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福妾(清穿)(210)

作者: 南风不尽 阅读记录

因此康熙朝中前期还有些倭寇,再往后就绝迹了。

这也导致了什么呢——随着国泰民安、大一统的形成,又没有练手的小弟骚扰,未能居安思危,大清的海防武备迅速松弛了下来,并且极度自信。

北塘炮台说是有百户领兵守着,上头能留几个人还真说不准。

程婉蕴在心底默默叹息。康熙朝还好,八旗水师建制初具规模(雍正朝正式成型),且武德还算充沛,再往后几代就衰败得没眼看了。

程婉蕴与太子爷来到北塘时正好暮色四合,漫天的火烧云映得天水皆红,炮台南北对峙,远远便能望见一个个森然的炮口,以及炮台外墙上累累的弹痕。

康熙朝为了避免百姓被海寇劫掠,原本依旧延续顺治朝沿海居民內迁三十里的“迁海”政策,但康熙二十二年全面开海以后,这个政策便渐渐荒废了,沿海居民又回来重操旧业,因此程婉蕴便能看见在南北两边的炮台之后,已经聚集了大小数个村落,不少舢板船、纵帆船停靠在岸边,渔火如星散落其间。

他们的船靠在北岸,德柱领会了太子爷微服出行的真谛,包船的时候把人家船老大船上三百斤粗茶一并包下来了,装作要采买船上补给预备出海贸易的商船队,由于装得过于逼真,下船的时候还有不少黑黝黝的水手围过来打听他们什么时候出发,要不要聘船员。

差点没把德柱问露馅了。

程婉蕴跟着太子爷信步走在北塘北营沿海那荒僻的小渔村里,这里民舍不多,大多都是近海渔户,北面便是水师营房、炮台墩台、马场,南边倚海。由此可以看出,这村子实际上也是海防功能大于百姓生活的小聚落。

太子爷走得很慢,不知道在看什么、找什么,程婉蕴却被这沿海的特色房屋吸引了,这儿的屋子以厚石砌墙,再将海草晒干后苫盖屋顶,然后又将渔网罩在房顶,压上石头,这屋顶就不会被猛烈的海风刮走了,还能防鸟在屋顶筑巢,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胤礽却在看路上的人,他走了那样久,竟然没看见一个官兵。

村子很小,绕一圈也不费什么功夫,最后胤礽在水师营房外头发现了一个戏台子,还有个小赌场,里头倒是热闹非常,单看外头的军马,就知道里头聚饮玩乐的是什么人了。最讽刺的是,这儿显然是这村子里最繁华之处,寒风中徘徊着不少兜售果子、酒水的小贩。

就在这营房不远处,还有个生意极好的所在——鸡毛房。这些房屋像是半地下室,用石头或泥土随意地垒成,里头房顶上都悬着一个装满鸡毛的箱子,每到寒冬大雪时节,有很多流离失所没有房屋的乞丐、百姓,为了活命不被冻死,会花上一两文钱挤到这洞穴一般的鸡毛房里,以鸡毛围身,人与人相倚而睡,以此抵御冬日夜晚刺骨的寒。但……这样的房子是商人出于盈利的目的开设的,而不是朝廷或官府的济民措施。

仅仅隔着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一面是官兵彻夜狂欢,一面是鸡毛房里人满为患。

实在是太讽刺了。

这是不会出现在史料里的细枝末节,但程婉蕴和太子都亲眼见到了。

还没去炮台上看过,但胤礽已经知道为何海寇突然来犯,登州没有派援军、北塘炮台上仅剩一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忠骨……他气得浑身发抖,下意识去摸腰间的刀了。

这时,几匹骏马泼风般从远处码头方向奔驰而来,激起满地烟尘,等马匹行到面前,马上人翻身下马跪在胤礽面前,他才认出是自己另外两个哈哈珠子,之前一直跟在四阿哥、五阿哥身边,作为糊弄沿路官员的障眼法存在。

“奴才叩见二爷,四爷领亲兵三百,船已到了码头。”

胤礽沉着脸点点头:“你们起来吧,我知道了。”

那股未发泄出来的怒气被他压在了心底,像是烈火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随后,斜旁里伸过来一只微凉的手握住了他的手腕,胤礽微微一怔,转过头去便看见了程婉蕴沉静的面容,她平静无波地对他说:“二爷别急,有句俗话说得好‘沉疴宿疾不宜攻之猛剂,若循循调养则事半功倍’。吏治是如此、军政亦是如此。”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程婉蕴能跟感觉到太子爷此时心情极差,但一时棒喝、杀几个人并无济于事,回头太子爷走了,这儿很快又会恢复成这幅模样。

胤礽倒有几分意外,阿婉平日里很少表露出这样的一面,但短短几句信手拈来的话却让他也激赏无比,就像是一块冰合子被她随后放进了他胸怀,将他满腔怒焰都熄灭了。

阿婉说的对,这些事要管,却不是凭借一时意气就能根除的。而且……胤礽想到了自己这尴尬的身份。

他是储君,按理说不能去碰这些的,吏治民生都好说,唯独兵防……想到这儿,胤礽那腾起的怒火顿时成了暗哑的火星子,他紧紧回握了她的手:“你说得对,我们回码头去见见老四他们吧。”

程婉蕴点点头,太子爷能冷静下来就好。而且……这种事情实在敏感,康熙有没有赋予太子爷辖制调动地方八旗官兵、绿营兵勇的权力呢?

额……这很难说。程婉蕴能感受到太子爷掌心的微汗,她的心也像是这退潮的海面一般,露出有些干涸的滩涂。

想明白这一层以后,她忽然就与太子爷感同身受了,她发现了太子爷那若无其事地表面下,带有一点苦涩的嘴角。

那两个来报信的哈哈珠子多带了一匹马,胤礽与程婉蕴共骑,没一会儿就又到了码头边上,这时候停靠船只的深港中已经多了数十条帆船,三百人披甲列阵,由胤禛领头,朝着骑马至眼前的太子爷齐刷刷地跪下。

因胤礽不想暴露身份,他们只是沉默地跪下接驾,随后胤禛上前来,轻声叫了声:“二哥。”

“等会儿说。”胤礽抬手让他们都起来,眼眸却往炮台上望去。这边动静实在太大,炮台里头已经下来了几个穿着陈旧的青布棉甲胄的绿营兵,打头的那个头发花白,但龙行虎步,皱纹满满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丝毫不见浑浊的利眼。

他身后跟着三四个身强力壮的中年人,面容和他生得如出一辙,一看就知道是父子几个。

程婉蕴在四爷出现的那一刻便避开了,她往后退了几步,找到了正推了辆平板车回来的德柱。刚刚她和太子爷去村子里溜达的时候,德柱领着程怀靖他们去船帮上买菜了,一船几十个人要吃喝嚼用这样的小村庄哪里负担得起,但往来运粮的船却载着不少货,所以找他们买准没错。

今儿程婉蕴是打算做锅子的,所以嘱咐他们按人头去买了鸡、猪肚,还有胡椒籽,回来做胡椒猪肚鸡火锅,天天在船上这种湿气重的地方待着,吃这个最合适了,一碗汤下去,保管暖到出汗,而且吃起来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