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啼笑因缘(55)

家树沉思了许久,好像省悟了一件什么事的样子,然后点点头对寿峰道:"世上的事,本来难说定。她一个弱女子,上上下下,用四个护兵看守着她,叫她有什么法子?设若她真和我们打招呼,不但她自己要发生危险,恐怕还不免连累着我们呢。"寿峰笑道:"老弟!你这人太好说话了。我都替你生气呢,你自己倒以为没事。"家树道:"宁人负我吧。"寿峰虽不大懂文学,这句话是明白的。于是用手摸着胡子,叹了一口气。秀姑更不作声,却向他微笑了一笑。笑是第一个感觉的命令,当第二个感觉发生时,便想到这笑有点不妥,连忙将手上的小白折扇打开,掩在鼻子以下。家树也觉自己这话有点过分,就不敢多说了。

坐谈了一会,寿峰遇到两个熟人,那朋友一定要拉着过去谈谈,只得留下家树和秀姑在这里。二人默然坐了一会,家树觉得老不开口又不好,便问道:"我去了南方一个多月,大姑娘的佛学,一定长进不少了。现在看了些什么佛经了?"秀姑摇了一摇头,微笑道:"没有看什么佛经。"家树道:"这又何必相瞒!上次我到府上去,我就看到大姑娘燃好一炉香,正要念经呢。"秀姑道:"不过是《金刚经》、《心经》罢了。上次老师傅送一本《莲华经》给我,我就看不懂。而且家父说,年轻的人看佛经,未免消磨志气,有点反对,我也就不勉强了。樊先生是反对学佛的吧?"家树摇着头道:"不!我也愿意学佛。"秀姑道:"樊先生前程远大,为了一点小小不如意的事,就要学佛,未免不值!"家树道:"天下哪有样样值得做的事,这也只好看破一点罢了。"秀姑道:"樊先生真是一片好心待人,可惜人家偏不知道好歹。"家树将手指蘸着茶杯子里的剩茶,在桌上搽抹着,不觉连连写了好几个"好"字。寿峰走回来了,便笑道:"哎,你什么事想出了神?写上许多好字。"家树笑了,站起来道:"我们坐得久了,回去吧。"寿峰看他心神不定,也不强留,就请他再看一看这里的露天游戏场去。

会了茶钱,一直顺着大道向南,见柳荫下渐渐芦棚相接,除茶酒摊而外,有练把式的,有说相声的,有唱绷绷儿戏的,有拉画片的,尽头还有一所芦篷戏园。家树看着倒也有趣,把心里的烦闷,解除了一些。又走过去,却听到一阵弦索鼓板之声顺风吹来。看时,原来是柳树下水边,有一个老头子带着一个女孩子在那儿唱大鼓书,周围却也摆了几条短脚长板凳。家树一看到这种现象,不由得前尘影事,兜上心来。一阵头晕,几乎要摔倒在地,连忙一手按住了头,站住了不动。寿峰抢上前,搀着他道."你怎么了?中了暑吗?"家树道:"对了!

我闻到一种不大好的气味,心里难受得发昏了。"寿峰见路边有个茶座,扶着他坐下。秀姑道:"樊先生大概坐不住了。我先去雇一辆车来,送樊先生回去吧。"她一人走上前,又遇到一所芦棚舞台。这舞台比较齐整一点,门口网绳栏上,挂着很大的红纸海报,上面大书特书:今天七月七日应节好戏《天河配》。秀姑忽然想起,父亲约了今天在什刹海相会,不能完全是无意的啊!本来大家谈得好好的,又遇见了那个人。但是他见那个人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原谅她。那末,今天那个人没来,他又能有什么表示呢?这倒很好,可以把他为人看穿了……

秀姑只是这样想着,却忘了去雇车子。寿峰忽然在后面嚷道:"怎么了?"回头看时,家树已经和寿峰一路由后面跟了来,家树笑道:"大姑娘为什么对戏报出神?要听戏吗?"秀姑笑着摇了一摇头,却见他走路已是平常,颜色已平定了。便道:"樊先生好了吗?刚才可把我吓了一跳。"说到这个"跳"字,可又偷眼向寿峰看了一看,接上脸也就红了。寿峰虽不曾注意,但是这样一来,就不便说要再玩的话,只得默然着走了。

到了南岸,靠了北海的围墙,已是停着一大排人力车,随便可雇。家树站着呆了一呆,因问寿峰道:"大叔,我们分手吗?"寿峰道:"你身体不大舒服,回去吧,我们也许在这里还一弯儿。"秀姑站在柳树下,那垂下来的长柳条儿,如垂着绿幔一般,披到她肩上。她伸手拿住了一根柳条,和折扇一把握着,右手却将柳条上的绿叶子,一片一片儿的扯将下来,向地下抛去,只是望着寿峰和家树说话,并不答言。那些停在路旁的人力车夫,都是这样想着:这三个人站在这里不曾走,一定是要雇车的了。一阵风似的,有上十个车夫围了上来,争问着要车不要?家树被他们围困不过,只得坐上一辆车子就拉起走了。只是在车上揭了帽子,和寿峰点点头说了一声"再会"。

当下寿峰对秀姑道:"我们没事,今天还是个节期,我带着你还走走吧。"秀姑听说,这才把手上的柳条放下了,跟着父亲走。寿峰道:"怎么回事?你也是这样闷闷不乐的样子,你也是中了暑了?"秀姑笑道:"我中什么暑?我也没有那么大命啦。"寿峰道:"你这是什么话?中暑不中暑,还论命大命小吗?"秀姑依旧是默然的跟着寿峰走,并不答复。寿峰看她是这样的不高兴,也就没有什么游兴。于是二人就慢慢开着步子,走回家去。

到了家之后,天色也就慢慢的昏黑了。吃过晚饭,秀姑净了手脸,定了一定心事,正要拿出一本佛经来看,却听得院子里有人道:"大姑娘!你也不出来瞧瞧吗?今天天上这天河,多么明亮呀!"秀姑道:"天天晚上都有的东西,那有什么可看的?"院子外有人答道:"今天晚上,牛郎会织女。"秀姑正待答应,有人接嘴道:"别向天上看牛郎织女了,让牛郎看咱们吧。他们在天上,一年倒还有一度相会,看着这地下的人,多少在今天生离死别的。人换了一班,又是一班,他们俩是一年一度的相会着,多么好!我们别替神仙担忧,替自己担忧吧。"秀姑听了这话,就不由得发起呆来。把看佛经的念头丢开,径自睡觉了。

自这天起,秀姑觉着有什么感触,一会儿很高兴,一会儿又很发愁,只是感到心神不宁。但是就自那天起,有三天之久,家树又不曾再来。秀姑便对寿峰说道:"樊先生这次回来,不像从前。几天不见,也许他会闹出什么意外,我们得瞧他一瞧才好。"寿峰道:"我要是能去瞧他,我早就和他往来了。他们那亲戚家里总看着我们是下等人,我们去就碰上一个钉子,倒不算什么,可是他们亲戚要说上樊先生两句,人家面子上怎样搁得下?"秀姑皱了眉道:"这话也是。可是人家要有什么不如意的话,咱们也不去瞧人家一瞧,好像对不住似的。"寿峰道:"好吧!今天晚上我去瞧他一瞧吧。"秀姑便一笑道:"不是我来麻烦你,这实在也应该的事。"父女们这样的约好,不料到了这天晚上,寿峰有点不舒服,同时屋檐下也滴滴答答有了雨声,秀姑就不让她父亲去看家树,以为天晴了再说。寿峰觉得无甚紧要,自睡着了。

上一篇:她的城(短篇集) 下一篇: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