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袁隗的侄子袁本初投效在何进的门下他也知道得很清楚。

现在耳闻袁隗这个自以为出色的建议,他却只觉这正是汝南袁氏对何进的示好。

这也更是他所不能容

忍的!

当然袁隗猜测的其实也没错。

他的确没有想好对乔琰的封赏,也的确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打破祖先惯例,将那个乡侯的位置封赏下去。

不过袁隗没有让他收回那个乐平乡侯的想法,却让他往另一个方向下了决心。

什么不能封侯?凭什么不能封侯?

他好不容易让世家外戚和宦官互相制衡,结果其中两方居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勾勾搭搭,那还不如让乔琰为侯,用此女之忠孝来为他做些事!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忽然有小黄门仓促来报,冀州又来了紧急军报。

刘宏按捺下了勃发的心思,先一把接过了这火漆封口的军报,将其中由卢植写就的书信逐字逐句地看了过去。

他本还有些担心急报中是个坏消息,却在看清其中内容后,目光一点点亮了起来。

他此前总嫌弃卢植这人好一派老学究说教的脾性,现下却只觉对方这信着实送来得恰到好处!

他刚看到末尾便已拍案而起。

这声响铿然,与他此刻反骨一起的决断之心同样凛然!

“卢子干来信,乔琰与那黄巾匪首张角论辩三场尽数得胜,令太平道要义之中的缺漏弊病之处尽显,如今冀州黄巾……不,冀州流民皆视张角为贼寇恶徒,此才是当真釜底抽薪一决胜负之妙招!”

“袁司徒,你方才之言实属大谬!此等凤凰儿,如何能困于深宫之中?”

刘宏一字一顿,看向在场诸位公卿之时坚定异常地说道:“朕有意,以县侯之位酬其功勋。”

第32章

以县侯之位为赏?

如果说刘宏的前半句话,提到了乔琰和张角的辩论,以及冀州黄巾对大贤良师的失信,已算是个投下的炸雷,那么他的后半句话,却实实在在是要将朝堂给掀了。

袁隗根本来不及因为刘宏那句“实属大谬”对他的否定,已经连忙说道:“望陛下三思熟虑再定列侯之位。”

且不说封侯就已在他这里称得上是僭越之举。

现在陛下竟说,要给乔琰封出个县侯来。

这属实不成!

就算此女着实功勋卓著,在知晓对方性别之前,袁隗还想过以汝南袁氏的立场对她发起拉拢,却也着实不该直接跳过了数道程序,直接加封为县侯!

县侯作为如今大汉封侯程序中的最高位置,是可以以县立国的,等同于在封侯领地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自主权,县国之内更能给出多个官职。

“陛下三思!”

在底下的一众难以抑制住的嘈切声响中,袁隗的声音格外响亮地传到了刘宏的耳朵里。

也因为这再度重复了一句的三思,继续撩拨着刘宏那本就因他一个建议而踩三个雷而敏感异常的神经。

“袁司徒。”

刘宏一开口,底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谁都听得出来,这一句袁司徒明明听来温和,却分明让人有种风雨欲来之感。

“陛下请说。”袁隗意识到自己的表现稍显过激了些,连忙摆正了神色。

“你说我要三思,那么让一功臣得县侯封赏,可有何处违背了祖宗旧例?”

刘宏在说出这话的时候已经重新坐了下来。

虽然看起来不若先前的拍案而起模样那般剑拔弩张,但袁隗曾经亲眼见过刘宏拍板筹建鸿都门学的样子,不由觉得好像现在这个模样还不如他直接发怒。

“确实不是在祖宗明文旧例之中,只是以女子身份领县侯封国之职,只怕并不妥当。”

袁隗持笏躬身而回。“乔琰更不过十岁稚童而已,虽以一时侥幸得获功勋,却到底学识尚浅,不足以治一县之地,倒不如稍加培养,以效和熹太后昔日录功臣,复宗室,弘德洋溢之事。”

他话刚说完就听到刘宏发出了一声冷笑,“卢子干于信中,将乔琰与张角之辩记录在册,朕读之便见一贤才跃然纸上,却成了你袁司徒口中的学识浅薄之人。那好!”

刘宏将手中握着的奏表甩在了一边,只手按着奏案,说道:“袁司徒,朕也不妨效仿乔琰与你辩上三场。”

袁隗一听这话直接跪在了地上。

袁氏这一辈的几兄弟里,他年龄最小,却是第一个坐上三公之位的,可即便如此,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在朝会之上跟当今天子辩论。

他连忙回道:“臣不敢。”

“你不敢?那你听着便是。”

刘宏先前还颇有些早朝犯困的样子,可这会儿有些胆大的借着笏板遮掩,偷偷朝着他看去,却见他目光迥然,分明比谁都要清醒。

但一想到刘宏的那些个离谱操作,他们对对方的状似明君之象又不报以什么期待了,只剩下了对袁隗的同情。

他们之中自然也有不乐意见到乔琰封侯的,可各位都深知刘宏做派,更知道他这人典型的抠门,就算真将这个县侯的位置给出去,也未必就会放出多大的权柄,偏偏袁隗就是要去触这个霉头,现在可不就得被刘宏当做出头鸟来打。

不过袁隗素来能言,若是能顶着陛下的强压,将那县侯封赏给劝阻回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何进就是这个想法。

他凭借着“发觉”了张角弟子马元义在京中的阴谋,可说是拱卫了都城洛阳的安危,才得了慎侯这

个列侯位置,若是让一女童与他并列,实在是让他心中不快。

何进并未意识到,刘宏大为光火骤然发难,实在有一部分他的功劳。

他这会儿只因见到四世三公名望卓著的汝南袁氏也在朝堂上露出了这等狼狈之态,而更觉权力的必要性。

他心中琢磨着,果然还是得将自己的外甥捧上皇位才好。

届时自己仰仗外戚身份,也就更在京中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到刘宏开了口,也连忙收起了思绪。

那坐于上首的帝王早不复昔年曾为傀儡之态,如今气定神闲地说道:“我记得袁司徒的夫人出自扶风马氏?”

“……?”袁隗茫然地自伏地的状态抬起了一点头来,完全不明白刘宏会在此时问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不是说要辩三场吗,为何忽然提到他的夫人?

但既是帝王之问,他也只能回了个“是”字。

“听闻袁司徒与夫人成婚之时,曾问了夫人三个刻薄问题。”刘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完全无视了袁隗在意识到他要说什么的时候那尴尬的神情,“扶风马氏历出将作大匠,马融更为天下经学名儒,于天文历法上才能卓著,其女颇有乃父之风,与汝南袁氏堪称良配,袁司徒不以娶得此女为荣,反倒……”

“诸卿,不若听听袁司徒是如何说的。”

“他第一问竟问夫人何故携带这样多的嫁妆,然马氏有孝之名,回说此为双亲之慈,不敢违背,若夫君有意效仿鲍宣梁鸿,夫人也可效仿少君孟光,厉行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