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7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这趟航行还需持续不短的时间,吕令雎这番左右的乱逛看似是乱逛,也同样是一种让身在船上的船员与兵卒适应她存在和小范围调配的法子。

在这番突击检查中,这些由汉中和徐州送来的船员,以及乔琰从关中和并州调配过来的兵卒能否适应良好,都能在这里看得一清二楚。

君侯说的不错,什么年纪的人就该去做什么年纪的人该做的事情,也都有各自处理此事的方法。

她也不例外。

海航这东西,可真是让人又因海上的风浪万变而觉忧心,又让人因其波澜壮阔而觉豪情万丈。

在她从附近的小型战船上乘小舟回到那大楼船的时候,重新朝着已经有些模糊的岸边看了一眼,已经分辨不清徐州那头的景象了,只能看见这海波簇拥着一支满载战意的队伍朝着北方进。

在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可能已经不再能够想到那个想要超越父亲的想法了。

她和吕布有着各自要走的作战立功之路。

所以她也有着自己面对挑战的做法。

“阿姊觉得,他们能成功实现君侯对他们的期待吗?”在吕令雎并不能看到的徐州岸边,乔亭对着乔岚问道。

两年前徐州牧陶谦身亡,笮融贼子作乱谋图徐州之时,她们姐妹二人得到了乔琰的委任,在此地折腾出了好一出大戏,让乔琰借此牟利,在这徐州南部拿下了己方的立足之地。

而这其中的种种因势利导,让这两姐妹并未在此地暴露自己的身份。

对此地来说,她们依然是两个从益州方向来到此地,偶尔来到徐州经营的商人。

眼下虽有贾诩和庞统在对张懿身在徐州的作战做出指导,看似对她们姐妹身在此地没有太多的需求,但海陵这个驻军之地,原本就并不只是代表着对徐州的掌控,也意味着出兵辽东的起航地和对扬州的监察。

如果说张杨在此地提前负责督办的航船打造和与张懿之间的配合,是为了前两个目的,那么乔岚和乔亭姐妹并未完全与此地割裂开的关系,也就代表着乔琰在第三个目的上对她们二人所寄予的希望。

而在这阵子,徐州那边的战局因为北方势力的先一步出手,有了平衡被从中打破的机会,扬州这边,又如何不是因为孙策的遇刺和他趁机从扬州世家的清洗,让人有了从中出手的可能呢?

两个在徐州已经经营出了一点势力的商人,将势力朝着扬州的方向进一步,从经商的角度上来说,好像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不过在前往扬州搅局之前,两姐妹还是先往徐州走了一趟,和贾诩这位老谋深算的老师碰了个面,从对方这里得到了几句指点,而后在这徐州海陵县的岸边,送别这些出海航行的少年们。

当然,这种送别并未被那些出行的孩子们所知晓,而是她们姐妹二人单方面地看着这些航船出行。

眼见出航的这一幕,想到在乔琰麾下的各方人手都在各显神通,她们也对下一步将执行的任务更有了几分信心。

何况,从理论上来说,扬州还是归属于长安朝廷立场的。就算当真在行事上出现什么纰漏,也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但想到乔琰兵进颍川的速度过快,就算她和袁涣解释说,这并非是一出早有预谋的出兵,也并不是让人直接将消息送到了长安去,依然有被人发现其中加入了信鸽传讯的可能。

她们还是得小心办事才对,以免给乔琰那头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两姐妹的视线里,那二十条航船早就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了江流入海口经年遭到冲刷的海岸线上,一抹倒涌回返到海中的洋流,也只剩下了海潮声传入耳中,令人忽觉几分天地渺茫之感。

乔岚朝着乔亭回道:“他们总还是要经历风雨的,我想,就像在我们刚来到徐州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过我们能做到这样的成果,他们也会给人带来意外之喜的。”

“也或许这不能叫做意外之喜。他们在乐平书院内进学了这样长的时间,是该到了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乔岚时常觉得君侯的话都有些超出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范畴,又好像只是比有些人走得快了几步而已。

她说这徐州扬州的岸边,有些原本还被海水所覆盖的地方,或许在数百上千年之后就会随着海潮的褪去,地势的抬升,逐渐成为海水之上让人立足发展的土地。

就像是在如今还被淹没在浪潮之下的声音,被覆压在底层的潜流,也终究要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她们这些原本被裹挟的或许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吕令雎等人将要毕业,已经在悄无声息进行下一步扩招的乐平书院中,那些并非出身于世家的新生也会是其中的一员。

总得有人先去做出尝试,才能让这些后来者有进一步深耕的机会。

所以,又何必担心事情能否成功呢?

总要先放手大胆地尝试一番的。

乔琰就是这么想的。

别管诸葛亮和司马懿还有本应该是东吴大都督的陆议,在这个年少之时能否交出一份让她所满意的答卷,在她已经将该做的准备都做完的情况下,最后会出现何种结果,都是她能够接受的。

比起考虑他们那边所能达成的战果,她还不如将更多的注意力都给集中在眼前。

眼前的豫州。

在又将颍川之地也收归到了自己的手中之后,她这出将旱灾蝗灾中的流民收容地建设一路推进到洛阳周遭的情况,更是有了其执行的必然性。

只有轘辕关也正式掌握在了她的手中,她才能稳定对颍川方向做出支援,让豫州不至于变成曹操的一言堂。

交情是一回事,利益是另外的一回事。

“在回返司隶之后我会上书天子,由你接任颍川太守的位置。”

乔琰刚朝着袁涣说出这话,就见他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拒绝的意思,又接着说道:“不管你是因为对袁公路之死心怀有愧,还是觉得这个位置应该交到他那儿子的手中,你都先听我将话说完。”

“有些话,和袁公路那儿子可能说不明白,和你却能解释得清楚,比如说,长安这边对旱灾做出的筹措准备并不只是今年的,所以我需要一个能撑得起颍川民生的人物来担任这个太守的位置,而不是搞出什么父死子继的戏码。”

乔琰也没有必要通过这种给袁耀赋予高位的方式,来达成对袁术剩余部将做出拉拢的目的。

有没有这么多可用之人,可能都不好说。

乔琰的这句话说得可真是有够直接的。

但在这份对袁术的嫌弃之余,袁涣的注意力还是先一步集中在了她说的旱灾持续多年的意思上,面上露出了几分忧心。

若真如此的话,这对于刚经历了一番易主动乱的豫州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乔琰并未给袁涣多加思考的空当,已接着说了下去,“其二,随着袁公路之死,汝南袁氏的主导权必定落到袁本初的手中,虽说在之前,袁本初也始终在对着他那兄弟的时候占据上风,但如今确实是更加名正言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