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福妾(清穿)(59)

作者: 南风不尽 阅读记录

她在毓庆宫那么些年,膳房里怎么会没有得用的人呢?何况,她也只是隔三差五加些开胃健脾的食材在乌鸡汤中,如此好心好意,谁又能说她的不是?

太医虽说胎儿强健不算很大,那是对寻常妇人而言,他们这些做男人的,岂会晓得受孕的生母个子、骨架的大小才真正地决定了生产时是否顺利……

李氏的母亲生过七八个孩子,身边有个老经验的接生嬷嬷,当初她有孕的时候还特意叫入宫来陪她住了些时日,因此她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之前她查看过王格格在针线局的衣裳尺寸,她个子矮小,尤其盆骨十分窄小,到时候生产之日,一定不会顺利……这也是李氏愿意将管家权利分出去的原因。

前院是凌嬷嬷管,后院是唐格格经手,她身子不好卧病静养,出了事……与她何干?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王格格在寅时三刻发动了。

这信儿同时报到李氏和太子那儿,李氏立刻便披衣起来了,一起过去。

唐格格还算沉稳,已经安排好了稳婆、烧好热水,产房是上个月就预备好的,就安置在空着大半年的西配殿,如今王格格人已经挪过去了。

随后凌嬷嬷又帮着约束各处下人,不许到处乱窜,不当值的都不许出门。

随后,太子也到了,他本来已经出门去读书,谁知突然接到消息,便叫两个太监,一个去乾清宫、一个到上书房同时告假,自己回来坐在前头堂屋里侯着。

天色阴沉沉的,往常这时候,程婉蕴肯定还躲在暖烘烘的被窝里不敢出来,但今天也不知怎么了,竟也跟着不安了起来,坐在暖炕上做针线,绣了没两针就抬头看了看窗外。

王格格羊水已经破了,阵痛规律,稳婆一边替她压着肚子往外顺,一边叫她跟着使劲儿,等孩子的头好不容易出来了一半,但肩头却卡住了。

这孩子还是大了点,稳婆满头都是豆大的汗珠,偏偏王格格又疼晕了过去。

从早晨一直生到晚上,就是生不下来。

稳婆双手都是血,出来向李氏跪下道:“这样下去不成,只怕要动剪子了。”

李氏眸光闪烁,直道不敢做主,又连忙出去报太子。

乾清宫也派了老嬷嬷来盯着,太子便让那嬷嬷进去帮着看看。

李氏安静地站在太子身后,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那老嬷嬷走进了产房,连她自己都没发现,她藏在袖子里的手正紧紧攥着。

第33章 三梦

动剪子就是要把产妇下面剪开, 再把孩子拽出来,但这事儿对产妇风险极大。

老嬷嬷洗了手换了衣裳进去,没一会儿出来也道:“回太子爷的话, 奴婢瞧着孩子卡久了脸都发紫了, 千万不能再拖了,否则孩子大人都保不住。”

众人惊呼,唯独李氏垂下眸子, 抿了抿嘴才惊慌道:“这可怎么办呀?”

胤礽也一听便知不好,站起来犹豫了片刻,却听产房里传来王格格凄厉地哭叫:“太子爷, 救孩子!别管我,救我的孩子!”

他闭了闭眼,摆摆手。

老嬷嬷微微一福身,便随那接生婆一块儿进去了。

李氏双手合十,虔诚万分地念经祷告。她抄了大半年的经书,如今经文倒背如流。

胤礽听着她在后头低声诵经, 心里渐渐好受了些。

动了剪子,没一会儿, 一声痛到极点的尖叫过后, 众人便听到了婴儿断断续续细弱的哭声, 因难产呛入了羊水,叫稳婆倒着又拍又打,好容易才哭出来。

“是个阿哥, 恭喜太子爷。”稳婆将孩子擦洗干净, 包在准备好的绣万字福的红锦缎襁褓里抱了出来, 喜气洋洋道,“足有七斤八两呢!”

太子一瞧, 孩子的脸被挤得通红紫,眼睛还没睁开,像个猴子似的。但有了个和自己血脉相连的人,那份情感便不大一样,因此越瞧越可爱,便大手一挥:“赏!”

小阿哥自有奶母照料,但王格格境况却不好,太医虽用药为她止了血,但下头剪开的伤口足足有三四寸长,不仅起不来身,便是平日里解手都困难。

没过两日,她便发起热来了。

太医诊断为产后气血骤虚,感染外邪的产褥热。

听见是这个病,所有人都默然不语。

这在没有抗生素的时候,几乎是无救的死症,太医的医治手段便也日渐显得无力起来。他们先是让王格格高倚床头,每日针灸一番,使体内恶露尽快排出,之后又让以醋涂鼻,再用醋炭涂抹全身,下头敷上各色止血消肿的草药,再多便是流水一般开些温补的药。

可是王格格虚不受补,很快连药都灌不进去了。

唐格格急得要火上房,她这头管着事,那头王格格就没了,哪怕她事事竭尽全力不落人口舌,也不会有人念着她的好。

程婉蕴去瞧了她两次,屋子里不闷,通着风,进出的物件都是拿滚水煮过清洁过的,伺候的人也都包头发剪指甲,随时净手,这样的环境已经是古代的极限了,太医还是尽了力的。

王格格时昏时醒,她去的两次都睡着,不敢多打搅,送上几包阿胶红参也就回去了。

太子因为这事儿很有些情绪低落,毕竟当初是他同意了动剪子的,如今听说王格格下头的伤口一直不好,越发有糜烂的趋势,他的心便一沉再沉。

大概只拖了大半个月,王格格便没了。

毕竟是太子的长子,康熙事事过问,小阿哥不能没母亲照料,毓庆宫中位分最高、年份最长的李氏成了不二人选。

小阿哥满月宴办完,便正经挪到了李氏的院子里。

太子自打王格格走了,也沉默了好些日子,后头又张罗给王格格请旨追封了侧福晋,葬礼也办得很风光,连同王格格内务府当差的家人,都不大不小地升了官。

听说王格格的阿玛来谢恩的时候,言语间还想把小女儿送给太子爷。

被太子爷狠狠敲打了一顿,给撅回去了。

程婉蕴听说的时候心里堵得慌,但唐格格来送月例的时候,谈及王格格身后哀荣,竟觉着已十分妥当,万分难得的了。

“程妹妹有所不知,我和王姐姐都是包衣出身,我们还在宫里当差的时候,不知见过多少答应、官女子一病没了,也不过席子一卷,拿板车推了,拉到宫门口去交给家里人,若是得宠些的,还有一具薄棺几十两银子,若是不得宠的……”唐格格自嘲地笑了笑,“只怕家里人连银子也收不到,全进了那些太监的口袋,甚至还要倒花银子打点,才能把尸身接回去入土为安……”

“阿弥陀佛。”唐格格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幸好我与王姐姐进了东宫,太子爷仁善,至少有个万一,死后还不至于要受人磋磨。”

程婉蕴又低落了两天。

太子见她心绪不好,悄悄袖了本《徐霞客游记》给她,晚间,她便拉上床帐子翻看,扉页上便有太子的笔记:“天下之大,烦忧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