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啼笑因缘(53)

当他们在这里辩论的时候,家树又默然了。伯和夫妇还不大留意,何丽娜却早知道了。越是看出他无所可否,就越觉得他是真不快。他这不快,似乎不是从南方带来的,乃是回北京以后,新感到的。那是什么事呢?莫非他那个女朋友对他有不满之处吗?何丽娜这样想着,也就沉默起来。这茶座上。反而只剩伯和夫妇两个人说话了。坐久一点,陶太太也感到他们有些郁郁不乐了,就提议回家。伯和道:"我们的车子在后门,我们不过海去了。"陶太太道:"这样夜深,让密斯何一个人到南岸去吗?"伯和道:"家树送一送吧。到了前门,正好让何小姐的车子送你回家。"何丽娜道:"不要紧的,我坐船到漪澜堂。"陶太太道:"由漪澜堂到大门口,还有一大截路呢。"她听说,就默然了。家树觉得,若是完全不做声,未免故作痴聋,太对不住人。便道:"不必客气,还是我来送密斯何过去吧。"伯和突然向上一站,将巴掌连鼓了一阵,笑道:"很好!很好!就是这样吧。"家树笑道:"这也用不着鼓掌呀!"伯和未加深辩,和他太太走了。

这里何丽娜慢慢的站起,正想举着手要伸一个懒腰,手只略抬了一抬,随又放下来,望着家树微笑道:"又要劳你驾一趟。我们不坐船,还走过去,好吗?"家树笑着说了一声"随便",于是何丽娜会了账,走出五龙亭来。

当二人再走到东岸时,那槐树林子,黑郁郁的。很远很远,有一盏电灯,树叶子映着,也就放出青光来。这树林下一条宽而且长的道,越发幽深了,要走许多时间,才有两三个人相遇,所以非常的沉静。两人的脚步,一步一步在道上走着。噗噗的脚踏声,都能听将出来。在这静默的境地里,便仿佛嗅到何丽娜身上的一种浓香,由晚风吹得荡漾着,只在空气里跟着人盘旋。走到树荫下,背着灯光处,就是那露椅上,一双双的人影掩藏着,同时唧唧哝哝的是一种谈话声,在这阴沉沉的夜气里,格外刺耳。离着那露椅远些,何丽娜就对他笑道:"你看这些人的行为,有什么感想?"家树道:"无所谓感想。"何丽娜道:"一人对于眼前的事情,感想或好或坏都可以,决不能一点感想都没有。"家树道:"你说是眼前的事吗?越是眼前的事,越是不能发生什么感想。譬如天天吃饭,我们一定有筷子碗的,你见了筷子碗,会发生什么感想呢?"何丽娜笑说:"你这话有些不近情理,这种事,怎么能和吃饭的事说成一样呢?"家树道:"就怕还够不上这种程度,若够得上这种程度,就无论什么人看到,也不会发生感想了。"何丽娜笑道:"你虽不大说话,说出话来,人家是驳不倒的。你对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不肯轻易表示态度的吗?"家树不觉笑起来了,何丽娜又不便再问,于是复沉寂起来。

二人走过这一道东岸,快要出大门了,走上一道长石桥,桥下的荷叶,重重叠叠,铺成了一片荷堆,却不看见一点水。何丽娜忽然站住了脚道:"这里荷叶太茂盛,且慢点走。"于是靠在桥的石栏杆上,向下望着。这时并没有月光,由桥上往下看,只是乌压压的一片,并看不出什么意思来。家树不作声,也就背对了桥栏杆站立了一会。何丽娜转过身来道:"走吧。但是……樊先生!你今天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家树叹了一口长气,不曾答复她的话。何丽娜以为他有难言之隐,又不便问了。二人出了大门,同上了汽车,还是静默着。直等汽车快到陶家门首了,何丽娜道:"我只送你到门口,不进去了。你……你……你若有要我帮忙之处,我愿尽量的帮忙。"家树道:"谢谢!"说着,就和她点了一个头,车子停住,自作别回家去。

这天晚晌,家树心里想着:我的事,如何能要丽娜帮忙?她对于我总算很有好感,可是她的富贵气逼人,不能成为同调的。到了次日,想起送何丽娜的东西,因为昨天要去游北海,匆忙未曾带走,还放在上房。就叫老妈子搬了出来,雇了一辆人力车,一直就到何宅来。到了门房一问,何小姐还不曾起床。家树一想,既是不曾起床,也就不必惊动了。因掏出一张片子,和带来的东西,一齐都放在门房里。

家树刚一转身,只觉有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看时,有一个短衣汉子,手里提着白藤小篮子站在身边。篮子浮面盖了几张嫩荷叶,在荷叶下,露出一束一尺多长的花梗来。门房道:"糙花儿!我们这里天天早上有人上菜市带回来。没有花吗?--谁教你送这个?"那人将荷叶一掀,又是一阵香气。篮子里荷叶托着红红白白鲜艳夺目的花朵。那人将一束珊瑚晚香玉,一束玉簪花,拿起来一举道:"这是送小姐插花瓶的,不算钱。"说毕,却另提了两串花起来,一串茉莉花穿的圆球,一串是白兰花穿的花排子。门房道:"今天你另外送礼了。这要多少钱

?"那人道:"今天算三块钱吧。"说着向门房一笑。家树在一边听了,倒不觉一惊。因问道:"怎么这样贵?"那卖花人将家树看了看,笑道:"先生!你是南方人,你把北京城里的茉莉花,白兰花,当南方价钱卖吗?我是天天上这儿送花,老主顾,不敢多说钱。要在生地方,我还不卖呢。"家树道:"天天往这儿送花,都是这么些个价钱吗?"卖花的道:"大概总差不多吧。这儿大小姐很爱花,一年总做我千儿八百块钱的生意呢。"家树听着点了一点头,自行回去了。

他刚一到家,何丽娜就来了电话。说是刚才失迎,非常抱歉。向来不醒得这般晚,只因昨夜回来晚了,三点钟才睡着,所以今天起床很迟,这可对不住。家树便答应她:"我自己也是刚醒过来就到府上去的。"何丽娜问他:"今天在不在家?"家树就答应:"回京以后,要去看许多朋友,恐怕有两天忙。"何丽娜也就只好说着"再会"了。其实这天家树整日不曾出门。看了几页功课,神志还是不能定,就长长的作了一篇日记。日记上有几句记着是:"从前我看到妇人一年要穿几百元的跳舞鞋子,我已经惊异了。今天我更看到一个女子,一年的插头花,要用一千多元。于是我笑以前的事少见多怪了。不知道再过一些时,我会看到比这更能花钱的妇女不能?或者今天的事,不久也是归入少见多怪之列了。"写好之后,还在最后一句旁边,加上一道双圈。这天。伯和夫妇以为他已开始考试预备,也就不来惊动他了。

到了次日,已是阴历的七月七,家树想起秀姑的约会,吃过午饭,身上揣了一些零钱,就到关家来。老远的在胡同口上,就看见秀姑在门外盼望着,及至车子走近时,她又进去了。走了进去,寿峰由屋里迎到院子里来,笑道:"不必进去了,要喝茶说话,咱们到什刹海说去。"家树很知道这老头儿脾气的,便问道:"大姑娘呢?同走哇。"秀姑在屋子里咳嗽了两声,整着衣襟走了出来。寿峰是不耐等了,已经出门,秀姑便和家树在后跟着。秀姑自己穿了一件白褂,又系上一条黑裙。在鞋摊子上昨日新收的一双旧皮鞋,今天也擦得亮亮的穿了。这和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子在一处走,越可以衬着自己是个朴素而又文明的女子了。走出胡同来,寿峰待要雇车,秀姑便道:"路又不远,我们走了去吧。"她走着路,心里却在盘算着:若是遇见熟人,他们看见我今天的情形,岂不会疑心到我……记得我从前曾梦到同游公园的一回事,而今分明是应了这个梦了……她只管沉沉的想着,忘了一切,及至到了什刹海,眼前忽然开阔起来,这才猛然的醒悟。

上一篇:她的城(短篇集) 下一篇: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