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83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从这句话中就可见她到底是何种可怕的身体素质了。

刘扬虽然年轻,也不敢保证能活到乔琰之后。

正是因为这份年轻和身体康泰之相,才让乔琰的大权独揽越发可怕。

“她虽未曾如那梁冀大将军一般鸩杀帝王,也未曾行穷奢极欲、拓建园林之事,然梁冀修皇女台十丈,为洛阳之标示,大司马修长安新路,为长安之典范。梁冀得势下属升天,大司马掌权各处太守刺史皆出门下。如此一比,岂可因祸端之多寡而置之不理。”

这一番乍听有理,实则全是在瞎扯。

袁耀忍不住在心中腹诽。

就说那条长安新路,当年他是恰好来此地见证过其盛况的。

若无这条新路的建造,通过民众喜好传闻之说相传,这长安帝都的种种变革就算是有了报纸的存在,也不可能这么快地推广到天下去。

这和梁冀修建皇女台以彰显自己的权柄威风哪里是一回事。

再说太守刺史皆出自她的门下这事,刘扬怎不看看,若非通过了乔琰的这般筛选,偌大一个原本仿若空壳的大汉到底要如何立足于此。

靠着刘扬那张嘴吗?

不过该说不说,刘扬是还挺能说话的,尤其是在字字句句都出自于他的真情实感的时候……

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想啊。

袁耀想到这里,悄无声息地翻了个白眼,就听到刘扬接着说道:“诸位,天下所患者,莫过于名为君子实为小人之辈。我父仁善,又为声名所累,且诚心相信大司马并无篡权之心,此事也只能由我与诸位共勉而为了。”

那被王允派来的府掾打断了他的话茬,问道:“敢问殿下,我等可有兵马在手?”

这人虽只是个府掾,但公门下的府掾大多不是单纯听从上头指令行事的,而是并无名士引荐路子,又并不想直接走弘文馆门路出仕的,打算先积攒些经验、观望一番朝堂局势再说。

这其中也包括了此人。

他带着脑子听的刘扬的这番话,从这最后一句对刘虞的评价中听出了点潜藏的意思。

刘虞仁善,且不相信乔琰会做出什么谋逆的举动,甚至,若是按照王允在司徒府中所说,刘虞可能根本就不打算让这个儿子作为他的继承人,而是打算另外挑选一名宗室子弟,在将来作为传承之人。

这样说来,刘虞曾经在幽州的下属中随同他来到长安的这部分,也就是组成了护持皇城金吾卫的这一支,很可能根本就不能听从于刘扬的指挥。

那么问题来了,在手中无兵的情况下,他们要如何发起宫变之类的事,将乔琰给借机拿下,又要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善后问题呢?

经历了今年的旱灾蝗灾,民众好不容易得到了些安定的生活,而这些都得归功于乔琰,她若是在此时遭到了谋害,到底是她在言行举止之间有不妥之处,甚至生出了取代汉室的想法,故而被诛杀,还是因功高盖主,刘虞挑唆他的儿子对着乔琰先下手为强呢?

在民众这里必然有一番自己的评判!

这是极其危险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是代表王允来与会的,只要严格遵循王允所说的少表达情绪的准则就好,不必非要和刘扬抬杠,所以那一系列的隐忧和质疑,在此时都变成了一句话——

你既然有此心,兵权在哪里。

在场之人里反正是没有的。

袁耀虽是袁术之子,但袁术活下来的那部分旧部也基本留在了颍川境内,配合新上任的颍川太守袁涣建立防线,并不在长安。

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乔琰预防袁术势力在长安城中生乱的考虑姑且不论,总之结果就是,袁耀的身边只有小猫两只。

王允是司徒不是太尉,是没有过问军事的权力的,甚至因为当年董卓之乱中他一部分统兵的失误,被乔琰刻意剥夺了统兵职权,也无人敢在其中说个不字。

淳于嘉就不说了,武力值可能还没有刘扬高。

至于其他可能会被刘扬给拉拢到的存在……

这位王司徒的府掾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猜到几分。

总之不会是什么有力挽狂澜之力的奇才。

大概也就是刘扬这等敢于顶着大司马风头作案的,才能在听到这样的问话后,并不觉得这是对他行动底牌的质疑,反而觉得他们这番除贼复汉的实操可行性还很大。

他回道:“自赵云前往洛阳后,京兆尹地界的演武练兵之职就空缺出来了,不知可否劳烦王司徒举荐士孙大夫出任?”

“此外,我父亲麾下的鲜于都尉与我的关系尚可,或也能为我等助力。”

他说的这个鲜于都尉并不是金吾卫的鲜于辅,而是其弟鲜于银,此时并未出现在这里。但袁耀直觉,按照刘扬的这番说辞,这种“或也能为我等助力”,有极大的概率是对方已经和他在私底下达成了协定,只是并未亲自出现在这里而已。

袁耀刚这般想着,忽见刘扬转向了他,不由心头一跳。

在这一刻他不由想到了他刚来到长安的时候,刘扬跟他所说的话。

他说不知道刘虞属意于将他放在什么位置上,但不管怎么说都该当符合他的身份,那么——

“我也已准备向父皇举荐子煦为南阳太守。”

南阳?

袁耀差点没当场跳起来,却被离席的刘扬给按了下去,“子煦,我知道你对于此事也很着急,那南阳位于刘景升的麾下,乍听起来也不像是个好地盘,但你且听我说说这选择的缘由。”

“若按照你父亲生前所统辖之地,以及你汝南袁氏的声名,该当让你驻军颍川,以抗曹贼才是,然那现任颍川太守袁曜卿同样出身不凡,且这官职委任业已尘埃落定,大约是无法变更了。南阳便是第二个选择。”

“一来南阳距离司隶不远,一旦长安有变,可随时调兵入武关直扑长安,成为我方一路武装助力,二来在理由上也说得通,毕竟,若是由子煦出任南阳太守,既是对荆州刘景升的威胁,以防其生出什么不必要的心思,也可说,这是为了让子煦在侧支援颍川,成守望相助之势。”

“你们看,这样一来,是否我等也并非手无寸铁?”

刘扬努力说完了这番话,自觉此刻众人的一瞬沉默都是对于他能想出此等好主意的赞美。

得亏他前几日往弘文馆中走了一趟。

直接能被他收入囊中为他所用的“股肱之臣”是没见到,倒是听到了一番关于能否先取下南阳,进一步扼杀刘表生事可能的话。

刘扬当即觉得,这正是他出头的机会,那也是个极其适合于袁耀的位置!

“安排是好安排,但今年官职调度已很频繁了,先后拿下益州和幽州,另有徐州战线在交手,已有些顾此失彼。”淳于嘉思忖了一番后回道:“殿下若真要提及此事,不若等到明年开春吧,也好让袁郎君在长安城中先学习一二。到时候要举荐起来也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