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酥手(7)

前院摆膳,丫鬟正布菜,余尚书、余母依次入座,余家两位公子余祐堂、余楚堂亦拉着余娴入座,无人在意的角落,萧蔚自己从旁坐下。

刚坐下,余母拿起筷箸,抬眸打量他:“今日菜肴中有竹笋,听闻立食竹笋寓意节节高升,今次你不如图个彩头,站着吃吧。”

此言一出,满场皆静,刁难之意再明显不过。余尚书惊讶地看向余母,他不想如此对待曾经门徒、而今新婿,但也不好下妻子脸面反驳,一时愣住了。余家两兄弟向来怕母亲,也不敢发话,只转眸看看余娴,又看看萧蔚。余娴满脸惊惑,唯有萧蔚神色淡定,稍颔首施礼,径直站起:“谢岳母赐彩。”

余娴望向萧蔚,又看向母亲,恍然明白母亲还是觉得萧蔚不与她圆房是冷落了她,刻意刁难。萧蔚垂眸看向余娴,温柔浅笑以抚慰,他故意这般勾惹她愧疚,她必会出言让他坐下,不舍得真让他出糗。

余娴果然内疚,只觉是自己对母亲太过坦率才害他罚站,思忖片刻,在“劝说母亲让他坐下”,和“与他一同离桌而食”中,她扶桌而立,端起碗,选择了与他一起罚站。

“……”还在等候余娴解释误会的萧蔚,脸上笑意全没了,她这一站,在余母的视角来看,公然默认了他天阉,亦公然默认了就算他天阉,她也要追随,萧蔚几不可见地叹了口气:此女八字,有些克我。

第4章 你不喜欢?我很喜欢

余母眸光闪烁,望着闺女没出息的样子,暗自握拳。她舍不得余娴立食,但若是服软让两人坐下,便落了下风,倘若教萧蔚知道拿捏住余娴,就能拿捏住余府的人,更不得了。她思绪一转,侧眸给余祐堂使眼色,示意他这个小辈来给台阶。

余祐堂不过是个二百五,哪里晓得母亲的意思,还以为让他也站,抱着碗就起立了。余楚堂见兄长起立,嘴里刚进去的菜叶子也来不及咽下,立马跟上。余母翻了白眼,欲言又止,气得低头戳米。

一顿饭立食四人,余尚书心中暗叹几人真是一个比一个蠢钝如猪,他不打算再掺和,抬手示意:“用膳吧。”

两位兄长又笑开了,为余娴夹菜,余娴则一直有意无意地注意着萧蔚,见他进食如常,才放心用膳。如此互动,一场席还算和谐。

饭后余母根本不给萧蔚、余娴两人独处时间盘叙,径直拉着余娴回屋讲话,此番净是数落,余娴也不放心上,缠着母亲臂弯笑盈盈地听着。

余尚书将萧蔚叫到书房,问了原委。萧蔚将这几日宅中烹煮“牛鞭”之事和盘托出:“岳母误解了萧蔚,萧蔚不便解释,还请岳父代劳。”

余尚书老脸也挂他不住,亦啧声埋怨:“好好的,吃那物作甚?你岳母本就对你的出身颇有成见。”

萧蔚照搬余娴的话:“那郎中说是此物可为阿鲤美容养颜,许是阿鲤见岳母用过,便信允了。”

余尚书想起余母确实用过此物养颜,也不再多说,只道会帮他解释,而后开口聊起朝中事,一场荒唐才作罢。

待萧蔚从书房出来,余娴仍被余母拘在屋内谈话,他随意寻了个下人,不问余娴,却问起两位公子去处,下人正说帮他去寻,余祐堂和余楚堂就从内院走了出来,也正找他。

下人退去,萧蔚向两人躬身一揖,答谢他们饭桌上帮衬之情,又向两人道歉,实在是牵连了他们。余祐堂两人根本没放在心上,扶他起身,又揽住他的肩膀拉到一旁:“上次当铺那事儿你没告诉爹娘吧?”

萧蔚摇头:“既应允了你们,自然没有。只是二位公子下次莫要再去赌了,那些珍奇之物赎不回来,实在可惜。”

余楚堂摆摆手:“几个藏物之器罢了,府中有的是。早知道有那等偏好收藏匣盒的地方典当东西,我们也不至于欠债。”

萧蔚附和一笑,笑意却不达眼底,他垂眸掩饰狭光:“对了,阿鲤这几日,常与我说如何思念两位兄长,怕是离开了二位独在萧宅不习惯,不知兄长们可有好物相赠?最好是,让她一看就能心生欢喜,且知道是二位兄长贵重之物的宝贝。”

“她不高兴?”余楚堂急切问道:“你可有好生待她?”

萧蔚点头:“当然,视若珍宝。这不是找二位寻贴身宝物,逗她展颜来了吗?”

“宝贝当然多,可她自小见惯了,要让她心生欢喜,还要没见过的吗?”余祐堂思索片刻,恍然大悟:“楚堂,你那里……不是有那个吗?”

余楚堂亦恍然,又有些为难地道:“可那是幼时父亲给我的,我……”

余祐堂拍他:“妹妹都不高兴了,还舍不得呢?”

“也是。”余楚堂下定决心,随即往后院去,余祐堂也想到什么,一同离开,边跑边嘱咐萧蔚:“你等着我们!”

萧蔚站在原地颔首等待。

不消时,两人回来,各拿了一个装饰精美的匣子。萧蔚迅速瞥了一眼两物:“这是?”

余祐堂将两个匣子叠放一起递给他:“是她喜欢的,她若再想念我们,你就将此物交给她作惊喜。”

盒子不算大,一只手便能携抱,几人又闲聊了几句,天色不早,萧蔚就向两位公子道谢作别,又去书房向余尚书拜别,才吩咐人牵马车。余母携着余娴出来时,萧蔚已然藏好了匣子。

余娴再次与母亲拥抱,和两位兄长道别,最终依依不舍地登上马车。萧蔚扶她坐好,郑重向余母拜别,余母敷衍地抬手示意。

马车远去,余娴放下帘子,才发现靠得离萧蔚很近,她转头打量萧蔚神情:“今日委屈你了。阿娘她知道我们未曾圆房,恐怕误会你是故意在冷落我。”此话一出,她突觉不妥,像是故意暗示他赶紧圆房似的,她的手不安地捏着裙子,笑着补了一句:“阿娘也想得太多了,我可不打算这样早……”

然而萧蔚注意的却是另一档子事,他的心暗跳,小心翼翼反问她:“岳母知道,我们不曾圆房?”

余娴一愣,点点头:“是啊,良阿嬷定然告诉她了,她知道,我便也承认了。”

萧蔚扶着额,一声不吭。那夜他在余娴睡着后,特意着人换了趟水营造已然圆房的假象,良阿嬷以为他们圆过房了,可余娴却承认了未曾圆房,既已圆房,又未圆房,那还能为什么?自然是他的问题。饶是尚书解释了牛鞭之事,听在余母耳中也成了余娴为他遮掩的说辞。这下他是跳进鄞江河也洗不清了。

没想到会弄巧成拙,若是让余尚书也误解并厌弃他,他怕是真要和离了。但他也不愿余娴去为他澄清这等私事。如今只能将千百般好意捧给余娴,不得再出差错。

余娴还不知他怎么了,见他不说话,自己便也靠在马车内壁上闭上眼假寐。路途稍有颠簸,马车就会磕着她的脑袋,萧蔚听见响动,忍不住侧眸看她。

她一袭青丝与初见不同,那时如瀑垂流,如今嫁给他,尽数绾成美髻,珠钗上晶莹的璎珞流苏垂在她脸庞,微微晃动,叮铃作响。她的清眉细长,眉心描了朱色花钿,是一尾鲤。长睫被霞光映得色浅,如神女之翼。小巧精致的鼻子有些发汗,就连小小的汗珠也浑圆可爱。唇如红团软糯喜人,侧颊也有几分霞色晕染。穿着清淡的兰衣,更显得她整个人红扑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