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赵玉玲本纪(16)

玉玲老早就把电话里的檄文弄好了腹稿的,措辞便十分恰当,开头便说:“八爷,您好?公事很忙吧?”凤八说:“哪有什么公事?我不过到这边公馆里瞧瞧。”玉玲说:“我是天天惦记着您,不敢胡打电话,又不敢写信。您得原谅我,并非我敢忘记了您。”凤八听:,只是在电话里笑。玉玲道:“本来呢,我也不敢打搅八爷。因为我要离开天津了,不能不和八爷告辞一声。”凤八道:“你合同还有几天啦,就回北京了吗?”玉玲道:“要是回北京,我还向八爷告辞做什么?我打算到上海去。”凤八道:“真的?你到上海去干什么?”玉玲笑道:“我们唱戏的人,还另外有什么事干,无非还是唱戏呀。上海派来邀角儿的人,姓张,说起来,也许八爷知道。合同都拟好了,就差着签字。”凤八道:“这可奇怪了,怎么赵副官、高副官全没有通知我呢?”玉玲道:“这个不能怪他,我没有告诉他们。就是到现在,我还没有通知他们。”凤八道:“你为什么不通知他们一声呢?”玉玲道:“我……懒得通知他。唉!八爷,您是天高皇帝远,不知道下情。您说一声就走了,我们是什么事得罪了,自己也全不明白。上次电话里,蒙您好意,安慰了我几句,说是只要我心放明白一点儿,您花个十万八万全不在乎,我可有了胆子了。我心里怎不明白?八爷待我那样好心,我给您当奴才也报答不了。您就是差着一点儿,耳朵根子软,听了人家挑拨是非的话……”说到这里,嗓子哽着,没有把话说下去。

凤八也在电话里把这声音听出来了,因道:“你别着急,我天一天二,就回天津来。”玉玲道:“我不着急,也不盼您这个电话呀。照着邀角儿的意思,前两天就要我们签字,我傻不过,没有死这条心,总想得您一个电话,可是您怎么也不睬我。谁知道,我眼睛都肿了。”凤八道:“眼睛肿了,哭的?”玉玲道:“多谢您惦记。但愿八爷明白,我是愿意巴结八爷的,无奈巴结不上。现在通过这个电话,我算了了一桩心愿,大概明天晚上,我们可以签字。”凤八道:“你这么大人,还闹小孩子脾气吗?无论怎么着,你等我回天津来谈一谈,再签字也不迟。”玉玲道:“您是贵人,知道哪一天真能回天津来呢?”凤八道:“明天一早我就回天津来,十二点钟以前我们就可以见面。”玉玲笑道:“您真肯来,倒不在乎这两三个钟头,您睡惯了早觉的人,要您起早赶车,我倒不过意。您还是搭一点钟的快车来吧,下午三点钟,我到车站上去接您,好不好?”凤八道:“只要你不着急,我就下午回来。可是你说来接我,倒不必,车站上怪冷的。”玉玲道:“我一定要来接,您一下车,我就堵住了,免得让别人抢了去。”凤八听了,哈哈大笑,答应着就是那么说。玉玲觉得这小小的手段,已是施展得凤八主仆三人心服口服,自也十分高兴,也在电话里面嘻嘻笑了。凤八道:“笑了就很好,以后不许着急了,明天准见。”玉玲撒着娇,又在电话里叮嘱了几句,方才挂上电话。

回到屋子里去,见爹妈翻了四只眼向自己望着,便拍了两手笑道:“凭他什么会耍手段的人,到了我这里,休想讨了便宜去。”赵五道:“八爷怎么说。”玉玲笑道:“他有什么话说,明天下午回天津来。您去打听打听,哪家银行汇水轻,先将把您要的那五万元汇到北京去。”五奶奶笑骂道:“你瞧这孩子说话,有点儿疯吧。”玉玲道:“我疯什么?我全说的是心眼里的话。不说话的,在心里头盘算着,那比我发疯的人还要厉害些呢。”

正说着,高一畴推了房门进来,却把身子向后一缩,手扶了门笑道:“赵老板说我疯了?”玉玲已经到里面屋子里去了,她隔着屋子笑道:“夜深了,高副官还来了,准是说明天的约会不到吧?”高一畴道:“我为什么不到?我疯了。”他本是信口一句辩白的话,把玉玲父女先说的话一连串起来,这倒很有意思,于是两间屋子里的人都笑了。

第九章 金屋令人羡

在次日,赵玉玲有两个约会。正午十二点钟,是玉玲自己请赵、高两位副官,约了两个女戏子王翠莲、李少芬作陪,那当然是尽欢而散。下午三点钟,是凤八来了,约了玉玲一块儿出去,上咖啡馆子。这日子,中国人上咖啡馆那是极时髦的事情,和洋人在一处周旋,许多人嫌着别扭,不大肯去。所以凤八坐着马车,带了玉玲去,是个公开的秘密约会,不会撞到熟人。两人谈到六点钟,还是尽欢而不散,接着又到馆子里去吃晚饭。赵五夫妻得着玉玲的暗示,说是所提的条件凤八已完全接受。而且还另外许着一桩好处,便是他答应在北京买一所房,送给二老过老。至于办喜事,更不必赵五夫妻俩要求,凤八自己就愿意办一下子。因为他对现任的少奶奶,恨之无愤可泄,正想借了这个机会,让那少奶奶也着实受一点儿肮脏气。这件事二老虽是高兴,玉玲尤其高兴,她以为踏进凤家的门,就给八少奶奶一个下马威,与本人将来的地位大有关系。也就为了这一层,其余一些小枝小节的要求都已免了。

在这谈判的后七日,玉玲的唱戏合同已经满了。那个戏馆子里的刘经理,曾经要求玉玲在合同唱满后,再帮忙若干天,而且是无分文报酬。现在这个要求没有了,又在唱完了的这一天,在馆子里设了一席丰盛的筵席来请她。在那七天内,凤八还维持着以前捧场的身份,逐晚在包厢里听戏。第八日就自驾马车,把玉玲接到英租界新租的小公馆里去住着,好在赵五夫妇也一路跟了去,以便就在那里办喜事。而且凤八开的五万元支票,也就是这日到期。赵五在一早八点半钟银行开门的时候就去兑了现,最大的心愿已经成功了,自然也就无话可说。赵家一家人欢喜,自不用说,便是玉玲那班同行,也无不由心眼里羡慕着出来。彼此暗下里互相地说,玉玲有这好的地位,不应当去嫁人做二房。可是各人心里头又单独地想着,这个凤八实在是个肯花钱的人,聘礼一出就是五万元,那还不算,另外给岳父岳母置一所房过老。尤其是允许大办喜事,把原配的少奶奶气上一气,这是大家都称心的事。因为坤伶要嫁阔人,免不了总是做二三房。能做到玉玲这个地步,也就很令人满意了。

这些人里面,最欣羡玉玲生活的,那还算是王翠莲。她一切都有点儿模仿玉玲,玉玲有了这么一个结果,她也就不能不亲身体验一番。所以当玉玲乔迁到新居第一日下午,翠莲和她母亲王大婶子,便以道喜为由,前来观看新公馆。这公馆是座四方式的小洋楼,外面是个花木扶疏的园子,将洋楼围绕着。外面一道矮墙,临了僻静的马路,这是在北京所少有的,住惯了北京四合院子的人,对天津这带洋味的房子,不问内容如何,首先觉得时髦。而况唱戏的女孩子,便是在北京这大都城里,也只看看那王公住宅而已,哪里曾身入其境。翠连心里所想着的小公馆,至多是上海式的弄堂小房子,于今看到这排场,不是地点门牌有了个字条在手上对照着,还以为是找错了人家呢。母女俩站在铁栏门外徘徊着,还没有敢进去,却有个穿黄色制服、着高统靴子的人,在门口一闪。这是天津最阔人家的排场,门口站立着守门巡警。这样越发地不敢进去了。

上一篇:译注:海上花落 下一篇:纸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