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家[民国](130)

他很看重这些人情往来,一再叮嘱宋旸谷。

宋旸谷垂手听着,二老爷说一段儿,就觉得没意思,这样的儿子也没有意思。

掏出来支票,“有六十六万,图个吉利数。”

宋旸谷抬起头来,现在看爸爸的话,就很亲,一点没有推托的接过来,“多谢父亲。”

“去吧,跟她们一起看看房子去。”

他站在花园里面,看儿子进去,笑了笑,一辈子没得到过儿子的谢谢,如今要结婚了,知道谢谢父亲了。

一点不心疼,老子赚钱,不就是给儿子花的嘛,以后还会给孙子,多好。

站了一会儿,等再进去的时候,人都已经在客厅里面了,二太太这个人是绝对不会给儿媳妇使绊子的,她只盼着儿媳妇发展的很好,替扶桑说好话儿,“真是个好孩子,帮我们参谋好起居室了,说您这样的,要会客要做事,离着门口近一点儿,首先要有个大会客室,要给你重新装饰,换个大桌子呢。”

二老爷面色很缓和,点点头。

心里得意,怎么不得意,最起码记得自己。

扶桑托着盒子,“不知道父亲喜欢什么样子的字体,我请南城名匠篆刻的鸡血印石章。”

她打开,盒子不大,但是打开之后,二老爷一眼看去就爱不释手。

竟然是十二生肖的,上面惟妙惟肖有十二生肖兽首。

如此巧夺天工,心思精妙,光是工的话,就得好几年了。

鸡血质地虽然不是极其超然,也算是难得,他端详着那个最大的一只,是自己的生肖,瞧瞧,这样奇妙的心思,定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得花不少心思吧。”

扶桑笑了笑,她刚好认识,只不过二老爷生肖那一只是今日才雕刻的,原本只是有块鸡血罢了,很大但是质地的话不适合当传家宝,就请名匠花心思做的。

工钱的话不比这个石头要少的。

宋旸谷站在旁边看,看着也很喜欢,找出来自己的生肖,刚想开口,二老爷就合起来了,“你去接亲家去。”

如今新规矩有新规的办法,以前三书六礼来不及了,便简单订婚,写订婚书,再举行结婚仪式就好了,只不过要结婚,少不得要回一趟山东老家。

婚礼在北平办一套,山东老家也要办一套。

山东老家的就在老宅里面,这是要敬告族老跟先亲的。

家里实在是人丁单薄,舒家如今只有姑奶奶跟扶桑一个,小荣今天的日子他怎么也不会去的,宋家本来就是旧主,他又自顾忌身份,只有姑奶奶一个人来。

打扮的体体面面的,二太太夸她的衣裳花样,她直白地说,“扶桑给买的,衣服鞋子,每年换季都是她操持的,往后啊,教她给你们买去,她买的东西鲜亮。”

太鲜亮了,扶桑穿衣服,就一直很亮眼,你可以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但是白色黑色浅色这些,你基本是看不到的,就是今天,她穿的觉得自己要喜气一点,穿红色。

大家很流行的白色旗袍,青色旗袍,还有白色的婚纱,她一点看不上。

太素了。

她过去那些年,穿这些穿够了。

舒家有钱吗?

没有。

姑太太留着的那些钱,都给扶然带走了,她自己一个人,就是好不容易过日子的。

跟宋家比起来,有时候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如今看着桌子上的支票,更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了。

有时候家里没有条件,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会后悔,因为家庭的原因,这样好的孩子,面对面谈事情的时候,仿佛是低人一等一般。

有些心酸都压住了,这是个高兴的事儿,说出去也是大体面,如今谁家婆家给这样高的聘礼呢。

陪嫁的话,宋家也没有问,彩礼跟嫁妆,这是两码事,两家各自的事情。

我们家按照我们家的情况给彩礼。

那你们家就按照你们的情况给陪嫁。

不会因为觉得陪嫁比我们彩礼少就撂脸子。

二老爷不提,宋旸谷就更不会提了。

他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跟扶桑说,“等吃完饭我带你去银行,把钱你单独存起来。”

扶桑点点头,她也没有分宋旸谷一点的概念。

这样的吃饭说话比吃饭重要,场面不会太热闹,不冷清就可以了。

婚礼其余的一切,姑太太都听扶桑说过了,什么也没有提,“你们是体面规矩人,事儿呢,怎么办怎么好,要我帮忙的就直说,俩孩子都不容易。”

二太太听着这掏心窝子的话,想的周全,要走的时候悄悄问姑太太,“有个事儿,我不好直接问,您清楚她的意思吗?就是鲁南道那边——”

鲁南道那边的老家里,如果回山东老家办婚礼,难免会有消息传来,到时候怎么处理呢,那边听说还有亲人在。

姑太太也犯愁,“不好问,太太要是在的话,能问一句,依着我看,她指定是有心事儿,不说罢了,不然怎么不提也不去。”

要认亲吗?

还是不认?

怎么处理。

姑奶奶硬着头皮问的,她直接去了黄桃斜街,进门就打量屋子里俩人,生面孔,小荣解释,“朋友家里住不开了,来家里住两天。”

姑奶奶笑了笑,先问,“大柳见着了没有啊,有没有回来,听说梨园的朋友们合资安葬了柳先生,在城外。”

“是,按照咱们的老规矩,画地为坟,有堪舆的先生听说他是个义士,免费给相看了福地,不起眼的很,但据说是个好地方。”

再好的地方,也只有大柳一个了,姑太太如今说起来柳先生,还是红眼。

拿着帕子摁着眼睛,“等哪天年景好了,我去看看他去,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是个好人。”

小荣也跟着哭,旁边小豆包儿看着,“咱们不哭了,今儿好日子,扶桑姐今儿大喜呢。”

“是是,我正要说呢,你没去看,我来说给你听听,人家那老公公,老婆婆,真是待人和气又规矩,咱们早前老想着门不当户不对的,进门怕是吃委屈看人脸色,如今我今儿才知道呢,那真正有钱有家教的人家啊,人家压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凡事自由规矩,一板一眼……”

如今才知道规矩是个好事儿,规矩向来是对事不对人的,小荣听得喜气洋洋的,一个劲儿地问,“二老爷还说什么了啊?”

姑奶奶摆摆手,“人家什么也不说,就拿着钱出来,往那里一放,我也没要,直接要扶桑拿起来了,多爽快的人,原本我想着你说的,人家要是不给或者给的少,咱们就把那十万拿出来给他们瞧瞧的。”

小荣添置一所小房子,还有十万块。

姑太太那边儿,八铺八盖,“一水新棉花,被面都是龙凤呈祥缎子的,四色。”

最起码家里就能睡八张床了。

女儿家的被褥,娘家都是算好的,从出嫁到生小孩,到生几个孩子,到孩子长大给外孙,睡得都是娘家的被褥。

上一篇:东宫四莳锦 下一篇: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