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牛马走(32)

到了次日,是个雾雨天,在重庆,这种日子,最苦闷而又凄惨。天像乌罩子似的,罩到屋顶上,地面是满街稀泥,汽车在马路上滚得泥浆纷飞。雨是有一阵子没一阵子的下着,街上走路的人,全打着雨伞,雨伞像耍的龙灯,沿了人家屋檐走。没事的人,当然不愿意出门,像这样“鸡鸣早看天”的客店,房间是那么小,光线不够,空气杂着尿臊味,就是坐在屋子里也受罪。区老先生有个家的时候,下雨天,看看书,或者打打棋谱,总也可以消磨过去。在这小客店里一点没有办法,起床之后,洗完了脸,立刻坐到楼下茶馆里去。他桌面上摆着一盖碗沱茶,一份报纸,一支旱烟袋,他环抱着两只手,伏在桌子上,只看那屋檐外的稀疏雨丝。早上作小生意的人,已经把早茶喝过去了,吃午茶的人,还没有来,所以早上十点钟左右,茶馆是最冷静的时候。这店堂里除区庄正坐着看雨,只有那个唯一的幺师①,坐在靠里的一副座头上打瞌睡。①幺师:川语,茶房。

约莫寂寞了半小时,有个穿青粗呢制服的人,脱下身上半旧的绿色雨衣,搭在手臂上,站在屋檐下东张西望,最后点了两下头,似乎表示他已经找对了这地方了,于是走进来就在最前的一副座头上坐下。那幺师始终在打瞌睡,没有理会到有客光顾。那人连叫了两声泡茶来,他才猛可的抬起头,将手揉着眼睛。区老先生道:“这位先生连叫了你几声了,泡茶吧!”那人见老先生很客气的称呼,笑着点了点头。幺师泡着茶送了过去,他也是寂寞孤独的坐着。这时亚男由楼上送了一本书来,因道:“爸爸,你也闷的慌吧?有一本英文杂志,是香港新运来的,倒还新鲜,你解解闷吧。”老先生道:“望望街景,也就把时间混过去了,天下雨,不好出门,又没个地方作饭,这顿饭怎么办呢?”亚男道:“那倒容易解决,母亲说给你下碗面,其余的人大家吃顿烧饼就是。有热茶,连茶也可以免了。”老先生道:“要吃烧饼,就大家都吃烧饼吧,为什么我要例外呢?接连吃了三天面,我也腻了。”亚男笑着,站了一会儿自上楼去了。老先生拿起那份英文杂志,就静静地看着。约莫是半小时,在他桌子上,有人送来旧报纸托着的四个热烧饼,另外是两个小面包,老先生放下手上的杂志,见亚男站在身边,正在口袋里掏出一包花生米向桌上放。他见她提着一个小布包袱,里面全是烧饼,因道:“为什么多给我添两个面包?带给你母亲去吃吧,我有四个烧饼和这些花生米,就够了。你们也有花生米?”亚男道:“我们有辣榨菜,面包你吃吧。”老先生不允,一定塞到她手上,结果是拿了一枚走了。

那个吃茶的人,一人坐着,也是无聊,闲看区氏父女行为消遣。见这老先生能看英文杂志,却住在这鸡鸣早看天的小店里。再看父女两人,又十分客气,这倒是很有教育程度的人家。这样,他们为什么流落到这样子?正注意着,有人叫句“大哥等久了”,来了一位披着红色旧雨衣的女子,站在屋檐底下。但是她不奔向那男子,转过身来向区老先生鞠着躬,叫了声老伯。老先生对她的圆圆的脸,一双大眼睛,印象很深,这是亚男的同学好友沈自强小姐,便站着道:“这样恶劣的天气,沈小姐还出来。”她道:“特意来拜访的。老伯,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家兄沈自安。”那个男子听他妹妹说起过亚男,已知道这是区庄正了,便过来打招乎。老先生握着他的手笑道:“要知是沈小姐的令兄,早请过来谈谈了,也免得老兄枯坐这样久。”

于是大家同在一副座头上坐下。幺师泡上茶来,老先生就请他上楼通知一声,区小姐的客来了。沈自强笑道:“我应当去看伯母。”老先生笑道:“沈小姐你大概上过楼的了,我们自己家里人住在楼上都嫌窄,所以我不得已,终日在这里坐茶馆,你若是去了,那是让我们增加一分困难。”沈自安笑道:“小客店,我也住过的,老先生这倒是实话。”沈自强道:“老伯,你们住在这里,不是办法,我们南岸的住房还可以腾出两间屋子来,府上先搬过去,一面再找房子,好不好?我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你只看我约家兄在这茶馆子里等着,就是真意。”区老先生道:“房子我们有了,也是亚男同学让的。据说,住家的条件都很够,实不相瞒,我们就是筹不出搬家费来。”沈自强望着桌上的烧饼,还只咬去半个,便道:“我知道这是老伯午饭,不必客气,你请吧。真对不住,你是一位老教育家,替国家教了多少人才,而现在让你老人家无地方可住,而且无饭可吃。”沈自安看看老先生这清癯的面孔,和桌上那枯燥的烧饼,心里未免一动,凭人家那样好的学问,又是那样好的道德,日子却是这样过着,心里默然,倒也说不出话来。

这时亚男由楼上下来了,向前握着沈自强的手道:“自强,你太热心了。这样坏的天气,你还是跑来了!”她道:“那是什么话!天气恶劣,不作事,也不吃饭吗?”她说到最后一句,立刻要收回去,已来不及,很后悔,立刻又接着道:“我听到老伯说,你们有了房子了。”亚男苦笑了一笑,点着头道:“房子是有了,可是……”说着又摇摇头。沈自强道:“亚男,我给你介绍,这是家兄,自安。”彼此见过礼。沈自安向外面一指道:“我们到外面桌子上去谈谈,让老伯吃过点心。”于是也不待区老先生谦逊,他们竟自迁移到另一副座头上去了。老先生很了解这些青年们是什么用意,肚子饿了,也不能和人家客气,让幺师向茶碗里兑过开水,就着热茶,把烧饼面包吃过。见他三人还是谈得很起劲,也不去打搅,自拿起英文杂志来看。

三十分钟后,亚男悄悄走过来,挨了桌子坐下,低声道:“爸爸,那位沈先生愿意帮我们一个忙,借五百元让我们搬家。”区老先生放下书本,将手按着望了望客人,因道:“那不妥,我和人家才初次见面呀!而况我们收入毫无把握,把什么还人家呢?”亚男道:“我早知道爸爸有这番意思了,他说我们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归还,而且……”她不曾交待完,沈自强小姐已经走过来,她手上握着一个手绢包,塞在亚男手上,笑道:“不许说客气话!”老先生立刻站起来,拱拱手道:“沈先生,沈小姐,这,这,这,不可以。”那沈自安穿起雨衣,说声“再会”,已走上了街。沈小姐却是夹着雨衣就向外面走。老先生追到屋檐下,他们已经走远了。老先生回到座位上,摇摇头道:“这不好,这不好,萍水相逢,怎好让人家帮这么一个大忙!”亚男拿着那个手绢包颠了几颠,皱着眉道:“论他热心,不妨接受,说起他的职业,我们就不忍收下。”老先生道:“他有什么工作?”亚男道:“他是给一个二等要人开汽车的。是你老人家常说的话,愧煞士大夫阶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