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配后我和女主的白月光HE了(195)+番外

世家贵胄居城北,普通百姓住城西。城东是小官富商,而城南则是新贵们最喜欢的居住之地,近年来日渐繁华。

那铺子位置不错,按理来说生意应该是越来越好,没道理几十年来的盈利不增也不减,年年交上来的银子都差不多。

她心知必有蹊跷,问过谢夫人之后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原来那铺子的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林氏的儿子。

上回林氏在国公府没有讨到好,被穆国公亲自下令送走,这些日子以来倒是没了动静。她差点把这家人给忘了,没想到又撞到了她眼皮子底下。

既然如此,她少不得要去看一看。

城南有许多后起之秀,官员如此,铺子酒楼亦是如此。然而后起之秀再多,早就占着的好位置却是不多。便是从一个路人的角度来看,那衣料铺的位置也是好得不能再好。

居于最为繁华中心的位置,门面大且气派,放眼望去俨然是两边最大的一间。她去的时候,铺子里应是来了一批新料子,选料子的客人不少。

张家的儿子不在,铺子里只有账房小二等人。

她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听着客人们的议论声。

“这料子怎么又涨价了?”有人抱怨道。

另一人说:“一样的料子,这家比前面那家要贵上十二文钱一尺呢。”

这两人衣着普通,说的也是寻常的棉布。寻常的棉布都涨了价,那些绸啊缎的也贵了许多。有的一尺贵出十几文,有的甚至贵出几十文,贵到翻倍的更是比比皆是。

饶是如此,铺子里的客人还是越来越多。客人们挑好布料结账之后,便有人将她们的名字住址登记下来。

初时隐素还以为登记是为方便将布料给她们送上门,但很快她发现自己带走的客人也会登记姓名住址。

她装作买布的客人,挑了两匹中等的料子结账。

结账的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算盘拨得那叫一个溜,旁边登记的是一个眼睛快要长在天上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势利肉眼可见,听到花钱不多的客人,眼珠子都不往下转。若是花钱多的客人,他才会正眼看人。

隐素花的钱不多也不少,自然是没有得到年轻人的正眼相看。

“夫家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他不耐烦地发问。

“这位小哥,我家是新搬来的,有些规矩还不太懂,不知登记这些是作何用处?”

“你…”年轻人眼睛往下瞄了一下,徒然发亮。

隐素的相貌摆在那里,看得年轻人是面红心跳,当下不知热情了多少倍。在对方的解释之后,隐素总算是知道之所以登记的原因。

原来是变相的收保护费!

但凡是铺子里消费过的客人,日后若是遇到什么事他们可以帮上一把。至于如何帮怎么帮,视客人们的消费记录和金额而定。他们打的是穆国公府的旗号,美其名曰街坊之间相互照应,实际上就是为了谋取私利。

之所以这些年都没有捅出去的原因,是因为能这样寻求保护的都不可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再加上张家还有一个儿子在衙门当捕快,一般的小事大多都能摆平。

她编了一个身份,说自己一家人刚进京暂时还住在官府集院,正准备买宅子定居,待定居之后再来告之住址。

一出铺子,她脸就冷了。

这时林氏在儿孙们的拥簇下往铺子而来,张家的两个孙媳妇有说有笑,谈论的都是等会该选什么料子的事。

张家人过来时,隐素避了避。

一家人浩浩荡荡地进到铺子,不多会就传来张家儿媳妇让小二把最好的料子拿出来的声音,以前客人们对林氏不断的恭维声。

那一声声的老夫人,不知情的还当林氏是铺子的东家亲娘。

张家人都挑到了满意的料子,拢共有好一大堆。张家媳妇像东家夫人一样吩咐小二派人送去张家,至始至终都没有听到账房算账的声音。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迎面看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走进来。

因着多少带着点暗访查店的意思,隐素今日的穿着打扮都极其普通。然而她那一张脸太过出众,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林氏一直以为是隐素坏了自己的好事,挡了自家的富贵前程。眼下看到隐素突然出现在铺子里,心生不好的同时又带出几分恼恨。

这位少夫人,不会还想断他们的财路吧?

相比隐素的衣着,张家人看上去更像贵人。

上回他们去国公府时,必是注意了礼节分寸,衣着虽体面却不华贵。而今再看林氏的穿着,任是谁看了不以为她是大户人家的老封君。还有张家的儿媳孙媳,一个比一个穿得好,张妙诗姐妹几人更是堪比大户人家的小姐。

隐素就站在进门处,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

客人们不明所以,对着隐素指指点点。

“小夫人,这是我家老夫人。”那年轻人因着怜香惜玉之心,小声提醒隐素。

他这一出声,张家人的脸色都变了。

“哪家的老夫人?”隐素睨着林氏,“这铺子什么时候改姓了张,我怎么不知道?”

“少夫人,下面的人不会说话,你可千万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少夫人!

年轻人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不敢置信地看着隐素。

原本对隐素指指点点的客人一个个傻眼,能让张老夫人称呼少夫人的人,不会是谢家的那位世子夫人吧。

有人激动起来,挤到隐素跟前。“少夫人,我夫家姓王,从年头开始在铺子里已经花了三十两银子。”

一人开口,自有人生怕落后。

“少夫人,我夫家姓李,我花了五十两银子了。”

“…我花了二十两。”

“…我花了四十两。”

“……”

林氏的脸色越发难看,回头凌厉地看着那些人。

“你们花了银子,是买了铺子里的布,银货两讫的事,做什么要嚷嚷。幸亏我家少夫人是和善的性子,不会计较你们的失礼。”

说完,她朝自家孙媳孙女使眼色。张家的两个孙媳并张妙诗等人上前,恭敬又不失亲热地邀请隐素去张家喝茶。

“喝茶就不必了。”隐素走到那年轻人面前,拿走了登记册。

林氏大急。

“少夫人,这是老奴的儿子心好,想着街里街坊的能帮则帮。但凡是来铺子买过东西的客人,若是遇到麻烦事我们都会搭一把手,为的也是国公府的名声。”

“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别的,林嬷嬷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只是如今我管家,少不得要多问几句。”

“少夫人管家了?”林氏很意外。

这位少夫人的命也太好了吧。

隐素看向那些客人,道:“我们谢家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见到多出来的钱子。此事是铺子里的张掌柜自作主张,待我查清之后,自会做主将你们多花的钱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