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这是他自从以医治疾病为由开始传播太平道到如今的这么多年里,遇到的最古怪的一场挑战!

但一想到正是这小童的助力,让他的毕生心血毁于一旦,甚至在质疑他的道统成果,他原本已对成败近乎漠然的情绪又忽然被牵动了起来。

张角可以死,黄巾起义也可以失败,但他绝不能容忍太平道要义被一十岁孩童给驳斥!

他原本让人觉得虚渺的目光也在一瞬间凝定了起来,专注在了乔琰的脸上,“何时来比?”

乔琰盘算了一番时间后回道:“半月之后。”

张角又看了她一眼,这才收回了目光,恢复到了那副仙风道骨闭目养神的样子,“可。”

半月之后,三场辩法之斗!

张梁耳闻这定下的是赌约,而不是让他人头落地的催命符,不由松了一口气,只是他怎么想都觉得,就凭这孩童的本事,怎么也不可能在这种教派学说上超过他的大哥。

要知道张角若非在此道上经营多年,也难有这样的成果,更不可能有这样卓著的号召力。

也不晓得这孩子是怎么想的。

当然何止是他这样想,就连卢植——他先前已听乔琰说起这破局的关键在打破张角神化外壳,多少有了些心理准备——现在也觉得,要纯靠辩才将张角击败,只怕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若是让他借机宣扬太平道,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问题。”

卢植的未尽之言在他含着担忧的目光中表现的很明白。

倘若乔琰不能做到这件事,或许并不只是达不成目标而已,更可能会让她先前达成的战果和功绩也随之烟消云散。

卢植深知像是乔琰这样有本事的年轻人大多有主见,只是他并不希望这种主见会让她尝到苦果。

这于一位天才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好处。

乔琰将他的隐忧看在眼里,回道:“卢公不必如此担心,我虽说的是要与他辩法三场,却也知道何为术业有专攻,我此番请了三个人来,正用来助此举顺利,此事皇甫将军也知道。”

卢植朝着皇甫嵩看去,见他脸上似乎多了几分轻松之色,也暂时先搁置下了这个担心。

当然担心还是得稍微担心一下的,比如说担心邀请的几人能否应邀,又能否在这黄巾之乱并未全然平定的环境下如约赶来。

兖州一路。

青州一路。

冀州一路。

这便是乔琰所倚仗的助力。

只不过让三人都没想到的是,先行抵达曲周城的,不是此前就被乔琰派出去的任何一方人,而是带着刘宏的封赏旨意而来的张让等人。

为免于自己再一次被跟黄巾之乱的祸根联系在一起,张让和左丰得到了刘宏的任命之后便即刻朝着冀州而来。

但一出了虎牢关,张让便不免有点后悔了。

他只是个宫中的宦官而已,又不是什么力能扛鼎的壮士!

此前身处于洛阳八关的庇护之中,处在皇宫内院这等天下一等一安全的地方,就算八关之外黄巾再如何肆虐,也绝不可能让他出事,偏偏他现在出来了……

纵然刘宏让他带着的只是封赏的诏书,而没有将什么酬军的物资也带上,可他们这一行车架看起来也不像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而此番随行的校尉淳于琼,虽然说还是个京城中排的上号的武将,但此人到底有多少水平,以张让的眼力可不会看不出来。

这就让他能否担得起护卫职责这件事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何况张让也不是不知道一些潜规则,与其说这淳于琼是来当个护卫圣旨之人的,倒不如说,他是作为汝南袁氏门生的代表来的。

天子有意对此番平贼之人重赏的消息,不知道是如何传到袁氏的耳中的,更不知道豫州到底给袁氏传递了一个什么消息,才让他们不惜调配淳于琼过来。

好在,在行到兖州地界的时候,都不曾出现过什么乱子,而抵达兖州后,经过这一片逐渐被皇甫嵩留在后头的队伍推进收拢的地盘,更是让张让感觉到了十足的安全感。

“皇甫将军不愧是国之栋梁。”张让出声感慨道。

虽然皇甫嵩跟宦官集团关系不好,但倘若不是皇甫嵩,谁知道刘宏会不会在先前还答应得好好的情况下,又将他推出来当做个挡箭牌。

现在眼见兖州的确如皇甫嵩送往京中的密报所说的那样,已经是一片平定的状态,张让也不觉心中一松。

更让他觉得庆幸的是,他日夜忧思,总算还是成功地抵达了皇甫嵩和卢植的营地。

只是刚入营他便发出了一声讶然的询问:“为何这营中竟有三支旗幡?”

皇甫、卢、乔,这便是那三支帅旗上的字样。

当然乔琰也没忘记让典韦去寻一根细一些的旗杆,免得看起来她那一支反而在规模上压过了卢公。

先前是为了骗一骗张梁才弄出了这样的情况,可若是在如今曲周已下的情况下还做出这等举动,那就委实是有点不知好歹了。

但就算旗杆再细,这也总归是营中的一样标志物,由不得张让不为之惊诧。

那被刘宏称为乔氏麒麟儿的乔玄之孙,可并无官职在身,若是在此地树起了一面帅旗,其实是个僭越之举。

但显然无论是卢植还是皇甫嵩都没有对她的行为做出任何的限制或者谴责。

张让甚至听到了那将他领入军营的士卒颇带敬仰之意地说道:“小将军此前暂代卢将军职务,与我等将张梁骗在了此地,卢将军带大半兵马出营与皇甫将军拿下广宗,而后折返回来一道取了曲周。有如此本事之人,便是立个帅旗又有何妨?”

“再说小将军于下曲阳、广宗、曲周三处战线皆有功绩,纵不是出自兖州乔氏,论功行赏也必在首列。”

像是意识到自己对着京城中的使者这样说话不妥,他又连忙告罪说道:“当然这些不是我们能置喙的东西,只是小将军的确本事过人,我等皆对其敬佩有加罢了。”

张让脸上的惊诧之意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皇甫将军与卢将军如此神速,竟已取下了广宗,那张角此贼……”

“自然是已经拿下了。”那士卒回道。

“好……好啊!皇甫将军真大汉天赐之将!”张让喜色难掩。

张角都被拿下了,黄巾之乱自然也算不上麻烦,各地的乱军一平,又哪里还有人会再次上奏表,说什么天下大乱都是因他们而起的。

那兵卒话中的意思也让张让不由再度提高了几分对乔琰的评价。

陛下本就属意于乔琰这支潜力股,若非如此,也不会给出乐平乡侯这样一个随时可以升迁的位置。

现在这孩子诚然没有辜负陛下的期待,在冀州之战中也拿出了足够亮眼的表现,岂不正是可以顺着那乐平之名往下继续封赏?

乔琰此子长于兖州,与京中世家势力素无往来,淳于琼这等莽夫就算带着袁氏的消息,只怕也不能对对方这里博取到多少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