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放开那具尸体(148)+番外

作者: 乃兮/奶酪西瓜 阅读记录

江乐朝着唐元笑笑。

两人在屋中待着,一直待到周珍红着眼眶来寻他们两个。

她抽着鼻子,凑到了屋门口,看向江乐:“长乐师傅,我们该走了。”

以前周珍一向是叫江乐“长乐师傅”的,后来渐渐就只叫“师傅”。她一直在长大,长了些个子,也长了心智,更长了学识。

江乐凑上前揉了揉她的脑袋,将她的头发揉成了一团乱:“别哭了,我们接着还要去青州,看看周家那群混犊子如今怎么样。”

“嗯!”周珍用力应声。

江乐不曾想过带周珍回去认祖归宗,周珍也不屑回到那周家。

“没有你父亲,周家恐怕过得也不怎么样。”江乐想想还能笑出声,“毕竟一群谁发达就吸谁血的家伙。”

周珍用力点脑袋。

唐元想想自己先前得到的消息,看看两人这气势汹汹想要杀去青州的样子,不由好笑:“周家确实过得一般,男子没有什么有出息的,几个女子倒是嫁得还算不错,可惜帮衬娘家,在夫家过得不怎么样。”

周珍看了一眼唐元。

江乐听着这话,若有所思:“这么一想,我嫁得人也不错。虽说现在没有一官半职了,但好歹有钱。该去好好炫耀一下才行。”

“好歹有钱”的唐元面无表情伸手捏了一下江乐腰部软肉:“给你七步路的时间,修改一下措辞。”

江乐:“……”

原本还有点抑郁的周珍立刻被逗笑。

第113章 信友

江乐腰上软肉有些敏感, 捏一下能抖两抖。

在威逼没有利诱的状况下, 她改变了一下自己的措辞,猛夸了一阵的唐元,从而得到了一只胜利又骄傲的“孔雀”唐。

随后她们就前往了青州。

路上周珍收到了来自京城的袁毅一封信。

周珍和袁毅经常通信,日子长久了,一来二去说得话就深入了一些。

袁毅在书信中,也渐渐从以前极为客套的问候对话,渐渐会加入一些趣事,以及对周珍的问候。他用词遣句总是极为有分寸,让人觉得很是温和。

周珍通过这些信件,渐渐成长起来,看事情越来越透彻,也越来越了解袁毅。

她知道他是一个功利化的人,知道他所作所为,有为百姓,有为官家,有为……回京。

袁毅长得一副好模样, 却总是不娶妻。有人问起原因,他说是怎能让女子觉得没有他美而伤怀。

一句话惹得无数少女怀春,在周珍耳中眼内,倒是发现袁毅不过是觉得娶妻短期内于他, 弊大于利罢了。他如今年少却身为高官, 家室好的看不上他,家室一般的他看不上, 成亲多生事端。

袁毅为潮州百姓做出了不少事,百姓十分爱戴他。可对他而言,他的行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快速增添功绩的手段罢了。

可在周珍诉说和偶尔迷惑求解中,袁毅偶尔也会说自己的过往经历,来给周珍解惑。

周珍便还发现袁毅像是将他自己包裹在了躯壳中,内里头实则伤痕累累。

如今这封从京城来的信,就和往常的信不一样了。

信中先是询问她路途上如何,又是说了他已到京城中。

京城中的一切,已和他记忆中不太一样。

他狼狈得离开,如今高傲得回来。

周边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他当年求的人,不屑他的人,如今一一都靠了上来。

感慨的当中,周珍看出了他的嗤笑,他的嘲讽,他从未泯灭过的恨意。

以及最后一句——

“今后,只留在京中就好。”

周珍在马车内将信看了好两遍。

她和师傅、唐元并不在一辆马车内,而是和芸嫂在一辆马车。

芸嫂不喜欢车途劳顿,这会儿还在闭目养神,试图想要缓解一下自己身体的难受劲。

周珍小声问芸嫂:“芸嫂,你说人的恨意,是不是只有自己的敌人都狼狈不堪,甚至死亡,才能够渐渐消减下去?”

芸嫂睁开眼,以为周珍说的是周家的事情。

当年不管怎么说,周家对周珍的母亲之死,都有着无法逃脱的干系。

芸嫂想了想,代入了一下自己,这才回话:“小主子,芸嫂是个俗人,没有那么多大善心。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不好,我要不是生活所迫,又怎么可能会笑脸相迎?”

她和周珍不一样,她有时候是恨不得的。

“可小主子和我不同。她们对小主子不好,小主子能不憋着,那憋着干什么?您天生难道就该受她们气了?如今也就江先生能够对小主子说两句,其她女子还不够格。”

江乐又是周珍父亲的义妹,又是周珍的师傅,资格是妥妥的。

至于其他人,哪怕曾经是有够格的,在周弘宥和周家闹翻之后,那也就没有了。

周珍没想到这话题会转移到自己身上。

她笑了起来:“芸嫂,我没说我自己。我都听师傅的,去周家看看他们过得不好,我心里头就高兴了。”

芸嫂乐呵:“那就好,那就好。人生总要慢慢寻高兴事才好。这整日难过的,这日子过起来多难啊。”

周珍明白过来芸嫂的意思。

芸嫂的意思,确实是有些认同周珍的话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但芸嫂却也觉得,人生漫长,该是去发现一些高兴的事情,而不是沉溺于恨意之中。

就像她师傅和唐大人。

也像她父亲。

他们过往的人生当中,并不全然是高兴的,也不全然是幸福的,甚至大部分时候,是有敌人,有该去恨的人的。

现在,她父亲去陪伴她的母亲,她的师傅和唐大人在了一起。

袁毅,他哪怕是功利的,一举一动也有为了百姓好谋求福利这一点在。他还总是能够帮自己解惑。至少在周珍看来,袁毅也该值得去寻找一些高兴的事情。

“芸嫂继续休息吧,我趁着这会儿写点信件,等到了驿站就寄出。”周珍朝着芸嫂笑了笑。

芸嫂点点头应了。

周珍提起笔。

她师傅由于喜欢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还弄出了比较深一些的碳笔。

在这路途上,深一些的碳笔确实要比毛笔好用得多。

她写了不少的字,写起了自己的出生,写起了她的母亲,她的父亲,写起了青州的周家。

周珍很少和人说那么细致。

可她想用自己的事,来安抚在京城中的袁毅。

“少不更事时,我常常想,等父亲也走了,我就差不多该到了跟着走的年纪。后来我遇到了长乐师傅。再后来我认识了袁大人、唐大人、晋书佐等等好多人… …

“我并非在苦中寻乐了。而是我不小心抓到了人生中的乐。发现这些乐渐渐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仅仅是因为这些人。

“我盼着袁大人能够留在京中,更盼着袁大人能够寻到一人,觉得此生中的乐,会一日比一日多。”

那少不更事的年纪,她还未到荳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