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41)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顶多就是干旱的情况会更加严重而已。

同样有这种情况的,还有个幽州。而这边则是由于地理位置太过偏北造成的。

他们就可以省着一点口舌和公孙瓒交涉。

袁绍听着沮授的判断,又重新将目光落在了他面前的那份乐平月报之上,“公与,你先让人安排下去,让冀州青州境内的民众……把土地重新翻整一遍。”

这是一项不管这两种灾祸是否会到来,这么操作后都不会吃亏的行为。

昔年并州境内的农具改革,在商贾互市日渐增多后,已不可能成为保密的东西。

但怎么说呢,到了如今乔琰已不在乎这些东西泄露出去,反正早一步拉开差距的优势越到后期越无法填补。

比如说,铁耙这样的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要消耗铁矿的。

偏偏并州和凉州境内的铁耙基本上都是在早年间打造的,而彼时都还未曾进入长安朝廷和邺城朝廷的对峙阶段,这部分前期投入就完全在乔琰所能接受的范围中。

可对如今的袁绍而言,这就是一笔他需要从战备物资之中瓜分出去的东西了!

甚至在已经显露出旱灾端倪的气候中,他想要让治下的民众出钱添置耙,还不能开出太高的价格。

越是恶劣的条件,也就越是限制了消费。

袁绍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当然看得到这项弊病,只可惜,比起大规模从并州采购乐平月报,将其分发到两州百姓的手中,比起在三月才开始水渠的大规模修建——

在制作农具上的这部分损失,反而是相对较小的了。

身在兖州的曹操倒是没有袁绍的处境这么艰难。

他确实因拿下兖州牧位置的手段是先扩张后正名,于是和兖州境内的士人在后续的配合上产生了一点龃龉,但他一来不像是袁绍一样还有一个邺城朝廷在境内作为拖累,二来也还有陈宫等人为他逐渐缓和与兖州士人的关系。

不过要说面对旱灾的到来,他能过得有多舒坦,又显然没到这个程度。

历来若有旱灾之变,兖州所要遭到的罪都是比冀州青州这种地方大的,气候、土壤、田产的优势反而会成为此间的劣势。

能怎么办?蝗虫爱吃……

曹操发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要说多种豆类和苜蓿来进行防治倒也不是不能做,但前提是,这两种东西要有足够的市场。

虽说豆为五谷,也没听说过谁会将豆长期作为主粮,顶多配合黍麦食用,所以倘若种多了,消耗就是一个问题。

苜蓿草就更别说了,它比起豆类所需的生长环境更为严苛得多,偏偏在兖州境内还没有足够的战马资源需要用它来喂食。

“我看也不必想着将其种出来后送到司隶贩售,”曹操托着额头,将面前的这份报纸翻了又翻,“这种广而告之的手段势必会让那三州的豆类和苜蓿价格大幅下跌,算上路费往来,我们就亏了。”

也就是说,麻烦还是只能在他们自己境内想办法解决。

不过即便是这样,身在此地的陈宫看得出来,面对这种因责任大而带来的困境,曹操并没有后悔于自己就任兖州牧这件事,而是依然在积极寻找出路,就这一点上来说,便让陈宫倍感欣慰。

在这种压力之下,曹操甚至和边让等对他颇有意见的兖州士人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也将话给挑明了,要么就是他们和衷共济,度过眼前的这次危机,要么就是他们一起失去民心,性命难保,总之有什么意见都等到这些灾情结束之后再说。

就为了这个磨合之中的进展,陈宫也自觉自己有这个责任,全力配合曹操度过这次危机。

天时既然自有其常理,无法按照人的意志来进行转移了,也就只能从人力的角度来做了。

除却乐平月报上给出的法子之外,陈宫建议道:“西面三州有乔侯以身作则,故而民众不再对蝗虫怀有神化的忌惮情绪,东观汉记中对于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的说法甚至重新做出了校勘,然而兖州境内的绝大多数百姓并不知道此事,若蝗灾一起,府君即刻亲身作则行捕蝗之举。”

曹操颔首,这一点他当然会做到。

“此外,当年曾被乔侯用过的驱蝗之法不妨一试,以蝗换粮,以火灭蝗,再下一条诏令,如若有人因捕蝗而致使田地毁坏,可将这块田亩免税。”

曹操刚要开口,就听陈宫说道:“我知道府君在担心什么,如此情形之下难免有人刻意踩踏田亩以求避税,故而需有严格的监管和巡查,我想向府君举荐一人,此人姓满名宠,表字伯宁,曾在郡中担任督邮,纠察为祸贼寇恪尽职守,又曾在高平县中担当县令,因县中督邮贪污,便将其抓捕拷问,致使督邮受刑而死,故而弃官归家。”

“非常之时,正需有非常手腕之人!”曹操眸光一亮,当即回道。“不知此人现在何处,我即刻去请。”

陈宫回道:“他为山阳郡人,府君既有此意,让人往山阳昌邑走一趟就是。”

这也只是一个疑虑而已,曹操想了想又问道:“可若要以蝗换粮,我等手中的粮食并不足够,又该当如何办?”

他们是不能给人开个无法兑现的价码的,但这个兑换的数额也不能太低。

可虽说去年收成尚好,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粮都被曹操用来换取棉衣供给越冬之用了。

现如今的府库里正常的过完一两年还好,真遇上这种灾情,却着实不够。

陈宫果断回道:“让人往长安走一趟,问询于乔侯——”

“是否愿意,以兖州各家所藏之孤本典籍换粮!”

曹操愕然,“他们如何能舍得!”

陈宫摇了摇头,“让他们全拿出来或许不舍,一家凑上一批总能愿意的,在书籍的选择上也大可以再斟酌一番。”

“孰轻孰重,在这性命攸关的当口,总得分出个高下吧。”

第293章 激将之法……

但陈宫说这是性命攸关,在有些人看来却未必有这样要紧。

当他以兖州别驾的身份朝着各家游说的时候,收到的回复几乎是统一的。

春三月的雨水短缺在早几年间也是常有的事情,不一定真会发展到旱灾的地步,更遑论是在此时还没有见到影子的蝗灾了。

那长安朝廷对此摆出了严阵以待的架势,到底是真要为这样的灾祸做出准备,还是想要通过舆论给他们制造在心理上的压力呢?

陈宫忍住了直接开口就骂的冲动,冷声问道:“倘若当真如此呢?”

对方漫不经心地回道:“且不说这兖州地界上,曹兖州所在的东郡就有黄河经行而过,便是那济水、濮水、泗水和那大野泽,都是这方土地上的稳定水源,少下个几天雨而已,何必先自己人吓自己人。”

“再者说来,曹孟德的兖州牧是由邺城朝廷授予的,我等就算现如今要效忠也该当效忠于邺城天子才对,你因为关中的存粮更多,便要将我等的典藏孤本拿去那头换粮,在情理上也说不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