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26)

他今日此行,系宁都百姓未来一年收成于一身,成则好,若今日判断失误,指不定会害了数不清的百姓和家庭。

思及此,萧裕含笑的表情,也严肃起来。

顾璋也发现了他们,“师父。”

燕老介绍道:“这位是从京城来的钦差,萧裕萧大人,他已经查明永河村亩产情况,不日就会还你清白。”

顾璋拱手见礼,又带他们进了家门。

顾家人都在,看到燕老来了,都热情不已,还张罗着要做好吃的,留燕老吃饭。

“这位是?”秋娘问。

顾璋先道:“这位是师父的朋友,今日是来校考我功课的,我们先去书房了。”

“那赶紧去,小石头你认真学,家里不吵你。”秋娘推推儿子道,给了他个好好表现的眼神。

顾璋带着燕老和萧裕走到书房。

亮堂的大四间房,三间用来住人,一间用来给他当书房,也是四间里最亮堂的一间。

如今夕阳西下,也有落日余晖从窗外洒进来,半点不显得压抑暗沉,反而很温馨。

门外的声音也小了许多,整个书房里似乎一下子安静下来。

萧裕先开口,简单介绍了下自己查明的情况,然后道:“我会尽快对外公布这个消息,不过在问心学院内公布,还是在府城公告栏对外公布,这个还需征求你的意见。”

顾璋了然。

这话说得委婉,但是其实是在问他对那篇文章的把握。

要不然学院内学子的误会和闹剧,又怎么需要用上府城衙门的公告栏?

未免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顾璋思忖片刻,不知道要不要趁此机会,将这两年构思的那些都试试。

毕竟都闹得这么大了,也没必要想着不吓人了。

他确实有点拿不准。原本想着两石的产量也不高,不过多了几斗,而且已经实现,写在文章里,就跟随手拿了个事迹做论据而已。

谁知道吴县令弄了这样一出,更没想到个个听说两石产量,都跟见了鬼似的。

他甚至觉得,就算当年在考试作文里写要开飞机冲出地球,都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应。

顶多就是调侃一句“老师以后等你造出空天战斗机,咱一起去宇宙里寻找新家园,不信丧尸还能追来。”

顾璋停顿思考的模样,被燕老和萧裕看在眼里。

燕老瞧着有趣。

萧裕却忍不住紧张起来,虽然文人写文章总会慷慨激昂,高谈阔论,但是也应该不会差太多吧?

没有两石,能增产个一两成也行的!

但看着顾璋才这么点大,他顿时心里打鼓起来。

顾璋也想好了,反正连皇帝都知道了,百官也知道了,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要是这会儿说不行,岂不是丢了他自己和师父的脸?

反而是多点产量,对刚刚经历了征兵的宁都,对永河村,对他家村里租出去的地来说,都是好事。

“其实不止二石。”顾璋开口道。

萧裕:“没有二石也没关系,只要……”

萧裕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什么,话戛然而止,“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顾璋重复:“不止二石,二石只是普遍能达到的,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话,三石、四石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都离谱了,干脆他就重新画个谱子好了。

萧裕倒抽一口凉气。

燕老也被惊到,他问:“小石头,你竟还有这本事?”

“您之前不也问过我吗?当时还说,”顾璋复述当初燕老的话,然后学道,“如果小石头想试试那些大胆的猜测和想法,现在就要努力了!”

萧裕转头看向燕老。

燕老摸摸鼻子,他是看出小石头因为各种原因,有些藏拙,可也没想到竟然藏了这么多。

他瞅着萧裕尴尬笑:“这不,我也才刚知道。”

萧裕得了这个消息,顿时更郑重了。

两人开始对答。

顾璋将永河村的情况,和宁都府的情况,都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

文章中,因为时间和篇幅的未尽之言,这会儿也能说说。

萧裕听完,感慨道:“后生可畏。”

他这是真心实意的感慨,绝不是朋友间的友好托词和吹捧,真的让他心中生畏。

他也从小听“瑞雪兆丰年”的俗语,却从来没仔细研究过其中原理,只觉得是通俗道理,会用就行。

雪能冻死害虫、来年减少对小麦的侵袭。

能在缓慢融化中,细细的给土地浇一层水,滋润土地到深处。

这倒是好理解。

雪能给越冬的小麦保暖?分明是冰冷刺骨的雪!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却似乎不无道理。

还有从天而降的雪,是上好的肥料?他从未这样想过,但眼前的小子,竟然能侃侃而谈一大堆。

不论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相。

但什么样的脑子,才能纵观全局,想到这么多东西?

萧裕心中已有定论。

他要支持宁都推广永河村的经验!

做了决定后,他赶紧问道:“那刚刚说的三石、四石是怎么回事?”

亩产两石能推广,就已经很不错了,若还能三石、四石,岂不是翻倍?

翻倍啊!

这是能载入史册的!

顾璋道:“亩产两石的方案,我已经在永河村试验过了,但更多的这个,还没有先例,只是脑海中的想法。”

“会有风险,一个不好还会减产,所以我建议只选一个村子的部分土地来尝试。”

萧裕点头,确实步子不能跨得太大:“这个我也会斟酌。”

他道:“实不相瞒,这次我还带了圣旨。”

顾璋:“圣旨?”

萧裕解释,顾璋如今正在上学,自然不能为这事情费心太多,而且按照永河村的经验看,大多应当都是顾大根和顾老爷子在地里实操的,所以在出发前,就提前准备好了破格赐官的圣旨。

若真的可推广宁都经验,就给顾大根和顾老爷子封了九品司农官,让他们代为执行,同时给顾璋母亲和长辈,封诰命,以褒奖他们教养出好儿子。

“别看官虽小,但若真的成功了,往上提就快了,说不定能升到七品呢,就和知县一个级别了。”

顾璋:“……”

虽然听起来好像不错。

但是谁家薅羊毛逮着一只薅?

薅了他的点子还不够,还要薅了他爹和爷爷去干活?

见他不是很高兴,萧裕还以为他是觉得自己没捞到什么,耐心解释道:

“你别觉得这是个捷径,正经科举考上去的,才名正言顺。不说别的渠道,就连进士中的三榜,赐同进士出身,往后在官场上晋升,待遇都与前两榜完全不同,皇上这是为你日后考虑,图这一时轻松,要后悔一辈子的。”

官场鄙视链?他消遣时好像也在书里看过,同进士如夫人。

顾璋叹口气:“真麻烦。”

燕老笑道:“以你的才智,日后考个状元回来岂不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