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1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沮授只能庆幸的是,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修养后,邺城的军备武装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让他们在太行山与河内郡的防守都比先前坚固了一个程度。

青州与冀州的耕田面积也要比凉州并州更大,在平定了内部乱贼之后,也能逐渐追回差距。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袁绍要先放下一些没有必要的好胜心,千万别在此时跟乔琰一味对标。

袁绍心中郁闷,可在局势确实不顺的情况下,还是暂时收回了这个想法。

他暂时也没有了这个多余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升任大司马却不为人所诟病。

因为同样也是这二月的中下旬,一件对邺城朝廷未必重要,对袁绍来说却很重要的事情发生在了此地。

袁逢嫡长子,袁绍和袁术的兄长袁基病逝。

第239章 汉中合围

昔年洛阳之变,袁基带领刘辩潜逃,脱离董卓那灭口行径的时候,就已留下了严重的后患,在这邺城朝廷之中所担任的只是个闲职。

比起袁绍这种在实权上的领袖,他更应该算作袁氏族人中礼法上的嫡长。

这也正是为何,在去年袁术将那封“绍非袁氏子”的书信送到乔琰手中后,会被她将此信转交给袁基,也是由袁基来处理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并对乔琰这边给出封口的赠礼。

当时他的身体就已不算太好了。

虽然凭借着袁氏的财力和权柄,要想寻到名医和进补的药物并不难,但在方今的医疗条件下,这种伤势处理的不及时和身体亏空后带来的种种后遗症,都让袁基的病亡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早在去年冬日,袁基就已有些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征兆,到了冬春交际之时,更是被一场风寒直接送到了死亡边缘。

或许并不只是因为当年旧伤的缘故。

作为天下生变之前的袁氏继承人,袁基在来到邺城之后也难以避免地要去考虑袁氏的将来。

叔父袁隗死于洛阳后,袁氏的上一代长辈自此全部身亡。

袁隗的二子都跟随母亲马伦前往了乐平,与他们之间几乎断绝了往来。

袁成没有儿子,所以袁绍被过继了过去。

袁逢的嫡子就是袁基和袁术。

可现在袁绍和袁术一个支持邺城朝廷一个支持长安朝廷,各自占据州郡对峙,分明是要让汝南袁氏分崩离析的样子。

这甚至不是将筹码投注在不同方向的问题。

袁基毫不怀疑,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哪一个人支持的那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都绝不会让自己的兄弟活下来。

这就与父亲当年让他们兄弟守望相助的嘱托完全背道而驰。

在言辞与行动上都格外不重脸面的袁术,又会不会因为出身世家的傲慢,得罪了长安朝廷的头号支持者乔琰,在袁基看来依然是一件难以揣测的事情。

袁基在病中向杨彪借来了乐平月报,逐字逐句地研读了过去。

出于多年间在洛阳朝廷为官的眼界,袁基和沮授形成了同样的认知判断——

这份乐平月报的存在意味着一种潜藏的文化入侵,在其内容与体系成型后,朝着邺城这头试探出了自己的手脚。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

而面对这种威胁的袁绍又该当如何应对呢?

邺城所筹措的太学失去了原本能拥有的郑玄,反而让乔琰的乐平书院形成了更加牢不可破的文化底蕴,就是他们在决策上的一个大失误。

这种差距,绝不是什么研究旧年图纸可以弥补的。

袁基若能放平心态来养病,或许还能让自己多活几年,可他偏偏要用这样的纠结思索来为难自己的身体。

这直接导致了最后的一场疾病发作中,袁绍甚至还没来得及为他延请到看症的名医,他就已经撒手人寰。

袁绍站在袁基的病床前,看着兄长已经失去了呼吸的遗体,一面为生老病死的离别而心中哀恸,一面又不免理智地考虑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袁基之死的消息传出后,其他人会有何种反应?

这并不是个很合适的死亡时间。

袁基还在的时候,无论是袁术还是袁绍的头上,都还有一个“大家长”。

固然袁术当年何其不顾袁氏脸面地来上了个对袁绍的抹黑,只要袁基还在,他就不能对身在邺城的袁氏一支做出更进一步的指责。

可现在袁基死了,死在了邺城朝廷刚刚改元为永汉,和长安的新朝廷对峙的时候!

偏偏袁术还恰好身在袁氏的族地汝南。

这就意味着他要比袁绍能接触到的袁氏子弟更多!

袁绍手下的谋臣已算极多了,可惜还是算不到两个人的想法。

一个是乔琰,因为她永远能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取胜。

一个是袁术,因为他永远能用当年那种路中悍鬼的方式打破下限。

袁基一死,天知道袁术会折腾出什么动静来。

袁绍头疼得要命,一边操持着袁基的葬礼事宜,一边让人留意着豫州的动静,顺带催促一番,某位荡寇将军可以早日进军了。

刘备除了在刚进军豫州的时候给了袁术以迎头痛击,接下来的行动都稳扎稳打得过头了,让袁绍甚至怀疑起了利用刘备来“除贼”,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他还真没有猜错的是,袁术果然在获知袁基死讯后干了个混账事。

身在长安的程昱郭嘉等人原本还觉得,像是乔琰这样,有乔氏这种没眼色且想要打秋风的亲戚,已经是足够倒霉的事情,甚至让他们更有了为君侯尽忠效命的决心,但一对比袁绍和袁术这两位的互相拆台,乔氏族人居然还得算是很听话的。

“袁公路他真是什么都敢说啊……”郭嘉看着手中这份信报,不由叹为观止。

在信报中写道,袁术声称袁基之死,必定和袁绍脱离不开关系。

当世名医有什么人?若要算的话,头一号就是华佗。

袁基抱病的情况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袁绍是不是应该将他请来邺城给袁基诊治呢?

至于说华佗和乔琰这边的关系更好,甚至被乔琰在去年春日请去了并州,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哪怕按照两国邦交的情况来看也是可以有商量的,更别说,按照袁术在豫州境内所了解的情况,此人向来信奉医者仁心,绝不可能因为这种势力恩怨就拒绝医治。

如果袁绍说,这是因为自尊心作祟,那这个邀请本可以由袁术来发起的。

可袁绍甚至派遣了刘备前来进攻豫州,或许他也同样不能接受豫州这边的好意。

如果袁绍说,这是因为和乔琰之间还有一笔欠债没有结清,故而不好意思开口,那还是袁绍的问题嘛。

明知道自己的计算水平不太好,为什么要答应这样的条件,又为什么要拖欠区区五万石的粮食到如今。

倘若袁术早知道此事的话,必定会提前替袁绍还账的,也就不会让大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