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家[民国](44)

还是大少爷回家来了?

又或者大少爷来家里娶亲了,跟太太娘家的侄女儿,翁家的格格结亲了?

小荣扁担挑着泔水桶呢,他就要给二师傅那起子人挤兑死了,看见荣师傅,先揉了揉眼睛,扑通一下就跪下来了,“师傅!”

荣师傅一把拉他起来,“屋子里面说!”

只一眼,便什么都明白了,看着倒地上的泔水,二师傅张口就骂,“活儿怎么干的?这府里办喜事儿,你倒这一桶脏水,还不赶紧洗地去!”

荣师傅转身从拱门入,脸色平平,“您可真是好大的威风啊,我竟不知道,这收泔水洗地的活儿,也是我的人干的。”

二师傅没想到他回来,心里吃一惊,只面上稳住,他如今便全然成了大师傅的派头,“哟,荣师傅啊,您可大好了,早一个月听说您从安平庄出来了,便想去府里看你去,只是家里要办事儿,忙得很,太太也忌讳,没想到您今儿回来了。”

又去呵斥旁边的小徒弟耍威风,“还愣着干什呢?赶紧去烧火盆儿,给荣师傅去去晦气,可不能带府里来了。”

一番连骂带说,扶桑看他都气的眼睛疼,上火。

她大概累狠了,春天又风大,现在有什么火气,都往眼睛里面走,干巴又容易痒痒,风吹就流泪。

小荣这会儿撑腰的来了,自己放下来袖子,把扁担扔开,“是病晦气,二师傅您说是不是?天灾人祸躲不过,朝廷花了多少力气救人的,爱民如子!谁敢说晦气。”

二师傅牙缝里面挤出来一点笑,“今儿府里办事儿,大师傅您候着,等忙完了,咱们再叙旧,至于太太嘛,只怕是没空!”

没功夫搭理你!

小荣气的跳脚,如今人干晾着,荣师傅也不多说,自回卧房里去了,“你跟我说说——”

小荣倒豆子一样的说,跟近日情形也对的上,“原本因为府里少爷们的事情,太太就对我们不满,您总是不肯跟少爷们闹的太僵。”

“可是二师傅他们狼心狗肺,专门听太太一个人儿的,贴着太太挤兑咱们,也爱给少爷们找些不痛快,不是今儿东西少了,就是名儿卡着不给,总是叫人难看。”

“二少爷大了能在外面跑,在家里时间短,只是三少爷在家里,难免心里也有些不痛快。”

扶桑忽然听见这人,想起来那时候在安平庄外遇见他,还觉得怪亲切,感慨一句,“三少爷委屈了,他其实人性不错,不过这府里什么喜事儿?”

--------------------

什么喜事儿猜猜吧

第26章 喝馄饨皮儿

什么喜事儿?

小荣顿了一顿, 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三少爷跟太太娘家的侄女儿,翁佐??x?领家里那个打小留洋日本的格格, 订亲了!”

荣师傅心里一惊, 放下手里的大盖碗, 扶桑端起来,放一边儿去蓄水, 把先前泡好的浓茶兑进去。

瞬间又出来一股子茉莉花窖香的暖香,热气咕哝着向上,她透过白烟一样的雾气想着宋旸谷, 大概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他总是板着脸, 连阳光都浮动不起的冷峻,骄矜而自律。

“年前太太大概就打算好了,总是打发他到家里去给翁格格送东西去, 三少爷三次里面总得去一次。”

“翁格格是时兴的人,学问也高深, 她懂政治, 时常入宫去随侍,我没见过,不过今儿像是没有来府里, 只三少爷一个人在家里。”

荣师傅琢磨了好一会儿,也没想明白这门婚事是怎么扯到一起去的, 这说句不好听的,可不就是孽缘。

原先宫里的时候, 那些主子就是一辈儿一辈儿的这样联姻, 甭管当皇帝的是哪个, 身边陪伴着的人他说了也不算,家大业大的,但凡有个太后皇太后这样的长辈儿,他就只能干瞪眼。

娶进来的甭管相中不相中,大家伙相中了就行,可是家里这个事儿,大老爷是不愿意的,太太再怎么蛮缠,也没有松口过。

这里面指定有事儿,他待扶桑现在心思不一样,叫她跟前儿来,“你说说,府里这是个什么意思?”

小荣瞧见笑了笑,一点儿也不醋,只打着帘子出去,他这人,跟谁都不犯冲,就是给二师傅这些人欺负狠了,也没怎么着。

几个小徒弟围着他,心有惴惴,好歹师傅回来了,小荣挨个看过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师傅回来了,咱们以后也有人撑腰了,好歹这趟是去给大老爷办事儿去了,咱们可不怕他们,你们腰杆子也都硬起来,咱们打算盘的好手,不能整天给他跑腿儿打杂。”

说完往外呸一口,心里也较劲儿。

几个人欢欢喜喜的,小荣拿着冻伤膏给挨个涂过去,这回用的可多,先前他自己攒的银子买的,“现如今天暖了,好好养着,不然明年冬天有难受的日子呢。”

扶桑在里间,她跟着大师傅在黄桃斜街的日子过的好极了,大师傅自己置办的外宅,他有时候会朋友会去那边议事儿,不过最多时候,就是在府里。

用他的话儿说,干的就是伺候人的营生,总不能离着主子太远了,好把差事办的好,办的体面。

扶桑利索地挽起来袖子,拿着抹布在水盆里搓,她现在眼里可有活儿了,先前的时候光知道学艺,早上也就是给荣师傅泡一杯茶,做的最多的时候就是捧茶。

徒弟里面,她是顶不会干活的那个,眼里就看不到活儿,现在磨砺出来了,“我可说不清,不过我对大老爷熟悉,务实公干,这大概跟朝廷的事儿有关吧。”

荣师傅点她一下,不夸也不评,且看着吧,这样的亲事儿少有好下场的,光夹着大太太一个,就够三少爷心里膈应的。

大家伙只当太太拿捏人的,大老爷现如今的年纪,眼看着没大有希望再生一个了,索性姑侄一家亲,外人看着倒也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儿。

府里瞧着,三少爷不满意,闹了好大一通,最后上海那边发来了电报,二老爷全权委托大老爷操办,他全然听这一位兄长的。

打小儿就是,至于老家里二太太,还有祖宅里面乡下的那位前大太太,更是无足轻重了。

宋旸谷反正现在破罐子破摔,他最大的无奈就是,他说了不算。

有时候心里苦的,想起来跟黄连水一样,他憋屈的难受,还不如宋眺谷一走了之,可是他包袱都打好了,还是没走,为着这一大家子的人。

大老爷二老爷把宋氏一族的荣辱门楣,压在这样一个少年人身上,他压的肩膀疼,不能大喘气儿,他有时候想撂挑子,可是想起来山东老家的母亲,想起来家里从小费的心思,他不愿意辜负。

不爱教身边的人伤心!

鱼承恩平日里老说三少爷心善,别人没有一个人信的,这会儿鱼承恩也屈得慌,狠心一点儿的,早投奔大少爷去了,“都说三个爷里面我们家主儿最不亲近人,板着一张脸从不跟人说笑,可是哪里有人天生不会笑的,不都是逼着吗?”

上一篇:东宫四莳锦 下一篇: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