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87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包括还在官员任上的几位,一个也先别漏下!

而在孙策的部将还沉浸在这等上头的热血中的时候,乔琰可以肯定,他们绝不会让她失望的。

他们之中或许还有和吴郡四姓有利益瓜葛的,但其中的大部分必定会为将名单上的人找全而尽心竭力。

于是这支连夜入城的队伍又很快带着名录朝着四面八方而去,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之中。

不过大概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占据了吴县州府作为自己在此地的临时办公场所后,乔琰做出的第一个举动居然不是像在益州时候所做的那样,将府库之中的资产先做出一番清点,而是——

将纸笔拍在了典韦的面前。

“写信。”

典韦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乔琰这话中的意思,居然是让他来写一封信?

可他要写什么信?

总不能给家里人写封家书报他征讨山越安然回返的平安对吧。

乔琰眼看着他这副样子忍不住摇头,“呆着做什么,你儿子在乐平书院里就读的时候我没少让你去陪读吧,不会几个字都写不来?”

典韦一听这话就跳了起来。

字都写不来这种罪名可不能随便担。

他现在是当将军的人,怎么能不会写字!

他连忙接过了纸和笔,可刚一蘸墨提笔就愣在了当场。

“等等!君侯您这是要让我写什么?”

乔琰回道:“写信给蔡邕,就说我要杀他弟子顾雍,让他尽快赶来扬州,能哭多惨哭多惨,搞出什么被发跣足的造型都行,总之务必要来拦阻此事。”

“至于为何要由你来写这封信,自然是因为你觉得我此等偏激的举动有步上孙策后尘的可能,却对我劝阻不动,想着到底需要一个长辈来劝,便将信写给了跟你相识的蔡邕。”

“等写完之后就让人将信给快马送出。”

“……”典韦尴尬地摸了摸脑袋,“这信写出去会被伯喈先生笑话的吧,要不还是您来?而且我觉得您这举动其实也不算偏激,我那手戟先后砍了两个人,还多少沾到了一点光呢!”

乔琰好悬没给典韦翻个白眼。

把话说到这种份上了他还没听懂自己现在要做的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他即将写信过去的目标,在情商上是真的不用分出个高下。

这哪里只是给蔡邕写信这么简单。

眼下扬州这局势里,吴郡四姓的这群人她绝不可能轻饶。

否则孙策就白死了!

若她真抱着对他们轻拿轻放的想法,她也不必打着为孙策讨还公道的由头前来此地,又以这等雷厉风行的手段将他们给全部擒拿在手。

这些人的存在,或者说是他们这等和统治者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对于长安想要远程掌握住扬州来说没有任何的一点好处。

若不能对他们给出足够的惩处,孙策的下属也绝不会服从于她的号令。

但她也不能光是因为这些人坑死了孙策就将他们给统统杀光,若真这样做的话,她和当年覆灭王氏的孙策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怕今日死了吴郡四姓,明日便能出现其他的扬州世家在背后跟她作对。

在此事上的处理如有不妥,也极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各地世家势力的反扑。

所以她还需要再往回收一收。

不过……

此地和凉州的情况是不同的。

这个顺坡下驴的梯子绝不能由她自己来搭,得由别人,由一个对她来说是“旧人”“故交”“器重之人”的存在来提,若是此人能是个德高望重的前辈角色,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这个角色,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正是蔡邕!

吴郡顾氏的顾雍何止是得到了蔡邕给他的赐名,还被赋予一个深表赞叹欣赏意味的字,叫做元叹,蔡邕的前来简直是一件异常顺理成章之事!

“可是,为何是要用快马传讯而不用信鸽?”典韦听了乔琰随后的解释,觉得自己勉强听懂了几分,但还是觉得有些不解之处,问出了最后的一个问题。

“反正您都已经告知了朱公伟和张子布这些人信鸽传讯的存在,好像也大可以解释伯喈先生为何会尽快赶来此地?”

他话都还没说完就见乔琰扶额叹道:“演戏当然要逼真一点!若你真用信鸽传信,我不会让人拦截吗?”

用马匹送信才真实。

何况,这些不知好歹的扬州世家,最好是在囚牢里多待上一些时日!

对于黑山贼和乌桓人这种脾性急躁的,得用种薯蓣这样的方式来打磨他们的性子,对于扬州世家这些摆出高傲姿态的硬骨头,就得再磋磨磋磨他们的锐气才好。

送信走陆路正合她的意思!

不就是算上水路的那段也得快马疾驰上八天十天的工夫,将蔡邕接来又需要那么十天八天的吗?

让他们先在牢里待着好了。

这往来之间二十天的时间,足够她做出不少事情了!

第342章 置之死地

一十天……

这一十天的开端之中,头一个被她公布出去的便是孙策的死讯。

先前为迷惑祖郎,不得不对其秘不发丧。

但此时吴县的四姓子弟中绝大多数被擒获,游离在外的要么对此一无所知,要么就是也已能猜出个大概了,公布出去并宣称其将折返回乡反而能让有些人等待吴郡这边发出的指令,不会随便进行位置的迁移。

因为这一缘故被捉的,就包括了被乔琰要让蔡邕来救的顾雍。

预判错了航船的登陆地点已经让他有点迷茫了,随后正式以吴郡为中心对外传播的孙策死讯,也就更让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当做出何种反应。

然而正在他等待着吴郡祖宅那边传来消息的时候,他就遭到了破门而入的抓捕。

与他同在曲阿的朱桓还能凭借着勇力挣扎一一,顾雍便不太行了。

长年任职于文官的他直接被捆了个正着,带回了吴县囚牢之中,和他的父兄完成了会合。

“眼下是何种情况?”顾雍在牢中见到了一个个不复往日尊荣面貌的亲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还能是什么情况,送走了一个武夫,结果来了个疯子。”对面有人回他。“她说我们不配世家之名,还真在将我们扣押之后就只在吴县停留了一天就转道富春去了。不配……真是好一个不配!”

这个“不配”在她的行动中居然还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乔琰此刻也确实不在吴县,而在富春。

毕竟,孙策的故里便在吴郡富春,此刻已由孙权和其堂兄孙贲将其遗体从铜官送返回到了此地。

在将其死讯汇报到长安朝廷那边得到最后的敕封之前,他的尸体都会暂时停灵在这里,接受其陆续赶来下属的祭奠。

所幸,如今还不算是太热的天气,加上刚被查封的吴郡四姓祖宅中还有不少贮存在凌阴里的冰块,要维持半月的尸身不腐并非难事。

这昔年驰骋纵横间颇有其父风范的青年此刻安静地躺在那里,实是让人不觉唏嘘命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