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七零混社会(332)

“你只想着外面好玩,有意思的事情多,可是啊,还是安全第一,我们在家里都担心你不是。”

宋清如本来就是因为不能出去生气,生了几天气,也算是软化了,不然那牛排就真的去喂狗了,小孙家里的狗,见天的等着呢。

她给太红旗找出来干净的衣服放在柜子上,“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就是很失望,二姐没时间去,我又很想去。”

“我知道,可以去找别人啊,你看看可以去找妗儿,她们经常出国演出的,肯定跟那边熟悉一点,也算是有点关系,去了人家肯定好好招待的。”

宋清如还真的是没想到这个,“妗儿愿意去吗?”

“怎么不愿意啊,我今天问了金健夫,他没有不同意的,说是不能老在家里窝着,出去看看也是好的。只是你们别玩得时间长了,到时候坏了性格,再没有下次的。”

宋清如给乐呵的,自己站起来,离着太红旗有两米,“接招吧。”

自己助跑着,然后就一个起身扑在太红旗身上,太红旗就躺在床上,张开手臂接住她。

俩人闹闹腾腾的,楼下江长源笑了笑,这是又好了,真的是打一会,好一会儿。

过年的时候,因为孩子都大了,各自成家有孩子了,宋为民说了,都是各自过着各自的。

只大妮没地方去,带着孩子跟宋为民一起。

倒是宋清林那边,带着三好还有孩子,早上就来了,忙忙活活的,那老太看着,只在太阳里高兴的眯缝着眼。

宋清如这天是掌厨的,捡着自己会做的特色菜,等着下午的时候,就让老虎端着给送过去,闺女挨得近就是方便。

第132章 牡丹

那老太乐呵呵的, “今天打扮的精神,真好看。”

她也穿着一个红棉袄呢, 是朱红色绸缎表面, 袖子长长的, 是仿古的马蹄袖儿,以前的时候老是穿这样的样式, 现在倒是少见了, 袖上去一折起来,别样的精致, 面儿上自是绣花描凤的, 别是一番富贵滋味。

“姥姥啊,您哪,穿着也好看,再合适不过了。”

年纪到了, 穿红的也喜庆,那老太自己也喜欢。

老虎这时候就是好红包收割机了, 要磕头的,大年晚上磕一回, 到了明个儿年初一,还要再来一回。

拿着垫子铺好了,宋清如这是要带着孩子磕头的, 老太太有钱,一年到头的钱,就等着这时候散出去了。

老早就准备好了, 只今年的格外的厚实。

她只大面上做的过去,以前还偷着给宋清如的钱多,好东西多,这日子好了,大家其实都不缺。

她也就一碗水端平,这过年的红包啊,大人孩子的都一样,宋清如三个兄妹的一样,老虎的跟安安的也是一样的,不偏心。

老虎就喜欢这东西,磕头的时候恨不得是五体投地,腰下的很扎实了。

“谢谢太姥,不孝孙祝您寿比南山,岁岁有今朝,年年有今日。我啊,还想着年年给您磕头,别的什么也不求,只盼着您高兴。”

老二嘴巴慢,话也不赶趟,个子也小,被老虎比的没法看了。

“太姥,您新年快乐。”

就这么一句话,干巴巴的,没的说了,好话全给老虎说完了,那老太一个劲的点头,只觉得好,都好,哪个孩子看看也都欢喜。

“你们啊,好好上学,别淘气,健健康康的,我就高兴了。”

一直到十二点,要放鞭炮,宋为民买了一扎子的烟花,要留到十五看的,拿出来一个给老虎,老虎觉得好看。

“不能拿了,十五再看。”

宋清如见他还想要,赶紧喊住了,这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的,现在放了,十五看什么啊?

宋为民不听啊,外孙喜欢,十五再买就是了,店铺人家过了初五初七就开门,这时候,不差这点,就图个热闹。

搬出来,一水儿的老虎给放完了,那老太坐在椅子上,仰着头看,一只高兴,过年这一段时间以来,就一直是笑着的,平日里脸色就能看的出来。

过十二点一点,又吃了一顿饺子,各人捡了三四个吃,好几个馅儿的,夏冬梅自来是不觉得麻烦的,家里每个人都照顾的到。

韭菜鸡蛋的,白菜肉的,芹菜肉的,素豆腐的。最后一种,是包来上供用的,给满天的神佛吃的,必须是全豆腐的,里面加葱姜就行,还有一种专门的包法,给一般饺子不一样。

宋清如不爱吃,有白菜肉的,别的是一个不吃,太红旗就拿了一个豆腐的,“吃一个,就一个。”

生怕她不吃一样,这是已经供过得,神仙吃过的,大家分着吃,是有仙儿气的,吃了有福气,不然他干嘛在这里非得让人吃一个呢。

宋清如很是勉强的吃了一个,又给太红旗夹了三个才算好。

走的时候嘱咐那老太,“我给您灌了暖水袋,您啊好好睡一睡,明早上别早起了,我们晚点过来,不赶早。”

那老太只答应着,自己躺下来睡了,今晚上最暖和了,炉子一晚上都生着,她想着眯一会就起来了,早上哪里就不能早起来呢,一年就这么一天,等着人拜年呢。

认老理儿,不肯跟年轻人一样,偷这个懒。

早上夏冬梅也起来的早,五点钟就起来了,先去看炉子,还有火呢,再加上炭,一会儿就煮饺子,然后又去把瓜子花生糖果都摆好了。

忙活玩了,看水开了,宋为民放下扫把去下饺子,“你去喊妈起来吃饭了。”

结果夏冬梅捂着嘴就出来了,老太太没了。

年根子底下死人多,尤其是老人,到了年纪的就怕年根子底下,过得去就是一年,过不去就是阎王来收命。

没想到,到底是没熬过去,人都凉了,只怕是睡下来没一会,人就走了。

这年初一的,人都是来拜年的,这事情到底是不吉利,宋为民赶紧的在门上贴了白纸,人家一看就明白了,不进来了。

又去打电话通知孩子们。

宋清如来的早,太红旗也没想到这样,只担忧的看着宋清如,“到底是到了年纪的人了,四世同堂,走的时候也没受罪,也没什么难。”

他就怕宋清如崩,老太太别的孩子不管,打小就是偏疼宋清如的,感情最是深刻了。

九十多岁的人了,高寿,宋清如也明白,高寿的人走了,家里人是不能多哭的,对老人来说,算是好事情了。

握着太红旗的手,“我没事,我明白的。”

只是到底是以后见不到了,再也没有这个人了,也明白这样的年纪,早一天晚一天早晚的事情了。

大家也知道她在旗,一些旗人也来了,旗人少,大家祖上三代大抵是有些亲戚关系的,都来了。

家里人都忙,想着风风光光的办一场。

在旗的都脾气大,讲规矩多,老理儿也多,但是对着宋为民没什么说的,人家这是女婿养老,没的说。

先搭起来棚子,不然人多坐不开,好几个棚子呢,又请了唱京韵大鼓的,还有和尚念经,还有几个喇嘛也来了,各自念着各自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