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主早死的继妹(5)

“那燕大姑娘可是聿京第一美人,你瞧着如何?”

霍继光眼晴里闪着八卦的光,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他就不信宁凤举没有红尘之心。先是救了人家姑娘,如今又巴巴地去人家府上赴宴,指不定就是有那个心思。

宁凤举慢慢掀起眼皮,凉凉地睨过来。

霍继光可不怕他,挤眉弄眼道:“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话本子里都这么说。你若是喜欢,何不接进府来。她如今名节已失,给你当个妾室也不算委屈她。”

“你这身衣服不错。”宁凤举答非所问。

“是吧,是吧。”霍继光八卦之心顿散,一脸的得意。“这可是我夫人亲手缝制的,还有我脚下这鞋…”

“没想到你夫人还会苏绣,这针法没有二十年下不来,你夫人今年多大?”

霍夫人今年二十整,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会刺绣。

“…呃。”

霍继光尴尬了。

衣服当然不是他夫人做的,他夫人最多也就是缝过几针做个样子,余下的都是绣娘代劳,至于鞋子那就更别提,他夫人一针未动。

朝正这人不真是不识趣,顺着他的话说几句好听的难道会死吗?夸他几句夫纲有振,妻子贤惠温顺会死吗?

“你知道的,我家那小子离不开人。你说他怎么那么讨人喜欢,即便是成天只知道哭,我瞧着也很是稀罕。”

成天哭,还稀罕?

宁凤举很难理解这样的事,在他看来哭哭啼啼之人最是麻烦,也不知道那位燕大姑娘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眼泪,敬个茶都哭成那样。

霍继光一看他漠然的神情,就知道他根本无法共情。

“朝正兄,你以后会明白的。这世上有的人,哪怕在你面前只会哭,你还是恨不得将天底下最好的东西捧到他面前。”

“绝无可能。”宁凤举道。

他绝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第4章

春夜寒,皎月生。

酉时忙梳洗,戌时应就寝。世家高门内的规矩约定俗成,时辰一到各院闭门熄灯,阖府上下一派宁静祥和之态。

戌时一刻左右,燕迟却带着晚霁出了门。

画着花鸟的手提纱灯,在夜色中如萤火。

风起灯不灭,人行脚不停。一直往东走,过两道月洞门。门后一片竹林沙沙,竹林后面正是盛瑛的院子。

盛瑛正准备歇息,惊闻自己的那位继妹来访,心中隐有猜测。遂命如是替自己更衣,连忙将人请进屋来。

一入屋内,寒气尽散。

闺阁房间布置大多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个剑架,剑架之上搁着一把寒锈冰冷的长剑。

盛瑛的生父是安远侯府的嫡三子,死后谥号忠烈将军。女承父志,她虽随母亲改嫁侯府,但这些年常随盛家子孙一起习武。那剑架之上的剑,正是她亲生父亲的遗物。

客气一番后,燕迟将一锦盒放在桌上。

盒内放着一个玉莲三色的胭脂盒,此物玉质润泽通透,三色碗一刻莲花二刻牡丹三刻梅,瞧着就不是凡品。

这是之前盛瑛派人送到居福轩的回礼。

“你可是不喜欢?”盛瑛问。

若是她记得不差,福娘应是很中意这东西。当日舅舅将此物送给她作生辰礼时,众姐妹皆是羡慕不已,福娘也多看了好几眼。虽说她们姐妹不和已久,她却知继妹的喜好,越是精巧之物越中意,最是一个喜好风雅之人。

她以为福娘收到此物应会欢喜,不想对方竟然将其送还,且还亲自登门。

“这胭脂盒如此贵重,我岂有不喜欢之理。只是…”

正是因为比自己送的东西贵重许多,燕迟明白女主是不想欠自己半分。

原主的生母孔氏是投奔侯府的孤女,嫁妆都是崔氏备人准备,私房自然不多。原主承继生母的嫁妆,又有侯府的月例,这些年倒也过得去。虽不能说节俭度日,但也不能大手大脚。往常买些女儿家的胭脂水粉小物件等倒也不妨,若真是动辄几百上千两的东西还真负担不起。

因为买不起这样的贵重之物,又喜欢得紧,所以原主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也因为心里实在不痛快,才会同盛瑛争那把匕首。

因因果果,造化弄人。

她打定主意交好女主,当然不想对方和自己撇清干系。

“这是王家送给你的生辰礼,我不能要。”

“我不在意这些,我舅家也不在意。”

“盛…姐姐。”

一声姐姐,惊呆所有人。

空气瞬间静止,横生诡异的气氛。

“你比我年长,我理应唤你一声姐姐。”

“……”

盛瑛太过意外,一时惊愕无言以对。

如是撇嘴,出了事就巴巴地叫自家姑娘姐姐,听着就是不安好心。

“大姑娘,你这也太突然了。”

晚霁立马回嘴,“我家大姑娘有礼,你还挑上了。”

“什么有礼,谁知道安的是什么心?”

“叫一声姐姐就叫不安好心,那我叫你十句,看你会不会死?如是姐姐,如是姐姐,如是姐姐,如是姐姐…”

“你是不是诚心的!”

“如是,住口。”盛瑛发话。

如是不太服气,气鼓鼓地瞪着晚霁。

燕迟头大,“晚霁,闭嘴。”

“好咧。”

气氛再次凝结,空气似乎都暂停流动。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我送盛姐姐礼物聊表心意,不想盛姐姐却回我以更贵重之物,岂不是折煞于我,如此一来我岂不是欠你更多。”

“礼尚往来,我并未多想。”

“盛姐姐光明磊落心无污垢,待人以诚不计回报。我知盛姐姐心意,但无法安抚自己的愧疚。我若收下这胭脂盒,只恐自己良心难安。”

这个继妹又夸她了。

盛瑛早已习惯继妹对自己的冷言冷语,猛不丁对方不仅软话连连,还一口一个姐姐地称呼她,她是浑身的不自在,还有满心的别扭。

习武之人直来直往,遇硬则硬遇强则强,唯怕别人来软的。

以前她只觉得继妹难相处,说话绵里藏针让人极不舒服。不想对方收起满身的刺,瞧着竟有几分可怜。

“你若良心难安,那就当我没送。”

燕迟似是松了一口气,言辞越发真挚,“姐姐大度,从来不与我争执。以往我对姐姐颇多偏见,行事难免略显偏激。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如今我遭此大难,又在黄泉路上来回两次,终是大彻大悟,也看透了许多人情世故,方知熟真熟伪。”

如是在一旁听着干瞪眼,依她看大姑娘不是大彻大悟,而是脸皮变厚。听听这称呼从盛姐姐到姐姐,变得可真够快的。

自家姑娘也是倒霉,有一个失了名节的继妹,日后还怎么做人。大姑娘怕是存了歹毒的心思,自己没了名声,还想连累她家姑娘。

她不敢反驳,因为按礼大姑娘确实应该称呼自家姑娘为姐姐,若执意纠结称呼反倒是她们不对。但她又实在心中愤恨,只将一腔怒火全撒在燕迟主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