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9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或许是董卓闯入洛阳的恶人行径让刘协意识到,在彼时将玉玺的下落说出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一点好处,反而会让他将大汉的权柄彻底交到恶贼手中,故而干脆装傻充愣,让人以为玉玺只被交托给张让,也随着张让身死邙山彻底销声匿迹。

但现在,他确实有了这个将玉玺悄然取出,送到长安来的机会。

不过,虽然要仿造玉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毕竟无论是玉玺的材质还是年头都不是能够轻易仿造出的存在,也并非人人都已忘记了玉玺到底长了个何等模样——

但若是有人伪装成刘协,那还真是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刘备一面觉得,刘协在此时的出现,恰恰填补了刘扬被刘虞处决之后的继承人空缺,就连刘协手中的玉玺也在此时恰能起到一个稳定人心的作用,进一步证明这长安朝廷乃是大汉正统,一面又不免担心起了这样的问题。

他朝着那狱卒问道:“不会有人担心认错了人吗?”

狱卒并未因为刘备这个将死之人在此时问出这样的问题而对他露出何种嘲弄的神情,而是回道:“这当然是谁都会有的问题,但我方才见过他一眼——”

这还真不能算是这狱卒擅离职守,杨修将刘协自长安东门而入,直走那划分开长安城中内宫和城中官署之间门的大道,暂时将刘协安顿在了大鸿胪馆驿,在这行程之中与这前来廷尉司上工的狱卒有了短暂的照面。

狱卒起初并不知道这个被杨修严阵以待的年轻人到底是何种身份,却在随后的消息中得到了答案。

那是在刘虞登基之前的天子刘协!

就算是他此刻已不能算是天子,但听闻杨修将其送入长安来的消息,刘虞连忙让人筹备了天子车驾仪仗,以示对刘协的重视。

三公之中除却已然身死的王允之外,皇甫嵩和黄琬也都即刻在得到了消息后朝着此地赶了过来。

正因为如此,才闹出了这等沸沸扬扬的动静。

刘协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特殊到一个不慎都会让眼下这本已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怪异。

这也一时之间门都让人将今日乃是处决刘备和刘扬的日子都给抛在了脑后。

那狱卒说到这里,看向刘备的目光都不免多出了几分怜悯的意思。

他听闻过去年徐州的民众为之请命的消息,想到那位身处与囚牢之中也始终没有后悔的皇子刘扬,平日里净说他那身在皇位上的父亲必定会将他捞出去,深觉刘备为这样的人而断送了性命属实不值。

今日刘协的到来让他连死都少了几分关注,他就更不免对刘备生出了几分同情。

春秋讼狱,秋冬行刑,乃是例来的规矩,可刘备甚至没能被关押在死刑囚牢中等到下一次的“顺时气”之时,显然是不能被赎死政策和今年可能出现的大赦天下所包容,简直是将“必死”二字给写在了头上。

他便也并不吝于多给刘备解释了一句:“但我想,倘若你当真见到他的话,就不会有这等怀疑了。”

这话还真不是一句瞎话。

刘备所乘坐的囚车朝着长安城外行驶而去的时候,正与那被护持着前往长安宫室的队伍擦身而过。

他下意识地便从囚车上站了起来,借着囚车的高度朝着那人群的中心看去,正见那衣着简朴的少年人朝着桂宫的方向行进。

以他的身份和他此次带来的重要信物,他便是身着锦衣,登临天子乘舆也并无不可,但他并未这般做,而是依然穿着那身他找上杨修之时所穿的那身布衣,怀中抱着那枚被装入了盒中的玉玺,缓步朝着宫城的方向而去。

刘备并未看到他的面容,只能在这惊鸿一瞥之间门看到刘协的背影。

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位狱卒所说的没有错。

光是刘协在这个背影中所展现出的皇室气度,便不是能够轻易伪装出来的东西。

那姿态何止是直接将刘扬给比到了尘灰里,也让人觉得他将这布衣陋服穿出了天子朝服的气概。

虽有几分似是出尘隐逸之气,却也无损于他在这长安富贵之地的卓尔不群。

眼见这样的一位昔日帝王以这等方式出现,身负汉室血统的刘备心中不由闪过了一抹希冀之念。

在乔琰已然掌握了天下大半兵马,朝野七成权柄的时候,刘协的出现能否改变这种臣强主弱的局面,好像是一个未知数。

但这并不妨碍刘备从中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别忘了,乔琰的手中还有一张汉灵帝对她的托孤委任呢!

她能将凉州、关中相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和这份托孤诏令所赋予她的权柄密不可分。

那么她可以架空刘虞,擒拿对她有行刺之举的刘扬,却绝不能将刘协给架空,否则这天下间门因意图兴复汉室而投效在她麾下的能人志士,这朝堂之上的大汉忠臣,都势必会对她有所微词,甚至脱离开她的掌控。

出于这样的想法,刘备只觉这好像是一个新的希望正在沿着这长安新路而行,直走向那炎汉复兴的未来。

而这比乔琰年龄更小的刘协,理当有着一种少年人的朝气,在他那稍显沉稳的背影中也或多或少能透露出几分来。

刘备忽然朝着关羽笑道:“云长,你说倘若有人能从这长安城的上空朝着我们这两支队伍看过来,会有何种感觉呢?”

这两支队伍就像是两道没有交集的线条,便如同此刻刘备也只能看到刘协的背影一般,并没有任何一点交集重叠的迹象,恰好一个朝北一个朝南而去,只在稍纵即逝的擦身而过间门能看到几分对方的样子。

“这是一个向死,一个向生啊。”刘备并没有指望关羽给出一个答复,已经自己先给出了一个答案。

是啊,他们一个朝着那长安南门而出,赶赴死路,一个朝着长安宫阙而去,重现新生。

的确是一个向死一个向生的对比。

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有所感应,恰好在此时刘协忽然朝着刘备所在的方向看去了一眼,在他本应朝着桂宫而去目不斜视的状态中有了一点小小的波澜,也让这两位大汉宗室的目光有了片刻的接触。

但已经隔着有一点距离了,双方都很难在此刻清楚地看到对方脸上的神情,倒是刘备因刘协的这一转身,看到了刘协面容上的那一道疮疤,不由又觉一惊,“他的脸?”

“你说他脸上的那道伤痕?”狱卒接话道,“我说你若是真见到了他便不会怀疑他的身份,也有一点原因是这个痕迹,你想吧,若是真有什么人想要假冒这位的身份,会给自己的脸上弄出这样一道吗?”

当然不会!

这样的伤痕放在一位皇位继承人的身上绝对是个减分项,而不是什么能让人对于他的过往履历心怀同情的要素。

故而也正是因为这道创伤,让人再不必怀疑刘协的真伪。

刘备忽然摇头笑了出来,“旧日磨砺,终成大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