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殿下只想活着(271)

唐臻面露好奇,他能感受到陈玉身上浓烈的憎恨,可惜无法理解。

然而这并不耽误他以自己的方式,安抚陈玉的情绪。

“报仇既有简单痛快的方式,也有别具趣味的办法。让他眼睁睁的看着,最重要的东西,慢慢离他而去的过程,反而是他最煎熬的时刻。”

陈玉昂头灌下整盏浓茶,低声道,“我知道,还没查清当年的真相,即使有机会,我也不会贸然动手。”

李晓朝如唐臻预料的那般,收到来源未知的信件,终于能确定,陈雪就是程锋,陈玉确实对他有恨意。

陈玉的预料也没错,李晓朝非但没有因此表现出对陈玉的敌意,试图先下手为强,做出斩草除根,防患于未然的事。反而孤身一人,主动与陈玉单独见面。

先是怀念从前,然后拿出信件,赌咒发誓,他绝没有做出背叛安定侯的事。又拿出证据,证明他这么多年,始终在追查当年的事,从未放弃为老侯爷报仇。

陈玉整日跟在唐臻身边,又深受梁安的影响,装傻充愣的本事与老实人的形象大相径庭。恰逢李晓朝焦头烂额,委实没有多少精力能够耗费在他的身上。

因此两人相互敷衍,轻而易举的维持表面太平。

只是直到最后,李晓朝也不曾试图通过他的好‘贤侄’,拉拢梁安,

可见他们之间所谓的交心,究竟有多少水分。

唐臻本以为,李晓朝放弃西南水师的帮助,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岑威,会主动来找他,求他劝岑威做救苦救难的菩萨。

毕竟抛开他与岑威的私事不谈,太子与仅剩的三名伴读关系甚笃,不是秘密。

没想到李晓朝虽然隔三差五的给太子请安,特意保证,只要他活着,东南军绝不会有踏入京都大门的机会,但是他从不主动提起如何面对大军压境。

即使唐臻故意询问,李晓朝也会敷衍过去。

岑威倒是知无不言,告诉唐臻,李晓朝愿意用京都的所有矿产,换取龙虎军的帮助。

时隔不久,三省总督又有动作,主动联系岑威,表示愿意将尚未出嫁的小女儿,嫁给岑威做妾。

岑威还没来得及提起这件事,消息已经传遍京都。

梁安理所当然的做出猜测,“临时认的干女儿?”

“现在是施尚文有求于人,怎么可能做结仇的事?”陈玉翻了个白眼,“确实是施尚文的女儿,出自总督夫人的侄女,不仅从小就受施尚文的宠爱,总督夫人也待她如亲女。”

唐臻似笑非笑的看向岑威,“少将军大喜?”

随即感到手被抓住,数次用力都没能顺利挣脱,直接放弃。

“以退为进的招数罢了,你还不知道?”岑威面露无奈,后半句话只有与他近在咫尺的唐臻能听见,“只要你开口,我立刻告诉父亲,这辈子不会再娶妻纳妾。”

反正他哥有孩子,龙虎军不至于后继无人。

唐臻闻言,眼角眉梢残留的笑意立刻消散,面无表情的转过头。

还没回京都的日子,岑威带着他到处游玩,虽然夜里两人时常亲近,但是从未做到最后。

回到这里,陈玉和程诚几乎日夜不离的盯着他。偶尔找到空隙,他和岑威还是会亲近,但时间更短,完全没有做坏事的余地。

要不是他们都耳聪目明,胆子又大,恐怕早就被抓住端倪。

饶是如此,唐臻也能感受到,陈玉看他的目光越来越不对劲。

岑威所说的开口......无疑是改变的契机。

唐臻不想改变,更不想岑威去与岑壮虎说,从此不会再娶妻生子。

露水情缘,只是你情我愿。虽然随时都会结束,但是没有麻烦。

如果按照岑威所说的开口,唐臻有预感,将来会有数不尽的麻烦等着他。

岑威对唐臻的反应丝毫不意外,若无其事的抓紧又想挣脱的手,分神与梁安商量暗自调兵的正事。

正式开战之前,无论施尚文和李晓朝如何博弈,在岑威和梁安的身上花费多少心思,他们都不会对施尚文和李晓朝有准确的回应。

李晓朝扛不住东南军的进攻,即将兵败如山倒的时刻,正是岑威和梁安出兵的最佳时机。

京都存在的意义,注定它不止是施尚文和李晓朝眼中的香饽饽。

施尚文的野心是京都的危机,同样是岑威和梁安的机会。

以恩人的形象,在不被京都百姓排斥的情况下,光明正大的从李晓朝手中分走京都的天赐良机。

第134章 一合一

李晓朝和施尚文如同岑威所预料的那般,距离真正的短兵相接,各自还有后招。

前者手握施尚文与薛寄勾结的证据,在紧要关头抛出。

虽然逻辑不够完美,给施尚文留下了自证清白的机会,但足以缓解李晓朝的燃眉之急。

毕竟施尚文的野心和急切,注定他无法接受乱臣贼子的罪名,否则之前因此所受的束缚,岂不是枉费工夫,自找麻烦?

施尚文拿下京都的计划遭到阻碍,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增加投入的成本。已经许久没有再与岑家父子联络感情的沈思水,调兵的同时,分别令心腹给岑壮虎和岑威送去亲笔信。

因为路途遥远,唐臻暂时无法知晓,沈思水给岑壮虎的信中写了什么,岑威收到的信却立刻送到他的面前。

沈思水不仅在信中坦白,他为什么会接受施尚文的拉拢,立场倒向三省总督,还细数陈国公曾经的种种傲慢行为。

最后得出结论。

如果龙虎军不能趁着北疆军被异族拖住的阶段,在北地占据主导地位,等到北疆军缓过这口气,迟早会不择手段,不遗余力的打压龙虎军。

沈思水倒也没说谎。

陈国公作为近几十年,圣朝最具地位的‘诸侯’,行事确实非同寻常的霸道。

总之,李晓朝和施尚文各显神通,已经触发的战争,强行按下暂停键,气氛愈发紧绷。

陈玉和梁安连同唐臻,皆被战略性忽视。

哪怕是向来将唐臻视作囊中之物的李晓朝,这次都没想过,利用唐臻劝退施尚文。

岑威貌似是李晓朝和施尚文的必争之地,实际上,双方所做的事,更多的是竭尽全力的避免岑威倒向对方。

相比离间的手段,他们在拉拢岑威的方面,耗费的精力少得如同在玩闹。

唐臻故作惧怕,深入简出。

岑威故作茫然,左右犹豫。

事情出乎预料的顺利,竟然完全按照他们最想要看到的方向发展。

在李晓朝的再三请求之下,唐臻终于同意返回皇宫,因为东宫自从大火之后,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修葺,他依旧住在福宁宫。

皇宫的守卫,大致与唐臻离开皇宫之前相同,程诚率领羽林卫,负责福宁宫的安危,京营遍布宫中除了福宁宫外的所有地方。

其中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龙虎军和西南水师,在送唐臻回宫时自然而然的守在东门和北门外。

李晓朝依旧掌握太子的安危,但是已经不是无法替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