,衣服一直没顾得上。

“娘这些天就不接活了,把衣服做出来,全家都换上。”秋娘道。

王氏:“我也帮忙。”

家里开始做起了衣裳。

顾璋也有了新的玩乐——去看地里的情况。

小顾璋知道家里有地,地在哪里,具体的情况就比较模糊。

顾璋去了好几次之后,算是摸清楚了情况。

顾家一共有六亩地。

两亩是老爷子分家时得的,一亩是老两口省了一辈子,从牙缝里省下的。两亩是顾大根身板壮实后,开荒得来的,最后一亩,则是顾璋开始费钱之前,全家攒钱买下的。

平时地里有三个人干活,王氏操持家里,偶尔秋娘回家搭把手,一家人齐心过日子。

顾璋坐在田埂上,看到田里的情况,心中万分庆幸,当初出生的时候,用最后一丝异能保住了秋娘。

若是没了她,这个家恐怕不会有现在的模样。

顾家就像是,像是扎根在贫瘠土地中顽强生长的野草。

每一株都曾经困苦弱小,现在相互扶持着,努力扎根向上生长。

“顾老嬢,你孙子又来送水了!”旁边地里一位顾姓大爷喊道。

顾老嬢喊的是顾老爷子,他生来瘦弱矮小,从小就被村里男娃娃混说成“像个娘们”,大了干不动农活,叫的人就更多了。

等老了,这个绰号就像是融入了骨血,竟然没任何人觉得不妥。

顾璋皱眉。

田里顾老爷子抬头,满头都是汗,黑脸被晒红,在太阳下笑得灿烂:“小石头。”

顾璋带着装水的葫芦跑过去,递给顾老爷子:“爷爷你先喝。”

然后又把水递给顾大根和秋娘:“喝点水歇歇。”

旁边地里干活的村人,都借着这个由头直了直腰,有的喝起了自己带的水,有的水已经喝完,有些干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