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41)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但她请回的这个分宗立户旨意,却无疑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乐平侯独立成户,在汉代的律令中其实是符合标准的。

也就是父死,无子男、祖父母、母亲代户,可以由女儿为户主。

在边地战事往往会导致户中无男丁的情况下,这条律令也有其必要性。

可由她这个年不满二十的后生晚辈提出,从祖父开始分出一支来独立成宗,便是一件闻所未闻之事。

总不免会有好事者想要从中打探乔琰和兖州乔氏之间的恩怨,却很难从大司马府出入之人的脸上看出任何的端倪来。

圣旨的存在又让这种分宗有了来自天子的支持,压制下了一批负面议论的声音。

“这有什么好议论的,”任鸿从灵台往长安城走来汇报文书档案的时候,便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的声音,“议论此事的人,无外乎就是将自己带入了没甚本事还只想安享富贵的角色里,我看城中之人还可以借此分辨一下,是不是应当和这些人划清界限。毕竟——”

“今日他们只是想从亲戚这里谋求好处,明日可能就是希望从朋友身上借点东西了。”

她身后跟着那批灵台待诏,看起来好一副人多势众的样子。故而哪怕她明面上是在跟自己的下属说话,实际上却是在跟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能让这些人有这个胆子来跟她辩驳。

任鸿朝着周边环顾了一圈,确定这些人没一个能打的,这才抱着手中的天时记载往尚书台走。

虽然说这些说话的人没什么本事,但她还是不免庆幸,在天子诏令下达的三日后,乔琰将关中各处事项问询过后,便朝着并州回返,去处理分宗的仪式手续去了,所以她此时并不在长安城中,也就自然听不到这些闲话。

而对并州那头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巴不得自家州牧不再能受到兖州乔氏的桎梏限制,不需要应付这些人情往来的事情,反正乔玄的祀庙就在并州,在此地分出一支来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样一来,乔琰大概也能顶上并州人的地域归属。

那就加重了一层和他们并州人之间的自己人光环。

也很难说是不是程昱的心态对周围形成了传染,大概上到并州别驾下到并州民众,连带着任鸿这种一度离开过并州十几年的“本地人”,都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而对兖州乔氏生出了一番同仇敌忾的想法。

君侯没有那些糟心亲戚的支持,那就没有算了!

她们这些下属会站在她背后的!

等等……她这个灵台丞好像应该算是领着大汉俸禄的,说是下属其实也不太对?

任鸿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想想大汉俸禄能发得出来,还得是因为君侯的努力,这种负罪感顿时又消失无踪了。

总之错误都是兖州乔氏的。

那几个乔氏族人,在来长安的时候还满心以为能从乔琰这里捞到一点好处,就算不能位列九卿,从她这里捞到一个朝廷敕封的太守位置,弥补掉失去了东郡太守的损失,总还是好的。

却不想是被人以这种方式驱赶出了长安。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打着回来报信这样的理由,让其中一个人先回到兖州乔氏祖宅的时候,这人话刚开口说了两个字就对上了族中长辈复杂的目光。

“乔并州在两日前已经让人来过一趟了。”一人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这回返祖宅之人本以为这是乔琰让人来告状的,本想说这出声得罪她的话可不是他说的,说不定等下次他们带上一份赔礼道歉之物,这件事也就这么揭过了。

毕竟一家人哪里有隔夜仇。

他们这些人沿路回返所受的罪,也该当能够平息她的怒火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还未曾开口,那在上首的乔氏族长憋了两日的怒火,在此时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一把就抓起手中的拐杖,朝着他打了过来:“你们到长安到底都做了什么!”

“你以为她是来跟乔氏叙旧,来说说你们干了什么好事的吗?她是来跟我们通知的!”

“通知她在天子的支持下,从乔公祖开始往下分出了单独的一支来,名为乐平乔氏!”

既是乐平乔氏,就休想再让兖州的梁国乔氏跟她攀上什么不必要的关系!

“乐平分郡,乔氏分宗?”这个消息既然借道兖州通知到了梁国乔氏,也就理所当然地快速送到了袁绍的手中。

袁绍可没觉得自己能从梁国乔氏和乔琰决裂这件事上得到多少好处。

若这其中真有什么可用之才,在乔琰如今还缺人的情况下,她当然不会将其错过,大概也就不会来上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举动。

毕竟分宗这种事情,并不是可以随便做的。

即便有刘虞的这个圣旨给她兜底,这也是个相当危险的动作。

但袁绍不是个傻子,他自己也深受宗族之患的影响,不会看不出在这危机之下所潜藏的好处。

想到他此时还得将自己的兵力投入豫州的战局中,从袁术的手中将汝南袁氏的另一半势力给争夺回来,他居然有点羡慕乔琰眼下的处境了。

她这个快刀斩乱麻的决断,直接将她后续可能面临的影响给一次性激发了出来,还是一种可以被她轻易化解的影响。

做出这个决定她会不会心中苦闷那另说,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何况按照袁绍和乔琰之间历次往来所遭到的打击,他出于直觉,怎么想都觉得——

乔琰可能没有因此受到多少情绪上的折磨,反而乐见其成。

这就是个老谋深算的混账!

一想到这里,他甚至转头就朝着沮授问道:“公与啊,你说我有没有这个机会分出个邺城袁氏来?”:,w,

第249章 奇观之论

但没等沮授开头,袁绍自己就已先打消了这个想法。

兖州乔氏本身的名望远不及乔琰本人,所以她可以轻易地做出这样的取舍。

袁绍却不行。

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之名,正是袁绍目前还不能舍弃的东西。

若非是这赫赫世家的声望,他无法在董卓祸乱洛阳之时号召起这样的一支队伍,也无法让他在迎立刘辩于邺城后得到这样多的支持,并以最快的速度与河北士族达成统一的意见。

这是他发展的根基,而不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头。

所以他还是得继续和袁术斗下去,直到将正统彻底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也绝不能再让袁术说出什么“绍非袁氏子”的舆论攻击。

“明公……”

沮授这个劝阻的说辞刚出,就见袁绍摆了摆手:“你不必多说了,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么做,这条路她乔烨舒走得,我袁本初走不得。”

袁绍说到这里,又不无感慨地说道:“我是实在羡慕两个人,一个曹孟德,无论是夏侯氏还是曹氏都给他出了不少可用的人才,一个乔烨舒,白手起家到如今,说分宗就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