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0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戏志才跟程昱相处的时间不短,在这三两句里便听出对方乃是兖州口音。

他便接话道:“现在不是此地学子,难保将来不是。”

谁知少年摇了摇头,“家中不便,并未打算长期远游,只是听闻乐平有些典籍可对外开放,允人前来一观,又有易学大家在此地开课,可供旁听,这才来此小住一月。”

他说话之间已将手中的东西全部捡拾了起来,又朝着戏志才行了个礼,这才朝着远处走去了。

戏志才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伯槐……这说的是上党郡从事常林。

这人惯来喜欢在上党巡视民生的时候就给人念报,会遇到从兖州方向经由上党郡而来的人,提及乐平书院之事,倒也算是顺理成章。

地域之分限制了对方前来此地就读,也实属情有可原。

若按照这样的情况看,对于这个陌生的少年,戏志才好像也不必有什么特别的关注。

但他方才帮忙捡起散落在地的纸张之时,总归会无意识地扫到几句。

在这些刚送到乐平来贩售的低价竹纸上,竟写着几句不太像是出自少年人口吻的话,写的是——

简郊社,慢祖祢,逆时令,背大顺,而反求福祐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1

这话中的大致意思是,如果违背天时来从事种种社会活动,却要随后求神拜佛,甚至求祭的乃是个邪神,来求得一个好收成,难道不是路子完全走错了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少年信笔写下的这些东西之前,有一张像是作为序言留白封皮,在上面写着的,乃是《昌言》一字。

敢以这种名字命名随笔,倒像是有几分傲气的人才会做出的举动。

然而在方才他和戏志才短暂的交流之中,他表现得倒是有些腼腆的样子。

这种矛盾着实有点意思。

但既然对方没有在乐平就读的意思,想必是家中确实有事限制了他的行动,总不能才见面不久,就将人给强行留在此地。

戏志才想到这里,便没打算继续深究下去。

倒是在他拜访郑玄与荀爽的时候,恰好提到了这个少年的形貌,从一人口中得知,这少年名为仲长统,乃是兖州山阳郡人士,和王粲是同乡。

两人认不认识另说,总之他近来给荀爽和郑玄都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荀爽提到,他才思敏捷,颇精思辨,就是有些想法比较激进而已。

戏志才问:“何为激进?”

荀爽隔了好一会儿,才回道:“他不觉得有天命之说。”

仲长统觉不觉得有天命一说,或者有没有什么神佛旨意姑且不论,在徐州的笮融反正是觉得自己有的。

作为佛宗的传教人,当他在广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拥趸,在这些信徒的簇拥之下变得越来越飘飘然的时候,他大概自己都要被自己编造出的谎言给骗过去了。

他自认自己真是受到了佛祖的委托来拯救蒙昧信徒的,那么他们的钱财交到他的手中,不也正是赎罪的表现吗?

随着几个消息的传来,他这种身为上人的心态与日俱增,甚至越发觉得自己能够取陶谦而代之。

其一就是东郡那头的严白虎旧部不堪孙策部下的围追堵截,选择逃入徐州,直接进入的就是广陵郡,等同于直接投效到了他的手下。

这些亡命之徒的战斗力简直不需多说,让他的直属势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一是丹阳郡的祖郎响应了他的号召前来。人都来了,谈合作又有什么难的?

而其三,就是麋竺在之前的拒绝后,终于同意来到广陵,观摩一番此地的浴佛之会。

笮融心中振奋不已。

他必要趁这次机会,将这东海大商的势力攥到自己的手里,好给那陶谦老儿以致命一击!

第275章 六方博弈……

麋竺抵达广陵郡的时候,已经是六月的中下旬了。

距离长安城中的那出论酒之会和长安城中的新路展示,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随着为长安新路的诗文被以歌谣的方式传唱,这些消息也终究是随着行游的商人逐渐传递到了徐州境内。

以“黄懿”“黄庭”为名的蜀中客商,或许是其中相对来说财力丰厚的一方,但绝不只是唯一。

乔岚按照贾诩所提醒的置身局外方针,也仅仅是在抵达射阳的第一天折腾出了一点动静而已,随后便只像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商贾。

而乔亭那边,除却拜访陈登,转达了陈珪对儿子的问候之外,也仅仅是将洛阳货品在郯县销售而已。

这就让她们显得更不那么起眼了。

要说麋竺作为东海的头号钱袋子,对于东海郡内出现了哪些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人物,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在两姐妹有意低调的处事中他也并未想到,她们二人会与乔琰有关,还是她的同宗亲属。

乔琰没打算让麋竺直接加入到这个情报部门中就有过考虑,当然不会让这两姐妹的身份暴露在麋竺的面前。

所以此时正在往高邮方向赶的麋竺和鲍鸿知道的只是——

鲍鸿觉得笮融对麋竺发起的邀约有些可疑,将其上报给了乔琰知晓,而她对此做出的反应是,让麋竺假意应允笮融,将其背后的用意给彻底弄明白。

若不如此,她大概也无法在相隔甚远的情况下对症下药。

“算起来我虽是徐州人士,但也已有数年未曾来到广陵了。”麋竺策马而行,目光朝着周遭逡巡,开口说道。

还未曾正式进入高邮地界,他便已发觉此地的境况与他处不同。

在高邮城郊的佛寺大小林立,比比皆是。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对笮融抱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异宗佛教入侵的景象非但没有让人感到宗教的神圣感,反倒有种说不出的毛骨悚然。

麋竺刚说到这里,就听到后方的队伍传来了一阵骚动,他回首看向了后头,正见一众僧侣扛着一尊木架而来,因道路不够宽敞的缘故,两方的队伍就有些交错。

隔着人群也不难让人在第一眼看到,那木架之上摆着好一尊佛像。

这尊佛像的表面黄金溢彩,贵气非常,以麋竺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别管这佛像的内里是何种材质,起码这最外面一层的黄金是真的!

真金。

再看这些人迈步的脚步沉重,这座佛像内部是空心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只有可能是铜制的实心佛像,而后在外面镀了一层不薄的黄金!

这东西造价可不菲啊……

何况麋竺并不觉得,他会巧之又巧地遇到唯一一个佛像打造完毕后送往高邮的情况。

他便随即朝着鲍鸿问道:“你之前见过几个这样的佛像?”

鲍鸿思索了片刻:“好像是三个?”

那么加上眼前这个,起码就有四个。

麋竺不由觉得有些心惊。

可莫要觉得这种佛像的打造是什么寻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