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1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可作战从来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权衡。

再往下考虑便知道,情况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乐观。

能被乔琰进攻的目标逐年减少,意味着她很难再如同先前的益州、幽州之战那样,做到让人猝不及防之间的长驱直入。

今年依然不佳的天时灾年,意味着各地的粮食储备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要用在救灾助民上。

河北也并不是益州,随着邺城朝廷的搬迁,此地的人口密度并不低。

一旦乔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很有可能受到麻烦的反击。

不错,乔琰手中是还有炸药这样的秘密武器,或许就能推动战事的尽快结束。

但真到了大规模的作战上,优先将其用在何处,又将其掌握在哪几位将领的手中,还是一件需要商榷之事。

与其发动一场对他们而言损耗过大的交战,还不如先收住一下脚步,将这表现的舞台让给别人。

何况,交州这个地方……

看似没有站定立场的交州却有着一位和袁绍是旧相识的刺史,又何尝不是一种站队呢?

推动交州地界上的变化,未尝不是对袁绍的警告和干扰!

“先将目光暂时放在司隶的治理上吧,今年是否要出兵冀州且视今年的农事情况而定,”乔琰踏入府衙的院门,正见闻讯赶来的荀彧朝着她行礼致意,顺口接着说道:“此外,令子龙明日随我一道前往虎牢关,出兵不出兵的姑且不论,与曹孟德的这场会面却不能再延期了。”

说话之间,她已行至了书房,端坐在了上首,转而说道:“文若,将这一月内的司隶情况与我说来。”

荀彧实在是个很合格的内政官员。

在他见到乔琰的时候,她和郭嘉的谈话已经到了尾声,他听到的便只是乔琰似乎有其他目标要做,暂时延缓对邺城进攻的决定,但他并未对这个问题做出什么额外的问询,以图发表出自己的建议,而是顺着乔琰的话说了下去。

徐扬二州惊变之间,豫州兖州和司隶并非发生战事的摩擦,但随着去岁洛阳开始进一步接纳灾民入内定居,今岁又有灾年征兆,依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口从周遭各州迁移入洛阳境内。

光是从今年元月到三月间的民众搬迁便多达四万人之众。

四万人……这其中到底是因洛阳重建而回迁的,还是因逃灾而来的,随着这几年间户籍制度的紊乱已不好确认,这无疑是给荀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等进入三月之后,这个迁移的速度会随着民众大多投身于农事而大幅减缓,却还要同时面对着京畿之地垦荒的压力。

人多了,面临的也绝不只是吃饭的嘴巴多上一批而已。

物资贫困的民众聚集在一处,无法保证犯罪的情况不会发生。由冬入春时节的疾病高发,也容易随着生活方式的不讲究变成大规模的疫症。

这还真得多亏司隶地界上的律法早已在建安元年就被乔琰拉扯起来的专业团队促成,池阳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也从去年便在此地轮班效力,再加上荀彧在安排上的面面俱到,这才让洛阳并未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人口冲击而变得秩序紊乱。

但即便如此,当乔琰听闻洛阳牢狱之中的新增人数,还是不由为之瞠目。

“七百多人?”

只是她离开的一个月?

但她仔细一想又发觉,将这个数字摊在河南尹的数十万人口上,还真在能解释的范围。

“土地争端,盗窃,斗殴,是其中占比最高的三项犯案缘由,”荀彧解释道,“君侯有对民众的教化之心,但以眼下的情况来看,依然任重道远。”

乔琰垂眸思忖了片刻后说道:“我会向天子奏请,将卫伯觎由右扶风调任弘农太守,另已有陈元龙继任河南尹,那么,再令陈长文为首,组成一支司法队伍赶赴洛阳,在户籍和法令诸事上协助于你。”

卫觊、陈登、陈群再加上一个荀彧,若还不能将这司隶的右半边给治理妥当,那就是她这位统领之人的问题了。

“另外……”乔琰说道:“洛阳不能无节制地接纳民众了。”

她当机立断做出的这句取舍,让荀彧将本打算说出口的规劝之言给吞了回去。

见乔琰说出此话并未流露出任何的不舍,而显然是在得失之间始终维系着一份足够冷静的态度,荀彧也不由语气和缓了几分。

“不错,倘若此时乃是寻常的年节,以洛阳的土地耕作和行商商路带来的副业进项,足以支撑起这样多的人口各司其职,各有其田,可在这灾年之间,虽已有君侯为司隶水渠开凿和深井挖掘做出了一番规划,土地田产也因耕作之法而大有提升,能在短时间内收容的人口依然是有限的。”

这甚至不是乔琰麾下的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而是土地本身负载力的问题。

可这也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

荀彧不无忧心地问道:“但这民众的前来若是被拒之门外,伤及的是长安朝廷的民望与君侯的名声,我看……”

要如何将这个无节制变成有规章可循,似乎还不是一件光靠着乔琰规定,便能将阀门给关闭的情况。

但面对这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乔琰却显然并没有那么忧心,她抬眸间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文若,你看,这不就是我要去见一见曹孟德的用意吗?”

谁都觉得,她此番前往一见曹操,是为了凭借着和曹操之间的交情,将对方给拉拢到自己的麾下来。

但说句实话,曹操能否因为一出虎牢关下的会面就改换自己的立场,乔琰在直觉的判断里早已有了一个结论。

不能!

绝不可能!

倘若他真能以这种方式改换立场的话,他就应该直接趁着徐州之变发生之事,直接选择从兖州东郡朝着冀州魏郡出兵,直捣邺城。

袁绍绝无可能在仓促之间对这位盟友的发难做出有效的守备。

只要曹操能将邺城天子劫持在手,将其送到乔琰的手中,除非袁绍即刻间扶持起另外一位站得住脚的刘姓宗室,否则这天下二分的局面将会在即刻之间发生转变。

可惜曹操并没有。

无论他此刻到底是否有过立场选择的犹豫,他所做的也只是如郭嘉告知于乔琰的那样,在进入司隶地界赴会之余,令陈宫替他前往邺城会见袁绍。

这已是一句直白的潜台词。

意味着他在短时间内绝不会发生阵营的转换,也显然不会因为乔琰将扬州的炸药初次登场告知于曹操,又或者是在会谈间拿出种种威逼利诱的说辞,就让他成功地站在她这一头。

那么,与其做这种白费功夫的事情,何不将这出虎牢关之约发挥出其更有实际意义的价值呢?

比如说,趁着这场会见达成一出特殊的交易,以平稳地度过这建安四年。

荀彧朝着她拱了拱手,“君侯高见。”

若真按照乔琰所说,她要做的,就是看似自己吃了亏,实则让曹操来出手限制流向洛阳的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