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福妾(清穿)(445)

作者: 南风不尽 阅读记录

这话太过勇猛,程怀靖一口喷出了杯中的酒。

第184章 圣寿

漠北大胜的消息传回京师来时已快到端午了, 程婉蕴正领着媳妇、孩子在畅春园的讨源书屋里一起包粽子,她喜欢吃碱粽,里头什么都不放, 单单蘸蜂蜜吃, 格外清爽。但太子爷爱吃板栗粽、弘晳喜欢吃鲜肉粽、弘暄喜欢蜜枣粽、佛尔果春爱吃江米八宝粽子、弘晋喜欢咸蛋黄粽子,茉雅奇爱吃桂花蜜豆味,永琛喜欢吃黑米肉松粽, 宁聂丽齐格爱吃黑米黑豆粽,舒和和顺颂则跟着自家爷吃,一家子吃出了近十种口味, 若是额林珠在,她还要添上一种又咸又甜的口味:大枣鸽肉粽。

这可怕的口味,只有额林珠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也不知今年端午,她在蒙古可能吃上这粽子?程婉蕴想着想着就笑了,若非生在皇家, 哪家也养不起这一堆口味迥异的娃。

军报一向是隔几日便飞马报进畅春园的,因此程婉蕴早已得知沙鄂被赶回老家的事儿, 也知道了额林珠和乌希哈都好好的, 如今大军还未班师回朝, 一则是帮着喀尔喀部重建家园,二则也是为了威慑沙鄂,如今正领兵在白哈儿湖上军演。这都是早早就写在军报里头, 请示过康熙的。

康熙原本不想大军一直在外头消耗粮食的, 但怀靖传信回来说他们已在白哈儿湖附近圈养了牛羊, 还就地耕种,到了秋天丰收, 顺带就割了青稞和高粱回来,不必户部再多加支应军粮,保不齐还能还上一些,于是康熙便和颜悦色地跟胤礽夸奖程怀靖:“在澳洲历练了这么几年,倒也是个极老成的人了,能主动为朝廷分忧,这才是好官。程怀靖在折子里说得也有理,素来都是沙鄂犯朕的大清,朕却不犯人,回回都这么了了,也怨不得他们回回都敢再来,这回吓吓他们也是必要的。”

也是,大军都拉过去了,来都来了,总不能真的放了几个炮就白白遛一次吧?既然如此,拉着战船在白哈儿湖上吓唬吓唬沙鄂也不算白来。康熙转念一想,便提笔朱批同意了此事,还想得更加深远了一些,琢磨着在喀尔喀蒙古与沙鄂接壤的边境建木城,留兵驻守,这样既能盯着沙鄂,也能掌控喀尔喀蒙古的动向,只是费点人力物力,大清现在又不差钱!修!

于是又在折子里加上了这么一句。

胤礽看康熙脸色带着喜意,便也笑道:“澳洲这样的不毛之地,怀靖都能领兵守住还打了胜仗,想来是有自己带兵的一本经的,皇阿玛慧眼识珠,将他派到漠北去,正好合了他的长处,保家卫国本就是武将应当做的,可当不得皇阿玛的夸奖。”

康熙不知道这都是额林珠的主意,若是知道了,只怕会多想,额林珠是自个的孙女不假,驰援喀尔喀蒙古有功也不假,但她一个女儿家,竟会想到要将白哈儿湖那么一片地打下来,可是得了谁的指示不成?那天寒地冻、又天高皇帝远,就是裂土封王也使得,这是打什么心思呢?

她不仅是康熙的孙女,还是太子爷的长女,素来能干,嫁过去一年半载就如恪靖公主一般在准葛尔部站稳了脚跟,要知道准葛尔部可是人人都有九十九斤反骨的部族,若非当年策妄阿拉布坦主动投诚,又若非哈日瑙海长在京城,只怕又要闹出什么起义叛离的事情来,这样的地方,她一个小女子能过得风生水起,自然不是全凭东宫的招牌,也得额林珠自个有本事才行。

程怀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会被程婉蕴逼问几句就露了马脚的少年人了,在澳洲、在京城、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那点傻乎乎的憨气早就没了,听完额林珠的话后,他虽想帮外甥女,却也不想远在紫禁城里的姐姐和太子爷受到非议,前阵子各位皇阿哥们封王的事好歹才平息几分,思来想去后,程怀靖才上了这么一封含糊其辞的折子。

他这是军演,只是为了吓唬吓唬沙鄂,后头不小心与几个蒙古部族一同打下了白哈儿湖,那也是意外之喜不是?打都打下来了,皇上总不会让他们还回去吧?

而且建木城好啊,这东西费时费力,他就是逗留得久了些,康熙也不会起疑,那谋划白哈儿湖岂不是又多添了几分胜算。程怀靖便高高兴兴地带着战船在白哈儿湖上到处晃悠,他是这样想的,他只要占着白哈儿湖够久,沙鄂来了就打,不来他就一直占着,占久了,那就是咱们大清的嘛!

何况皇上说了木城修好了就要派兵驻守,他便以后更是想好了,就趁这机会留一批水师和战船在这儿“驻守”,回头再在白哈儿湖周围盖房屋、养牛羊、种青稞,迁喀尔喀蒙古边民过来生活,繁衍生息个两三年、七八年再回想,谁还记得这地儿是沙鄂的啊?住的可是我大清蒙古喀尔喀部的牧民——这地方本来就是咱们大清的啊,自古以来就是啊!有错吗?没错!

程婉蕴也不知道额林珠有这份胆气,虽然她这个女儿的确自小就与众不同,就冲她爱吃又咸又甜的粽子就知道她是个狠人了。但她依旧没想到她有这份心气,只知道女儿没事,朝廷也打赢了仗,双喜临门!正该好好搓一顿庆祝呀!

于是粽子包得串起来一簇簇地挂在檐廊下,吃都吃不完,咸粽子不经放先吃完了,但碱粽可以放许久,程婉蕴便一路吃到了中秋节,这下可好,再过两三个月就到皇太后七十一岁的大寿了,康熙是很有意要大办的——古人半寿男女不同,男人过五十、六十、七十这样的整寿,女人却都是过五十一、六十一、七十一这样的岁数,尤其“自古七十老来稀”,这更是件大事。

皇太后十四岁成了先帝的皇后,在宫里已经生活了五十七年!

康熙自小没了亲额娘,托庇在太皇太后和这个年轻的嫡母膝下,几乎将一腔对父母的期盼与爱意都浇灌到了皇太后身上,尤其皇太后人又随和、亲切,对康熙也照顾有加,是他一直以来极为尊敬的嫡母,于是朝野上下都在琢磨给皇太后的寿礼,就是胤礽和程婉蕴也在烦难。

毓庆宫以往给皇太后的寿礼有轻有重,但也算什么都送过了,更别提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百官、内命妇和藩国使臣也是年年献礼朝贺,饶是再怎么花样百出,也很难再送出新意来了。

“以往咱们预备各类金佛、玉佛或是手抄经书、万福图之流的多些,还有什么绸缎器具也是一堆,但今年是太后娘娘的大日子,再送这些就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了。”程婉蕴一边替胤礽用篦子通头发,一边蹙起眉头,“原本我是想着,凑几个九件如意、寿佛,取个“九九”之数,也算讨个吉利,但听四福晋进宫来说,三爷写了九幅“福”字画,每幅都用不同大小、字体的福字组成一副画,连起来便是‘万寿无疆’久福之意,还有七爷寻了九尊白玉观音像,这九九的寓意倒显得俗了,寻摸了半天,真是日也想夜也想,竟还没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