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88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张飞面上一喜。

别看他在出兵之前,还在听到陈珪调侃别让战功被关平抢走的时候,在那里信誓旦旦地宣称这个首功必定是他的,在这等持久战斗中己方出现了支援势力依然让他身上的压力一松。

他们既已发动了进攻,便绝不能功亏一篑。

他倒要看看,在这样逐渐加重的攻势面前,周瑜到底要如何应对!

不过从张飞的视角其实看不到,在周瑜的后军位置,冲杀和混乱都是同一批人发出的。

远道而来的关平先遇上的并不是周瑜的队伍,而是那一片专门为了拦阻骑兵而设置的鹿角木。

直到骑兵减速的一瞬间,后备的弓箭手这才在副将的指挥之下放出了一排箭矢。

谁都看得出这守备一方的箭矢匮乏。

只因这段原野之上的僵持还不知要持续多久,他们不得不选择更有命中可能性的时候发动攻势,以节约下来更多的武器。

但这样的两道阻拦对于关平来说已是不小的麻烦了。

跟随父亲领兵和自己亲自带兵,着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自淮浦往淮阴方向赶去的时候,关平在心中还做出了一番自觉妥帖的算盘——他要先攻占淮阴城,彻底拿下周瑜的这条退路后前去和张飞会合。

谁知道淮阴城中城关紧闭,只有周瑜的帅旗立于城头。

在无法分辨出城上到底有多少守军的情况下,关平选择了直接攻城作战,却遭到了城头的滚水袭击。

为防夹击周瑜这个更为要紧之事有变,他留下了数人盯梢淮阴城,随时来向他报信后,便继续南下,顺着大部队行进的轨迹追击而来。

但显然周瑜对这个方向的敌军已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点大大超出了关平的预料。

行到近处方才发觉的鹿角木和等待他们减速后方才射击的箭矢,分明就是要以最小的人力和代价完成对他们的拦阻。

不知道是不是关平的错觉,他觉得周瑜既然有此等余力在淮阴城准备戍守,又能在后军防备敌方来袭,一点也不像是对他们的这出合击一无所知的模样。

对方人虽年少,在扬州、徐州地界上的战果却一点也不差。

倘若对方明知要遭合围,却还不在身处劣势之时撤退,那么他到底打的何种算盘?

关平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凛。

糟糕,莫非周瑜还在此时有援兵在手?

他有心要将这个消息汇报给刘备张飞等人,又怕自己到底是年轻识浅,倘若分析错了情况还有可能要贻误战机。

想着张飞已与周瑜交手了这样长的时间,若是真有什么异常也该当已经发现了才对,尤其是制定下这合围计划的陈珪既在张飞后方做出支援,也该当对这个情况心中有数,关平又连忙挥退了这个想法。

他此刻该做的,是在明知敌方后军的人力物力都不足的情况下,尽快完成进攻的任务。

不错,就是如此!

收拾好了心情的关平当即下令,重新发动一次进攻,目标正是那后军方才箭矢射出最薄弱的位置。

然而这一次当他冲到此地的时候,遭到的却是一轮疾风骤雨的打击。

周瑜的副将陈武朝着乔亭说道:“姑娘好眼力。”

乔亭摇了摇头:“只能在这等年轻将领上玩一点小招数罢了,随后的正面交锋还是要将军来办。”

她收回了朝着关平等人看去的目光,颇有几分忧心地看了看天色。

自周瑜和张飞交手到此刻,就算再怎么进行轮转人力、调动军中士气,也已经过去了将近半日了。

鏖战到此时,就连她这个并不需要参战之人都觉得在精神上稍有疲态,更何况是这些真刀真枪交战的人。

眼看天色已近黄昏,若援军再未抵达,在这旷野无有屏障的环境中,周瑜的这支队伍哪怕是难啃的骨头,也得被凶悍的饿狼分吃个干净。

她虽觉得南北总有一路能前来支援,还是难免因为年轻,在心中生出了几分惶惑的情绪。

可或许正是因为这等希冀,让她将所有的精力都从面前的对峙中挪开,飘到了更远的地方,以至于她忽然听到了从北面传来的一阵马蹄声。

这个混杂在周遭声响里显得不太分明的动静,在她侧耳倾听之际,果然变得越来越明显。

好像正是有军队到来的迹象!

“你快看那边,是不是有一队人到了?”

乔亭突然抓住了一旁的陈武,示意他朝着北方看去。

陈武一时之间还没从乔亭这大转变的态度中反应过来,只下意识地朝着她伸手指向的方向看去,还真从那后方的烟尘中看出了点端倪来。

“这少年将军还带着援军?”陈武做出了个在他看来最有可能的猜测,“这怎么还带打了小的来了老的呢。”

乔亭连忙打断了他:“不,倘若没猜错的话,那应该是我们的人!”

那当然是他们的人!

鲁肃臧霸等人就在关平离开淮浦后不久进的城,又没在城中耽搁多久便已继续南下。

他们还未抵达淮阴城,便已收到了身在城中的乔岚给出的消息,当即过城不入,直扑关平的后军而去。

正打算尝试在这第三轮进攻中杀入周瑜营垒的关平,忽然听到了后方军队发出的动乱之声。

他一回头,便愕然看到,在他从未多加防备的后方,一列军队杀奔而来,毫无迟疑地动了手。

为首之人,一个是曾经效力于刘备麾下的鲁肃,一个是刘备从未说动来投、始终和徐州北部关系微妙的臧霸!

关平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眼前出现的一幕。

他们两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又在此刻联手发起了倒戈?

而更让他在此刻身陷险境的,是在周瑜后军的陈武将信将疑地先筹备起了进攻的队伍,又在发觉来人真如乔亭所说乃是己方援军后,立即选择统兵破围而出。

这位庐江出身的英豪在去年以十八岁的年龄朝着孙策递上了拜帖,秉承着庐江人躁劲果决的作风,颇得孙策的赏识,令其跟随周瑜行事。

此刻眼见机会在手,他这等骨子里的悍劲便占据了上风,也顾不上向着周瑜问询此刻是否是他出兵进攻的好时机,就已冲杀到了关平的面前。

不过战局瞬息万变,他在此刻做出的直觉反应恰恰是最有用的。

这种丝毫不经犹豫的合兵,让关平先前就在心中做出的那个猜测彻底变成了真,这后方的来势汹汹和前方的寸步不让,更是直接打断了他维持稳定指挥的状态。

他一面让人从围困的缝隙中脱逃,前去寻找张飞刘备等人报信,一边勉力结成防守抗衡这两方的来袭。

但他面对的情况,和周瑜的情况又如何一样呢?

周瑜有意放缓的行军速度和完整的军种构成,让他的就地守卫成为了可能,关平却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死,要么逃!

除非再度天降一支队伍对他做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