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主早死的继妹(93)

“王妃娘娘,民女…民女该死,若不是走投无路,民女万不敢惊扰娘娘…”

听她说话,应该不是那等胡搅蛮缠之人,燕迟心里更有数了。感同才能身受,同样的经历更能让人共情。

“你我同经历过大难,皆是再生为人。你能来找我,可见你确实是遇到了大困难。你且说来听听,若是我能帮忙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燕迟言语之轻柔,语气之真诚,听得女子伏地大哭。自出事后她听到的都是冷嘲热讽唾弃指责,没有人知道她心里的悲苦,她只能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她万万没有想到出事以来第一个和自己说贴心话的人,竟然是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她可望而不及的贵人。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应是有几个知道内情的,你一言我一语一说着,不多会的功夫燕迟已经听出事情的大概。

此女名叫李寒娘,其父是一个老秀才。李寒娘是家中长女,底下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是李秀才的继室所出。

元宵那日李寒娘并非出门赏灯,而是自己偷偷做了一些灯笼上街去卖。那日她赚了几十枚钱,收摊子回家的路上被人敲晕后拐出京。

被解救回家后继母更不容她,她也是烈性子,这些年和继母斗智斗勇颇有技巧,倒也没吃什么亏,谁知她那继母偷偷收了一个老衙役的银子,还说服了李秀才非要把她送给老衙役当妾。

了解完前因,燕迟若有所思。

人群中不知有谁说了一句,说燕迟之所以成为广仁王妃,正是因为被王爷所救。王爷既然能许她终身富贵,为何不能怜惜那些同被救下的女子。

一时间,附和者不少。

“王府这么大,别说是十几个女子,便是百来个也是住得下的。王爷宅心仁厚,养一个是养,养十几个也是养。”

“可不是,好人做到底,也给那些女子一个报答王爷的机会。”

欣玉郡主和盛瑛对视一眼,看出了些许门道。

如今的燕迟贵为亲王妃,自然是不需要公主郡主们的撑腰。便是欣玉郡主想帮忙,也被京华公主难拦下了。

京华公主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眼神意味不明。“如果连这样的小事她都应付不了,以后还怎么当王府的主母。”

更别提帮衬皇叔,不拖后腿都是好的,她倒要看看这燕氏的能耐究竟有多少。

有人又高声道:“王妃娘娘一看就是善心之人,这位李姑娘和她有同样的遭遇,她不可能见死不救。”

“都是同过患难的人,注定要当姐妹。”

燕迟对这些声音恍若未闻,她的眼睛一直紧盯着李寒娘,不放过对方脸上的任何一个细微表情。

李寒娘不知为何,莫名感到害怕。

这位王妃娘娘瞧着待人亲和,说话也是温风细雨一般,却无端让人觉得有压力。“王妃娘娘…民女不想与人为妾。”

盛琇原本一直气呼呼地瞪着李寒娘,在听到李寒娘说出这句话后她鼓起的腮帮子终于瘪了下去。

盛瑛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她还真怕这个李寒娘闹到福娘面前是想赖上王爷。只要不是想进王府,旁的事倒也好商量。

“你说你不想为妾,可见你这人还算是知道一些轻重。我妹妹刚嫁,新婚忌讳很多事情不好做,有什么事你和我说。”

李寒娘听盛瑛这么说,立马猜出了盛瑛的身份。

“盛三姑娘,民女…民女生母早亡,一母同胞的妹妹体弱多病。民女不想为妾,也不想嫁人,只想多赚银子养活自己的妹妹。民女是失节之人,不愿连累家中父亲继母和其他的三个弟弟妹妹,愿与他们划清界限,免他们受民女名声之累。”

所有人都很意外,人群重又嘈杂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李寒娘懂事,也有人说李寒娘是大逆不道。还有人嚷嚷着李寒娘傻,放着富贵窝里不去,非要自己吃苦。

燕迟忽然朝那嚷嚷的人看去,仅是那么一眼,便让那人头皮一麻,赶紧转头假装和旁边的人议论。

她收回视线,又看着李寒娘。“女子想要出户,需族中长辈同意,经官府出具女户文书方才。你既有此心,应当先征询族老们的允许,为何家丑外扬?”

“…民女,民女…

李寒娘低头咬唇,她知道自己异想天开,可是这个念头就像疯长的野草一样怎么割也割不干净。

身为儿女如何能与父母断绝关系,何况她一个女儿身又如何能顶门立户。她知道没有人支持她,包括自己的亲舅舅。

原本今天就是她要被送走的日子,她曾去求过自己在一家茶楼当跑堂的舅舅,舅甥二人说话时被人听了去,那人多了一句嘴给她指了一条路。

那人说广仁王宅心仁厚,广仁王妃亦是与同船所救之人。既然广仁王能娶燕氏女为妻,指不定也会怜惜同等遭遇之人。

这话她是不信的。

若非是广仁王妃这等容貌,寻常女子又岂能入王爷的眼。听说赵家那位有着才貌双绝的大姑娘都被王爷所不喜,何况她这样的蒲柳之姿。

但对她而言,这确实是一条明路。

她不敢隐瞒,将自己如何哭求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又是如何的冷漠,一心只为继母所出的两个弟弟打算。又将自己去找娘家舅舅,受人指点的事一一道出。

燕迟心道果然,又是这样的巧合不经意,正如原主被拐的前因后果一样顺理成章。

当日宁凤举救的是一船的女子,若是所有的被救之人都被人怂恿,总有人会为了富贵不惜放手一搏。

“你我遭遇相同,你的感受我自是最清楚。”

李寒娘闻言,又是泪流不止。

燕迟又道:“你我经历那样的事,在世人眼中名节尽毁。外人可以恶言相向,因为他们并非我们骨肉亲人,再是言语不堪我们可以不听不闻。可亲人骨肉日日相对,若是他们视之为污秽,我们又如何能视而不见。

我比你幸运的是有至亲相护,这才免受二次伤害。既然你我有缘,你的事我不会坐视不理。你出于孝道,不忍至亲受你名声所累,所以想与他们划清界限,此乃孝义之举,你那父亲继母应当以你为荣才是。”

“多谢王妃娘娘,多谢王妃娘娘…”李寒娘已是泣不成声。

燕迟环顾众人道:“当日王爷但行善事,万没想过以后种种。虽说救命之恩不望他人涌泉相报,但我和王爷也都希望那日被救之人皆能重获新生。今日我在此放话,若那些人中还有人想寻求帮助,尽可在一月之内寻我,我定当竭尽所能给帮助她们。我也不求她们报答我,只求她们心存感恩即可。”

此言一举,人群哗然。

李寒娘抹着眼泪,这才后知后觉。

“王妃娘娘,民女…民女给您添麻烦了…”

“无事。”燕迟淡淡一笑,“麻烦不怕,我一个个解决。这样的麻烦早来早好,没有你也会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