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71)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吴夫人便是孙策的母亲,早前因为孙策和吴郡世家之间的争端,便在乔琰的建议下,仓促从原本所在的长沙郡赶了回来,劝谏孙策莫要在此地制造过多的杀戮。

但孙策是被母亲给劝住了,扬州一些不太听话的世家却显然并没有被劝住。

眼看着孙策在扬州的势力是一日比一日的强盛,他们担心孙策此刻也只是和吴夫人之间说得好听,当年剿灭王晟等人的暴戾行径那是一点没改,只变成了意图秋后算账而已,干脆联合山越来个先下手为强。

吴夫人听了陆议找上门来提出的判断,并未觉得他年纪小就可能只是在说笑,而是立刻让弟弟吴景前去寻找孙策。

所幸报信及时,孙策并未中伏出事,稍稍受了点伤而已。

但为了捉贼拿赃,孙策计上心头,直接对外宣称,自己在孤身狩猎之时遭到了刺客的偷袭险些丧命,处在了生死一线之间。

按说他这操作也没什么问题,这些不安分的吴郡世家一听说孙策这边出现了意外,顿时活跃了起来,其中真正参与到这出刺杀之中,也是跳得最高的那个。

这么一来,孙策就算是要对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做出清算,也没人能从中说他半句不是。

这又哪里是他不顾吴郡世家的颜面,一点体面都不给他们留,分明就是……

是这些人欺人太甚!

他现在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他们何敢以这等方式试图要了他的命。

可这一串装伤和送信中出现了一个纰漏,孙策忘记提前通知周瑜他没什么大碍了。

周瑜先收到的,便是从一江之隔的吴郡送抵他面前的消息——

孙策遇刺重伤。

他彼时正好因为商谈兵力布置的问题身在徐州,一获知此事,当即朝着扬州折返而回。

孙策若出了事,扬州的局势必然会立刻陷入动乱,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将注意力放在淮河战线?

他必须尽快确保扬州这边的局势无碍。

问题来了,在徐州地界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被乔琰派来在海陵屯兵,督战徐州扬州局势的张杨,不止并不通晓水战,也很少涉足到徐州的军事布防,张懿能在此地立足,基本上靠的还是周瑜的努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其实是个好事。

这意味着乔琰对徐州和扬州这些远离长安掌控的地方,给出了足够的自主权,以防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之间发生摩擦。

但在有些时候,这就不是好事了,比如说此时。

周瑜仓促撤走,为扬州可能出现的变动做出准备,把士卒也一道带走了,直接将徐州南部空空荡荡的防御展现在了对面的眼中。

别看因为旱灾的缘故,琅琊屯兵的臧霸等人对刘备这个北部徐州牧发起了敲诈,天灾也分去了刘备陈登等人不少注意力,真到了这种敌方漏洞百出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做出心慈手软的举动的。

在陈登和鲁肃的建议下,刘备朝着徐州南部发动了进攻。

袁绍听到这里,目光再度明亮了起来。

就算此战被刘备取了胜,在先有曹操进取汝南的情况下,他竟然觉得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要是能让隶属于长安朝廷那边的地盘再遭到一轮削减,也算是个捷报了。

但碍于先前那个猜错的情况,他还是示意那报信人接着往下说。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显然是对的。

因为那报信人的下一句就是在说——

他们被骗了!都被张懿那家伙给骗了。

他哪里是什么只能依靠着周瑜才能摆脱先前困境,进而坐上徐州牧位置的无能角色,而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奇才。

沿淮河南岸设置的防守,看似因为周瑜的撤军而露出了多处破绽,其中还有地方因为淮河水位的变浅,越发成了容易被人突破之处,却早在暗中完成了新一轮的调度。

当关羽和鲁肃带兵分两路入境的时候,却各自钻入了一处陷阱之中。

袁绍:“……结果呢?”

“刘玄德的军队大败而归,关云长要撤,靠着张懿那边的兵卒是拦不住的,鲁子敬就没那么好运了,他现在落到了张懿的手中。”

报信之人又补充了一句,“吴郡那边的情况也是在这一仗后才传到的徐州。因孙策并未出事,在这出刺杀之中出了力气的世家都遭到了一轮清算,周瑜在获知徐州战况后当即回返,重新填补上了防御空当。以至于原本想出兵将鲁子敬救回的陈元龙还是被阻挡在了淮河以北。”

换句话说,孙策没事,张懿也没事,只有效力在刘备麾下的鲁肃被抓去做俘虏了。

这算徐州的突变吗?按照其中的曲折离奇故事,当然是得算的。

可好像其中的事态完全就是朝着对袁绍不利的方向发展的!

这又叫做什么事!

但袁绍在现在并不会知道的是,扬州和徐州的这一连串事件中,还有一些他没获知,暂时也不会被外人知晓的情况。

比如说,陆议前去吴郡可以说是故意的。

因海陵和吴郡的距离不远,张杨又为了锻炼自己的水性,时常让船只往来于两岸之间,就在吴郡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

但只是风言风语还不足以让他们制定计划,于是在贾诩的介入下,他们成功地从乔琰麾下的情报组织手里拿到了更准确的消息。

于是一出意图打破徐州平衡的计划就在诸葛亮等人的安排下展开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徐州这边的人力调配,让大部分民众还可以继续进行水渠开凿的工作,他们决定将孙策遇刺作为这出计划的开端,通过周瑜回返扬州的情况,先将己方的弱点展现在淮河以北的对手面前。

至于说,倘若周瑜不离开怎么办?

“幸好没有让我们还得去劝周公瑾,说什么只有他撤回去,扬州那边的捉内鬼才能进行得更顺利,得算是省了点事。”接连几日的忙碌,让吕令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被她一戟拍下马的鲁肃在一旁被捆了个严严实实,看着这伙年轻人商量得格外认真,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虽说刚见到设伏之人不是张懿而是这群孩子的时候,鲁肃还有一点说不出的幻灭,更觉得他们北边这些人当真是太过大意了,若不然也不至于遭此一败。

可越是听着这些少年人之间的交谈,他越是觉得,这些孩子绝不像是他所想象的简单。

这些人必然是乔琰麾下的栋梁之材。

也就是在有些时候,还能从他们的表现中看出一点孩子气来,比如说吕令雎将鲁肃看做了她头一次参与实际战斗的战利品,将他很是认真地看守着,再比如说,他们现在讨论的话题。

鲁肃不太确定他们接下来到底要做出何种举动,只隐约能听得出来,他们将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需要运气好一点,而运气差的,就要被留在这里。

评判运气的标准,就是之前负责协防的地点有没有遇到从徐州北面而来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