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小炮灰被世子爷盯上了(538)+番外

忽然觉得裴灏有点没说错,秦鱼鱼就是个扫把星。在她没有出现前,皇帝身体健康,皇后也意气风发,如今呢?

太医过来看过了。

皇帝召见太医询问原因。

皇后是受了风寒开始,就一起反反复复,再加上又郁结在心,小病就拖成了大病。能不能好起来,还要看是否能退烧。

人会晕迷,也是发高热的原因。

皇帝要留下一会儿。

兄妹俩尚有事情要忙碌,便先离开了。

当天夜幕来临之时,杜婉乔装离京城。

是一个人离京,作是男子打扮。

不是锦衣华服,只换了一身寻常的布衣,以一把长剑拎着包袱,戴着斗笠。剑鞘和剑柄以麻布缠上。让一把绝世的好剑,变得不起眼了起来。

这个装扮就像个落魄的剑客。

杜婉以前喜欢女扮男装,扮成富家少爷到处晃悠的事情,早就传开了。所以,这次她换了个扮相,走到街道上都没有回头率。

先敬罗衣后敬人,可是一句空话啊。

所以,杜婉一路上走得还算顺畅。

唯独遇上见到一些不平的事,会暗中出手帮上一帮。她一路走来都没有见到流民,百姓看起来还是不太好,但是眼中有了希望,而不再是麻木和无望。

杜潜之前还跟她提起,各地的情况好转。

当时听着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此行算是有了清楚的认知。杜婉先前去过北方,一路上的见闻挺多,仅仅隔了几个月,情况又是不一样。

杜婉不知日后还会有何天灾。

通常是天灾后,再到人祸。

西北大军想挥师往京城,大概是收到消息,知道镇国公、南阳伯和定北侯的军队,都已经离京去全国各地剿匪和看守粮仓,还替杜潜派去的人保驾护航。

目前不管怎么看,京城的兵力都是大秦建国以来最少,正是最适合乘虚而入的时候。

很多人都能看出,真等西北大军打入京城。

光靠皇城司和禁卫军是守不住的。

刚走了约摸七八天。

杜婉迎面看到了个有钱人的车队,是一家老小带着仆人,由镖局的人来护送。今天一个上午,杜婉已经见到不止一个这样举家迁离的车队。

中午的时候,看到一个车队停下。

杜婉走了过去。

直直走到了一个面容和善的大叔身边。

这个大叔应该是镖师,而不是那家人的奴仆。

杜婉露出了笑脸,问道:“这位大叔,你好。我能向你打听个事儿吗?”

“小兄弟,何事?”正在喂马的大叔回头,“咦,你这是要北上?”

“是啊,我今天一个上午,都看到一个车队又一个车队的,发生了什么事吗?”

“还能有什么事儿?要打仗了呗。”大叔倒是个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把西北的情况说了说,“西北卫家反了,正整兵待发。有钱人消息灵通,当然得先逃命了。这个战乱啊,……会死人的。小兄弟没有大事,还是掉头返回好些。”

“谢谢大叔提醒。”杜婉听得心情沉甸甸。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看得还得加急赶路。

喂马的大叔,将一把草让马儿吃下,正要跟身边的小兄弟继续说说,结果一个抬头,身边已经没人了?

再左右瞅了瞅,还是没人?

前后的路,都看了。

结果,在身后的路,看到一道小小的背影,已经走得很快了,转身又消失?

第592章 单枪匹马走西北

喂马大叔拿着草的手,都抖了抖?

他、他这是撞到不干净的东西了吗?

可大白天的,鬼怪也会出现?!

得益了那顶斗笠和打扮,喂马大叔敢肯定那个人是跟自己说话的。然而正常的人走路的速度会那么快吗?

大叔连滚带爬去见镖头,结结巴巴将撞见的事情说了说。

镖头比起喂马的大叔,更加见多识广,他望着来时的路,那时已经不见人影了,心里有点儿遗憾,“不是什么鬼怪。你可能是见到高手了。”

“高、高手?这、这么强吗?说句话的工夫,人就到了那么远?”大叔震惊得目瞪口呆。

镖头一拍他的肩膀,“是的,运气不错。像这样的高手一般人都碰不着,更别说跟他们说上一句话了。”

跟高手说句话,就够他们吹上一辈子!

大叔傻傻地笑了笑,心里美得不行。

从惊吓再到惊喜,等回去家里,一定要跟自家婆娘好好聊一聊,他的运气超好,可不是她口中的倒霉蛋,绝不是吃翔都赶不上那种。

再说杜婉为了早日赶到西北,抄的都是近路。

所走的路线,是出发之前从家族里拿到的地图,再由杜潜亲自规划出来的。另外,西北重要的人员名单和关系等等资料,都给杜婉罗列了起来。

杜婉是将那些资料都记在了脑子里再出来的。

她不擅长跟人玩阴谋诡计,按照她的做法,估计是想灭掉卫家,一了百了。

不服的杀到服为止。

再说对方都公开造反了,杜婉看到历史上举兵造反的人,不是造反失败被杀,就是造反成功推翻皇朝统治,换上新朝当上新帝。

杜婉怀疑,她过去就算不杀对方,人家也不会相信。

但是,杜潜在她离京前,郑重地告诉她,此次和西南叛军不一样。

西南的叛军是临时凑起来的,而且不得民心,相反的,卫家人在西北深得人心,将领大多数都是能人,很得士兵的尊敬和爱戴。

倘若以杀来止杀,很可能会引起仇恨,引发大乱。

世上有一些人是不怕死的,为了一个义字,能够勇往直前,死而无悔。像这样的傻子在西北挺多的,杜潜是不希望被她杀光了。再者这些年若不是这些人守着西北,大秦国不会这样平静。况且大秦骁勇善战的大将不多。

十几年前的大战,死得快要断层。

这些年好不容易养出一些,都死了会是国人的损失。

杜潜终究不算是大秦的皇帝,不是纯粹的秦家人。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会完全处于帝王的立场,以一个外人的角度去想,不带上个人的偏见和情绪,所考虑的事情只会更为全面。换句话说,杜潜更多是从国家长远的发展和大义上去衡量。他下决定之前,都会先考虑这件事,是否对大秦有利,是否对百姓有益。

而不像某些人一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利益。

虽说造反者不杀,起的不是一个好头。

担心日后会有人学样,然而,杜潜没有这层顾忌。

怕什么呀?他有妹妹呀!

扯远了。

再说杜婉日夜兼程,连赶了三天路,总算见到了开拔中的大军。

哦,撞上了。

西北大军已经占下了一个县城,轻轻松松就拿下,只停了一天,又继续推进。据说领兵的人是卫戈,是卫家元帅的大儿子,也是一个将才。

再走三天,大军就到下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