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殿下只想活着(121)

胡柳生摇旗呐喊,岑威、梁安和陈玉无脑政治正确,支持圣旨。

李晓朝节节败退,依旧争取到面见昌泰帝请安的机会,然后才从容的撤出福宁宫。

虽然没有失去体面,但是他再也关不住孟长明,也没办法再约束岑威和梁安。燕翎更是携带胡柳生,坦然无惧的从京郊大营士兵的阻止中离开皇宫,直奔京都陈国公府。

骠骑大将军持续五日的强势,在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彻底土崩瓦解。

岑戎收到陈国公世子出宫的消息,立刻赶到宫门接人。

亲眼看到岑威走出皇宫,始终梗在心口的大石终于放下。

如果岑威在宫中有什么意外,即使他能给岑威报仇,龙虎军也会永远的失去少将军。

两人默契的抬起左手,在胸前交握,并肩走向停在不远处的爱驹。

岑戎委实没办法保持耐心,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回事,李晓朝什么意思?”

岑威摸了摸爱驹额间如同雪花似乎的白毛,漫不经心的道,“如果有人整日在龙虎军的军营到处游荡,恰逢龙虎军突遭敌袭,这些人都急匆匆的来看热闹,你会怎么做?”

岑戎眉宇间闪过戾气,随即怔然,若有所思的看向皇宫。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他必定先将这些人抓起来,严刑拷打。即使找不到罪魁祸首,也要尽数将他们扔出去。

弟弟的意思......李晓朝将皇宫当成私有物?

不,是将昌泰帝和太子当成独属于他的筹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偏偏李晓朝身不由己,惦记他卧榻的人太多,容不得他光明正大的说出‘不’字,只能借强硬的态度和手段,彰显非同寻常的地位。

岑威闭眼回想这几日发生的种种,低声道,“家里有没有准备?”

“什么准备?难不成还要大张旗鼓的为你除晦气?”岑戎下意识的反问,看见岑威隐晦指向西北的方向,眼底浮现惊骇。

家不是京都岑府,是他们真正的来处!

事态究竟严重到何等程度,竟然需要从现在就开始为开战做准备?

“东宫起火那日,施承善失踪。”岑威没有故意卖关子的恶趣味,言简意赅的道,“八成已经......凶多吉少。”

“那日宫中生出乱象的源头是有人想要趁乱谋害昌泰帝和太子,牵扯甚大,至少有一名妃参与其中,嫔不少于两名。”他再次摇头,“你也知道她们的来历,哪怕是大将军,也不能贸然审讯,事情麻烦的很。”

岑戎倒吸了口凉气。

他来京都之前,特意整理出轻易不能得罪的名单,昌泰帝的多位嫔妃皆在其中。

四妃中,除去太子生母仙妃,有幸在福宁宫伴驾。

贵妃、端妃和敬妃皆长居后宫,得昌泰帝的特许,每月可以出宫游玩三次,只有不能在外过夜的限制。

三人分别是沈思水的表姑、陈国公的义女和三省总督的堂妹。

在最顶尖的贵女已经陆续离开的情况下,她们的身份来历早就成为鲜明的标签。

九嫔即使来历不如三妃与各处封疆大吏亲密,但也都拐着弯的带亲。

总之,能在昌泰帝的后宫位居高位,都得拼爹拼后台,没有一个人能因为容貌和才华青云直上。

昌泰帝的后宫,竟然悄无声息的酝酿出如此大的祸端。

难道已经安稳二十余年的圣朝,又要......

岑戎没有太大的野心,伯父在家听伯父的话,伯父不在听父亲的话,如果两个人都不在,他就听弟弟的话,丝毫不觉得丢人。

在他看来,现在的荣华富贵相比从前,已经是神仙般的日子,相比继续往上走,他更想保住现在的安宁。

陡然窥探到安宁之下的波涛汹涌,难免烦躁。

岑威抬手在岑戎的眼前晃了下,他还有更糟糕的消息要告诉对方。

“目前最有嫌疑的人是胡柳生,可惜后宫只有一位贵州出身的宁嫔,平常深入简出与其他嫔妃并不亲密,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鼓动后宫的八成宫人。”

“胡柳生为了活命,选择投靠燕翎,指认失踪的施承善。”

岑戎捏了捏眉心,难以想象,岑威这些日子被关在宫中,时不时面临复杂的消息和变化是如何调节心态。

“你不能出宫也没送消息出来,我心急之下,曾写过几封信令人送回家中,不知道伯父和父亲是如何考虑。”他沉吟片刻,有了主意,“你不是已经准备要回家?正好亲自将消息带回去,如果......将来有什么变故,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良久没等到岑威的回答,岑戎诧异的转过头,直视即使难掩疲惫也依旧不显颓废的面容。

岑戎心中忽然生出不好的预感,平静的目光转为审视。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无法形容与当初终于听见岑威松口,愿意与他约定即日返家,然后就被太子急召入宫的时候有几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我已经将你愿意回家的事写在信中,禀明伯父和父亲!”

“可是......”岑威面露犹豫,“太子似乎改了主意,三日前,曾主动令人给我送信。”

“他改主意,你就要改主意?”岑戎嗤笑,气得咬牙切齿,“天下哪有这般的道理?”

岑威忽然道,“叔父说过,酒桌上的承诺不作数,嘱咐我们不要相信。”

话音未落,他已经利落的抬腿上马,只留满地尘土。

岑戎气的目瞪口呆,“岑威!”

第59章 二合一

福宁宫

李晓朝难得身着重甲,亦步亦趋的跟在程守忠身后。燕翎、岑威等人已经陆续离开,他得到特许,可以单独给昌泰帝问安,然后再带领京营撤出皇宫。

“在这等着。”程守忠突然停下,圆瞪的虎目中满是警告,“陛下身子弱,又非凡尘之人,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别提让陛下不高兴的事。”

将近五日没怎么合眼,哪怕是曾经闻名京都的美将军,也难以掩饰眼角眉梢的憔悴。

李晓朝后退半步,虚心问道,“请程兄指教,什么话会令陛下心情不佳。”

程守忠冷哼,竟然没有为难惯常看不顺眼的人,痛快的开口,“陛下不喜欢听,他不关心的事。”

他对李晓朝点了下头,转过身独自朝房门走去。

李晓朝眼皮微合,挡住其中的深沉。

世人皆知,昌泰帝只关心怎么做才能功德圆满,早日飞升地府。

程守忠很快就去而复返,示意李晓朝跟他进去。

殿内没有宫人,昌泰帝身着绛红常服坐在御案前,看向李晓朝的目光无悲无喜,像是已经失去生而为人的情绪。

如果不将程守忠当成人看,这是李晓朝第二次单独面见昌泰帝。

上一次,在李晓朝彻底收拢京郊大营之后,正式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之前。

李晓朝至今依旧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忍不住暗自对比昌泰帝的变化。

当初是腐枝,如今像枯木,似乎没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