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101)+番外

“方才太妃和先帝留下的宫妃们一同放河灯,王贵妃将太子也带过去了,不料却有人悄悄抱走太子,将他推入澄瑞亭下的水池中了!”

朱厚炜面色剧变,立时起身往外走,“然后呢?若朕未记错,那池子不算浅吧?”

“彼时乱作一团,王贵妃思子心切,跳下去救了,结果太子只是呛了几口水,受了些寒,贵妃娘娘在水中险些沉下去,好险被救了上来。”

朱厚炜几乎是一路小跑,“那现在王贵妃和太子分别在哪里?”

“王贵妃已差宫人将太子送到养心殿,自己回永宁宫了。”

朱厚炜顿住,“朕去看看太子。”

上次见到朱载垠,他刚失去了父亲,躺在母亲的怀中,但面色红润、睡得人事不省,可如今他连襁褓都是明黄的,身处这世上最尊贵华丽的殿宇,可他小脸惨白、眼神迷茫,像是误闯入人间的鹿。

三五个面生的婢女围绕着他,太医小心翼翼地为他看脉,养心殿的内侍们想要上前又有所顾忌。

他们怕做了多余的事,让永宁宫不快,朱厚炜心里却知道,这个孩子,从此以后再不会回到那座宫宇。

因为,很快他就再也没有母亲了。

好在朱载垠并无大恙,乳娘喂了奶后便沉沉睡去。

朱厚炜走过去俯身看他,又对一旁的乳娘道:“我能抱抱他么?”

乳娘虽眼中略有忌惮,但最终也不敢说不。

朱厚炜两世不曾抱过一个孩子,很有些笨手笨脚,最终好不容易在乳娘的指导下将朱载垠抱了起来,轻轻晃了晃。

朱载垠蔫蔫地,不爱哭也不爱笑,即使被抱起来,也只是小猫崽一样叫了一声。

这一声叫得朱厚炜心里发酸,见孩子并不舒服,便轻轻将孩子放下,摸了摸他的头,“将养心殿后殿收拾出来给太子暂住,待王贵妃身子大好了,再送回永宁宫。”

七月十六日,中元节第二日,未来大明朝第十二个皇帝失去了他的母亲。

深更半夜,一辆青纱小车载着数名宫人向着刘府而去,而养心殿的烛火亮了一夜。

朱厚炜命张永和刘镇元派出各自最得力的手下把手后殿,让蔚王府出身的最可靠的宫人轮班照护,他本人更是几乎每过一刻便去看一眼,生怕他受凉、生怕他饿着、生怕他睡不好。

到了后半夜,朱厚炜才抽空睡下,丘聚关上门打了个哈欠,就见巴图鲁从东六宫那边过来,神色肃穆,“陛下睡下了?”

丘聚看了眼里头,拉着他走远了些,愁苦地点点头,“刚刚才歇下,还有早朝,估计也只能小睡一两个时辰,怎么了?”

“永宁宫那边报丧了,太后刚刚过去,扑了个空未见着太子,正在暴跳如雷,叫了仪仗准备面圣呢。”

丘聚恨恨道,“不能再惊醒陛下了,再这么下去,再好的身子都会垮的!”

“可最多不过一刻,太后就要到了,”巴图鲁踌躇,“是否要请张公公来?”

锦衣卫对内宫的控制自是不如东厂,而论起资历威望,当前厂卫中无人能及张永。

“也只能这样了。”丘聚一边叫人,一边低声道,“要是崔二公子在,就好了。”

太后的仪仗前呼后拥地驾临,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并未通禀,一架步辇、周遭十余个太监,一行向着养心殿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只是离殿门仍有五十步时,有一头发花白的太监静静地站着,身后跟着十余精壮内宦。

别说跟着步辇的太监们,就是张太后也一眼认出来人,皱眉道:“张公公敢拦哀家?”

张永淡淡道:“不敢,老奴奉命迎候娘娘。”

“皇帝朝事繁忙,自登基以来,几乎没来和哀家请安,如今眼前这些人都有些面生了,幸好还有张公公,不然这门哀家今日都进不来了。”

“陛下有令,谁都不能擅入此门。”张永沉声道。

这段时间,明面上的亲生儿子驾崩,朝野上下皆知新帝非她所出,宫中人更是对齐春柔的死多有猜测,对和新帝仇深似海的太后早已不若往常恭顺,再加上和王贵妃屡次周旋都未讨到好处,如今若是再索太子不得,待朱厚炜的翅膀硬了,定会将整个张氏一起清算。

若真的到了那步田地,自己这一生又算什么呢?

想到这里,极致的恐惧化作怒火,也燃烧到了极致,张太后大怒道:“天杀的贼贱才,竟然还挡我的路,来人,把他拿下!”

太后身边的人也跋扈久了,竟然也就真的往前冲,不料张永上前一步,站在正中。

张永缓缓抬头,细长双眼里无波无澜,却也不见丝毫畏惧,“正德九年,奴提督宣府、大同,六月提督京城九门,从来不曾将任何一人放入城内;而不管是对着刘瑾、小王子、朱宸濠还是江彬,奴也不曾退缩寸步,难道今日就例外了?”

他气势慑人,身后的太监们一看也都见过血,虎视眈眈。

张太后咬着牙亦不退后,两波人陷入僵持之中。

就这么僵持了一个多时辰,主殿的烛火熄灭,洒扫太监拿着笤帚出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给太后请安。”青年清冷的声音响起,张太后闭上了眼。

第十八章

太子生母病逝,天子决意亲自抚养太子。

此事并未在前朝掀起多少波澜,甚至以杨廷和的内阁还暗自松了一口气,觉得省去不少麻烦,至于心内是否对贵妃之死另有猜测,便只有天知道了。

国丧之后,京城第一桩喜事落在永康大长公主府,公主次子、锦衣卫的二号人物崔骥征即将迎娶长嫂堂妹,同样出自尚书刘龙府中的小姐。耐人寻味的是,驸马都尉已经放出话去,待次子大婚后便直接分家。

刘尚书多了个老家来的四小姐,整日不见人专心备嫁,长公主的爱子却顶着灼人骄阳在京中四处转悠,寻个落脚之处。

锦衣卫位高权重、不缺孝敬,宪宗、孝宗都对公主进行赏赐,按理说崔骥征应当家资颇丰,可他自小锦衣玉食、平生又任侠仗义,自然没攒下多少家当,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安家立业显然有些囊中羞涩了。

朱厚炜听闻此事时,正吩咐刘镇元派遣锦衣卫刺探佛郎机军情,特别要偷到佛郎机舰船枪炮的图纸,刚商议完众人闲坐谈笑,就听刘镇元半开玩笑地提及此事。

牟斌心里咯噔一下,暗骂刘镇元哪壶不开提哪壶,干笑道,“崔同知清廉,乃我辈楷模。”

他却不知刘镇元另有用意,先帝在时,崔骥征与当今之间传得沸沸扬扬,今上登基后,崔骥征却突然要娶妻。作为指挥使和崔骥征的上官,他不得不弄清楚,当年的传闻不实,而是圣上为了避嫌的权宜之举,还是传言非虚,崔骥征见异思迁、移情别恋。

朱厚炜哪里猜不到刘镇元的用意,忍住翻江倒海的苦涩,笑道,“从前朕就说骥征使银子大手大脚,他非不信,如今要娶媳妇了,知道钱不够用了?只可惜先前守衡州,朕的银子都花在城墙民夫上了,内库也不宽裕,不然帮他出了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