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6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距离君侯夺取幽州已有快两年的时间了,按理来说在四五月里合兵也来得及。”

乔琰朝着吕令雎看去,问道:“令雎是怎么想的?”

吕令雎迎着乔琰的目光,回道:“我猜,君侯对我还有一个安排。”

她确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就算对乔琰和保汉势力之间的摩擦,因她从未接触过此事的缘故多有不解,在辽东的局势上还是因这两年间的接触而清清楚楚。

八月是个有点古怪的时间点。

若是要让她和吕布会师,这个时间完全可以提早些或者延后到秋收之后。

以沮授和审配的眼力,若再无一个外力推动,他们很可能也并不会相信吕布有取代张辽的可能,吕令雎的会师是对吕布的极大助力。

所以,乔琰必定还有一个安排。

乔琰笑道:“不错,你等到半年之后再回返辽东吧。这半年间由伯言、伯济他们暂时替你接管职务,出不了什么岔子,但我这里却有一件需要你协助的事情。”

辽东这边乌桓有阎柔,辽东郡有陆议和郭淮,公孙度也已经是被震慑打服的状态,吕令雎暂时的离开并不影响她这个护乌桓校尉的地位,也并不影响辽东郡的稳定和同时在进行的乐浪、玄菟二郡收复之事。

反倒是乔琰这里……

她朝着这个年轻的女将伸出了手,问道:“令雎,你可愿随我并肩作战一次?”

第377章 蓄……

愿意!

吕令雎如何有可能不愿意!

光是看她在辽东地界上作战的种种表现就知道,吕令雎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乔琰的忠实粉丝了,在对外作战的手段上都多有朝着乔琰学习效仿的。

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立下战功后能名正言顺地得到乔琰的青睐,而不只是因为她是吕布的女儿。

如此一来,等到乔琰要亲自出征的时候她便能跟随在左右。

她本以为这样的机会怎么都要等到她将辽东战事结束后才能有的,又或者是因乔琰此时已处在大司马这种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有极大的概率并不会出现,所以她只有表现得再优秀些,拿到进攻冀州邺城与袁绍终战的参与资格了,谁知道会在此时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吕布都来不及问,为何是带上吕令雎而不是带上他这个更能打的,就已见女儿丝毫没有犹豫地搭上了乔琰的手,回道:“君侯放心,只要需要我保驾护航,我必定冲在您的前头!”

君侯自己的武力不低怎么了!

哪有做统帅的不多准备几个将领冲杀在前的?

现在正是她能被派上用场的时候!

不过说起来——

“君侯是打算进攻兖州还是豫州?”

吕令雎第一反应便是,乔琰这是要先从洛阳方向进攻兖豫二州了。

先将曹操给拿下,断了袁绍的一条臂膀,到时候再以这诓骗之法让袁绍以为吕布这支军队乃是个骄兵,正好来上个长驱直入。

要说这种猜测还真不是没有可操作性。

乔琰和曹操的故交关系,让她对这位兖州牧的行事作风势必知道得相当清楚,要如何对他做出针对性的打击,想来也非难事。

尤其容易出兵攻伐的便是豫州。

豫州地界上原本就有颍川这个跳板,现在还有东面的徐州可以随时发兵做出策应,如有必要的话,荆州、扬州也随时可以从南面提供支援。

一旦乔琰自己也从洛阳入豫州,曹操绝不可能在这全线的侵入中站稳脚跟。

就算不能将其在兖州的基业也给趁机全部夺取,先啃下个豫州,让袁绍曹操手中的四州变成三州,也是个大收获。

但让吕令雎有点意外的是,她看到乔琰摇了摇头,“不是豫州,总之,眼下的情况也有些说不明白,你先作为我的随身护卫行动吧,在必要的时候,我会告知于你该当如何调兵。”

吕令雎一口答应了下来。

虽然她还有些不太明白,在有典韦这位随身扈从存在的情况下,按理来说她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为何乔琰会有这样的安排。

但能和偶像一道作战的机会千载难逢,她问这么多做什么。

万一这只是因为乔琰觉得她看着顺眼,她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还给不给君侯留点脸面了?

于是等到被从门外引入庭院中等候的三人重新见到吕布和吕令雎的时候,就见前者有些高兴但不多,后者则已欢快地蹦跶了起来。

结果等荀彧入内去见乔琰,徐庶和诸葛亮对着吕家父女做出询问的时候,吕布只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年都不会无事可做,但知道的内容有限,吕令雎只知道乔琰对她发出了一道前往作战的邀约,具体会在何种场合,那是一点不清楚。

徐庶看着这两人颇有一种对着对方横挑鼻子竖挑眼,打算寻个地方决斗一二的样子,不由摇头笑道:“这可能就是武将的幸福了。”

但真要说的话,武将里比起吕家父女还要不明就里,只管闷头做事的,其实还不少。

比如说此刻还留在徐州协助周瑜庞统等人的张杨,比如说在益州作战的马超,再比如说,已经差不多完全从一个山贼出身的武将转战成为后勤组的张牛角。

就算是凭借着头脑作战的武将,能像是荀彧和徐庶一般发觉乔琰意图的,也未必有几个。

以为君侯要稳固人臣之极的位置,和以为君侯要成为天下之主之间,何止是一道鸿沟啊。

唯独两位找上乔琰的,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一个是赵云。

作为真正意义上来说第二个跟随于她的武将,赵云的独立出战次数看似不多,却始终被乔琰视为万金油一般的存在,正是因为他足够冷静睿智,也比寻常的武将更多了几分对时局的思考。

如今这种长处也同样有其意义。

如果说在昌言被推行出去的时候,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乔琰的意图,那么等到徐庶朝着洛阳回返,荀彧突如其来地和乔琰往来更密切,连带着陈群等人都相继寻乔琰商谈的时候,他就算是将办事的重点都放在随时出兵支援豫州,对兖州方向做出戍防,此时也察觉出几分异样来了。

这绝不是什么寻常的年初商谈,更像是风雨欲来的征兆!

在乔琰从城北的驻军营地巡防归来,短暂地站在洛阳北城墙上,朝着城北大营和再远处的北邙山张望之时,眼见周遭巡防军士并听不到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赵云便将这个问题朝着乔琰问了出来。

“子龙觉得,这代表着何种意思呢?”

乔琰朝着赵云看去,便见这早已有一番成熟气度的将领同样随同着她先前的视线,朝着那远处青山瞭望,眼中似有几分迷茫。

听得乔琰如此发问,赵云回道:“我最开始追随君侯的时候,是为了擒拿那太行山中的贼寇,因君侯当年的教化山贼以定民生之念,这才留在乐平,追随左右。中平二年的旱灾中君侯不惜枉顾己身之安危,行箭射刺史之事,于是赵云就此诚心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