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201)

岳银川停顿了一下,干巴巴地应道:“末将并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吗?在我听来你分明就……”

前方的荀白水突然抬了抬手,淡淡插言道:“莱阳王不要多心,老夫也觉得岳将军不是这个意思,既然陛下已经恩准他直言,你还是听他说完,不要随意打断的好。”

位在中枢多年,荀白水尽管心态上有些傲慢,但执掌朝堂的能力毋庸置疑。一个人到底是虚言邀宠,还是言之有物,对他来说并不难判断,这位年轻的东境将领不过才刚刚开了个头,他就已经觉得很有兴趣,于是出面将萧元启挡了回去,示意岳银川继续。

岳银川感激地躬了躬身,接着道:“臣一直在想,为什么失于敌手的东境十州里,唯有淮东三州对虞天来如此重要呢?论富庶,论物产,论与东海的距离和便捷度,它都没有出彩之处。若说有道天然水系从中分隔,更易于东海驻军镇守的话,那么巨州和修州的情形跟它也差不多,但虞天来对这两州可谓是立即放弃,毫不留恋,其水师主力一开初便是直奔淮水。无论是前期的狂飙突进,还是后期的步步败退,东海自始至终没有停过也没有变过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打造淮水防线,其他所有的行动,全都是遮人耳目而已。”

“岳卿的意思是……”萧元时已经听得完全呆住,怔怔地问道,“淮东三州……对东海来说很特殊?”

岳银川肯定地点了点头,“是。”

“那这个特殊之处在哪里,你也知道了?”

“是。……在微臣看来,淮东临海一线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可以修建深水船坞。”

“深水船坞”四个字一出来,不仅殿中君臣人人茫然不解,就连与墨淄侯往来近三年的萧元启也是第一次听说,不禁暗中皱眉,开始默然思忖起来。

“臣斗胆揣测,陛下可能尚不了解深水船坞对于东海的意义,三言两语也的确很难解释清楚。”岳银川对殿中人的反应并不意外,从容地自袖中取出那份折本,“因此微臣事先拟好了本奏详加解述,特呈请陛下与诸位大人参阅。”

荀白水神情严肃地上前接过折本,大约翻了翻,又捏了一下那将近半指的厚度,这才转向上方御座,躬身道:“岳将军的这种看法老臣还是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有详加研判的必要。我们已经吃了东海这么大一个亏,今后确实不能再继续轻视,重蹈覆辙了。”

萧元启感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沉默,忙上前一步,附和道:“首辅大人所言甚是。朝中上下对于东海的了解实在太过不足,的确有可能如岳将军所言,完全低估了其想要守住淮东三州的决心。不过在臣看来,对一国之研判牵涉到方方面面,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结论草率,反而于事无补。眼下正是年尾,祭祀仪典关乎来年国运,也不能疏慢。故而微臣建议,不妨等年后开朝,再由内阁统召各部认真商议,把整个东境大局重新安排一遍。”

对于金陵帝都来说,年尾祭典自然是重中之重,荀白水想了想,颔首道:“莱阳王所言也有道理。这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急在一时。岳将军见解独到,颇有可取之处。既然开年要重商东境大局,那就不必随同其他将军一起离京了,留在这里听从安排。不知陛下圣意如何?”

这一建议甚合小皇帝的意思,当然立即点头,“那就这么定了。岳卿留在京城,年后大家一起商议。”

岳银川忙撩衣拜下,恭声道:“臣遵旨。”

从朝阳殿退出之后,岳银川好像突然敛去了方才在殿中的咄咄锋芒,谨守着自己的身份,低头让所有人都走在他的前面,直到临近宫门处大家各自分开后,他才加快脚步,追到晋勋的身边行了礼,低声向他说了些什么。

“东海之战的全套军报?兵部当然是有存档,”晋勋惊讶地打量着他,皱眉问道,“但你是五品武臣,本就有查档之权,自己去部衙提调便是,无须请老夫允准。”

岳银川一脸为难之色地低下了头,没有说话。这位老尚书很快就自己反应了过来,拍了拍额头,“老夫知道了,这就派人传话,你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过去吧。”

“末将多谢晋大人!”岳银川满面喜色地行了礼,先陪着晋勋出宫门上了马车,这才从自己亲卫手中牵来坐骑,显然也不打算另挑什么方便的时候,跳上马直接就奔着兵部府衙扬鞭而去。

自打进了金陵城之后,兵部军档司是岳银川每天必来一趟,但每趟都空手而归的地方。今日尚书大人打了招呼,情况瞬间变得不一样,他要求调阅的军报清单递上去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一位郞官亲自抱着一大包文本出来,热情地招呼道:“这位就是岳将军?您要调的抄本都找齐了,不知下榻哪里,派人给您送过去?”

岳银川上前两步接过,微笑道:“我自己来就好,多谢辛苦。”

“应尽之责,说什么辛苦啊。其实岳将军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该提一句您是进京面圣的。这单单报个品级,京城大人物太多,可不就给您排到后头,让您白跑了好几趟嘛!”郎官小心翼翼地移交着,满面堆笑,“绝不是故意为难,您可别放在心上啊!”

位低无钱难办事都是部衙常态,岳银川当然相信他不是故意为难,也根本没想要计较,客气敷衍了两句,转身走出官衙大门,将提调出来的军报抄本交给了亲卫,命他们牢牢捆好。

他今日外出虽是面圣,但随行人员连宫门都进不去,不仅长不了什么见识,而且相当无聊,所以就没有多带人,只叫了两个最有耐性的亲卫同行。这进宫出宫又去了兵部,等回到小院后天色已暗,留守的其他人显然已等得不安,一见到他便拥了过来,一面行礼,一面好奇地询问金殿什么样子,面圣是否顺利。岳银川笑着回答了两句,突然发现自己那个最爱听新鲜事的副将竟然不在眼前,不禁讶异地挑起了双眉,视线向四处找了找。

“那个姑娘醒了,小谭将军正问话呢。”小乙看出了他的疑惑,急忙指向东厢,“真的好巧,咱们是芡州来的,听说那姑娘也是芡州人!”

岳银川心里装的都是大事,一直没太顾得上这个半途捡来的姑娘。不过她既然醒了,问清楚来历也好加以处置,于是示意亲卫们将那包军报拿回主屋,自己转向了东厢。

正在腊月又有病人,东厢这个房间窗棂紧闭,门边挂的棉帘也是双层的,不大能听清里头的声音。岳银川掀开房帘还没走进去,就被眼前的情形弄得一愣。

只见谭恒手足无措地站在房中,佩儿跪在南墙边的床上,如捣蒜般向他叩着头,哭道:“求大人放了我吧,我真的没有做什么坏事,真的没有!我就只是想要……想要回家乡去而已……”

“这怎么回事?小谭你干什么呢?”岳银川顿时皱起眉头,厉声斥道,“不得欺凌妇孺乃是军规,你进了帝都就忘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