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2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他一边将两捆布递给了妻子,一边将装着米面盐卤等重物的筐子给搁置到了地上,转头就见刘协用欲言又止的目光看着他。

想到他今日和乔琰留下的人手接头所得到的嘱咐,他拾掇着东西的同时,和刘协说道:“犯不着担心外头的战祸,那位乐平侯得了朝廷的敕封,领大司马的位置,说是要与咱们那位益州牧大将军一道制服张鲁。结果刘益州还没到呢,乐平侯就把汉中平原全打下来了。”

“刘益州慌得很,不仅送粮送人,还把汉中送给了长安朝廷接管。”

他没去看刘协脸上一瞬间精彩起来的神色,只继续说道:“不过这跟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没什么关系。听他们说,咱们这一片过阵子也要被陆续接管过去,想来也不必打,还能过安生日子。汉中平原要起军屯垦荒,要将早前跟随张鲁的送去开路,也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刘协与真正的农户少有接触,根本没能意识到,倘若他这养父真是个寻常的农人,其实不应该知道这种会战之事。

顶多就是知道汉中易了主,刘焉还给此地送了东西。

他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方才养父说的一句话——乐平侯领了朝廷敕封的大司马位置。

哪个朝廷给的敕封?

为什么会给她大司马的位置?

自去年八月到如今,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刘协始终没有问过长安的情况。

最开始的时候,这或许是因为他既然装作了失忆就得装得彻底一些,当然不该过问什么太容易暴露身份的东西。

可到了后来,很难说他的这种表现是不是出于逃避的心态。

现在骤然听到乔琰拿下汉中的消息,他却不得不问了。

他原本以为,在他失踪之后,剩在邺城的刘辩就会成为唯一的正统。

这样一来,汉室就可以从原本二分的情况下归为一统。

这对天下庶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倘若事情是按照这样发展的话,好像不应该同时出现乔琰担任大司马而刘焉担任大将军的情况,甚至还是乔琰出兵汉中。

这是什么奇怪的发展!

刘协斟酌了一番说辞,问道:“您说,大司马?”

“你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养马的职业吧?”男人爽朗地笑了笑,“听说那是天子之下最高的位置,现在是由乐平侯担任着,因为她在前天子失踪后扶持了刘幽州继任天子,又有剿灭董卓乱贼的功劳,自然是该当有高位重赏的嘛。”

“说到那董卓老贼可真是气人,”他接着说道,“要不是因为他,也不会有这么多长安的民众跑到咱们益州来了。这些人没有土地,也就只能先干着樵夫渔民之类的活,可跟我抢了不少生意。不过反正他死了。”

听到董卓已死,刘协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但他这口气才松到一半又陡然意识到,这不对啊!

按照养父所说,长安城中的董卓已经没了,他刘协也在同时失踪了,被他父亲委托为托孤之臣的乔琰居然没有选择转而支持刘辩,而是扶持了刘虞登基?

那岂不是天下还是有两个天子,也还得继续生乱下去?

刘协的脸色变了又变,竟不知道自己的失踪对于天下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他的这个神情变化,被养父给看了个清清楚楚。

男人旋即说道:“要我说这也挺好。那刘幽州的美名,就算是我们这些益州人也有听闻过,幽州是什么苦寒之地也不消说了,他居然能在幽州让粮价稳定在每石米三十钱。”

刘协闻言瞪大了眼睛。

这种事情,在他还在董卓掌控之下的时候,是绝不会有人告知于他的。

他只知道长安城中的粮价高得惊人,就算是有他强行下令让董卓放粮赈灾,也没能让此地的情况有太多的好转。

但刘虞居然能让粮价稳定在这个数额,那他的治下是何种场面似也可以想象得出了。

会有美名传到益州来,穿过了重山万水的阻隔,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情况。

刘协又听男人说道:“再说那乐平侯,逢战必胜,又看重民生,将并州的亩产增加了不少。这一对君臣配合,许是民众之福呢?”

他话刚说到这里,就听一旁的妻子说道:“你都说了,这跟我们汉中地界没多大关系,你管人家是不是好君臣。”

“那还是有些关系的,”他回道:“人家上来便说了,汉中的征税往后跟着关中来,亩税是肯定不收的,刍稿税自今年起减半,因并州的农耕之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汉中,所以先在军屯中做试验,若今年出了成果,明年就能在这里教授。要这么说,我都想去买地来种了。”

“但好在,我还从那里打听到了个新活计,那北面钖县上游一点的位置要起个船坞,大概将会有个新镇子,我多走些路,把野味和柴火挑到那里去售卖,说不定也能多赚点,等到年末可以给你们多买两块好布。”

刘协怔怔地听着父母商量。

养母问道,既然这样的话,要不要干脆往那边再搬得近一些,可惜他们实在舍不得这一片的生活环境,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又听养父说到,听说现如今的长安城已经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周遭人口聚拢而去的地方,早年间还是人从长安外流往益州,现在却成了益州的人往长安去。

这个在长安重新建立的朝廷,将今年的年号定为建安,可真是定对了。

刘协从未见过邺城的情况,不知道身在那里的刘辩和袁绍又是何种配合的模式。

但很奇怪的是,他有一种直觉,要达到养父口中的黔首聚众而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养父说到这里的时候摸了摸他的脸。

刘协脸上那条伤疤,因为民间所用的药物在消除痕迹上的效果不佳,最后还是残留了下来。

男人感慨道:“若是你的脸尚好,看你这个聪明的样子,说不定我们过上两年积攒些钱财,还能将你送到关中或者并州就读,学些好本事。”

“我今日还听人说,那位大司马在并州开办的乐平书院延请到了当世的数名大儒,又在关中设立了弘文馆招揽天下英才,益州也有不少名士前去。虽听来不是我们能奢望的,但若有机会总是要试一试的。”

现在便算了。

刘协的脸上有伤,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应当是无法走正常做官路子的。

但对刘协来说,他一面遗憾于自己没能亲眼看到此刻的关中是何种景象,一面只觉万分庆幸。

若他真去了长安,纵然脸上有这一道疤痕,也难保就会被熟悉他的老臣给认出来。

可在这个时候,他到底为何要去长安,又为何要让人找到呢?

若是长安并没有天子,那些大汉的臣子在铲除董卓后依然在四处寻访他的下落,让关中处在秩序凌乱的状态,他或许会立刻向养父坦白身份,立刻返回长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