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1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乔琰回他:“此事当然不敢轻忽,我已让更多随军医者从并州方向过来了,在大军整顿开拔之前,他们应该就能抵达。”

对岭高谷深之地的毒蛇和毒虫,乔琰丝毫不敢懈怠。

哪怕她这一趟只打算抵达汉中地界,绝没有要往益州更南部的地方涉足的想法,也不能在横跨秦岭的深山行路中大意行事。

别看她因为扶持刘虞登基的缘故,在元月初一的晚上,就已经将谋士成就【扶持主公登上皇位】所带来的9点属性点,其中的4点点在了智力上,将数值给拉满了,剩下的5点则点在了气运上,让这个数值变成了106,她也不敢打这个包票,这个气运数值能连蚊虫叮咬这种情况都给避免了。

这大概不是这玩意的正确打开方式。

比起极高的气运,乔琰觉得她的谋士系统相对来说更有用的,还是那个早在她得到第一个100谋士点的时候就激活出来的立体地图。

在秦岭山中行路,显然还是这玩意在实用性上更高。

起码在进行两条河谷之间的转道翻山中,她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在她受封为大司马的五日后,大军自长安开拔,朝着骆谷道的骆峪而去。

那册封大司马的过程放在紫宸殿中,长安的百姓无法看到。

但如今大军起行,他们却能看到,在这从长安出发将与关中驻军在骆峪会合的精锐部从中,策马而行的主帅显得尤其醒目。

这就是那位最为年轻的大司马!

乔琰朝着围观他们出行的民众看去。

和元月时候目送天子往明堂祭天的那日相比,也不知道是因为冬日将近,关中的气温升高了不少,让民众有了出来走动的想法,还是因为随着刘虞即位后长安秩序井然的建设,周遭涌入长安的民众越发增多,让她恍惚有种在进行状元游街的错觉。

还是一出发生在长安城外的。

昔年汉光武帝刘秀有一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如今执金吾倒还是天子扈从,但也不知对这些长安民众来说,倘真要得风光阵仗,是该当去执金吾还是投效在她的大司马府之下。

这一面让她意识到,自己八年间的努力和争取这个大司马的位置,绝不是一个无用之功,另一方面也在提醒着她,若是让这种情况继续延续下去,别管她在接掌大司马之位的时候是不是为时局所推动,依然要被快速推到与大汉皇权对立的处境。

最迟半年内,她必须想出个缓和矛盾的办法。

但大概让她未曾想到的是,在这人群中,除却寻常百姓之外,还有几个特殊的人。

“梁国乔氏?”程昱收到郭嘉从大司马府送来的消息,不由面露诧异。

乔琰的本家已有多时没有消息了。

在乔琰领兵平定长安之乱的时候,他们都没有任何一点动静,在随后接近半年的时间里,也始终处在一种乔琰不问他们也不回的状态。

就连跟他们处在敌对关系的袁绍都跟长安之前有过一次……不对,如果算上田丰的话,得算是两次来往。

身在最偏远地方的扬州更是派出了周瑜来跟乔琰做出了一番交易。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就算是从交州往长安来都已经绰绰有余了,更别说只是从兖州到相邻的司隶。

这很难不让程昱怀疑,这家人是不是在曹操平定兖州期间给人下绊子所以被扣押起来了,或者是不小心被流寇过境给解决了。

也别怪他有这种恶意的揣测,毕竟这家人实在是太没有眼色了!

顶多排除掉早早就前来投奔乔琰的乔氏姐妹。

因公事交接的问题,这个消息送到程昱的办公之所的时候,荀彧恰好身在此地,便看到了程昱脸上说不好是无奈还是嫌弃的表情。

“出事了?”这送信之人身着乔琰麾下部从的统一军装,不难让荀彧判断出他的身份。

乔琰刚离开长安,显然不可能是她在离开前还漏掉了什么消息传达,故而荀彧先下意识想到的是,是不是幽州那边的战局?

但瞧着程昱手中拿着的这也不像是军报,更像是随手扯了张纸条写成的便签,应当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情才对。

程昱回道:“无妨,一点没有判断力的跳梁小丑。”

他回话的时候接着往下看了两行,就看到郭嘉在上面写着,梁国乔氏的人自称,他们是为恭贺君侯成为大司马而来的。

“……”程昱忍了又忍,还是低声嘀咕道:“好一群厚颜无耻之人!”

这种理由,他们是要糊弄谁呢!

从君侯受封大司马到如今也才五日。

按照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到梁国乔氏的距离,这个消息传入他们的耳中都需要四日以上的时间,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怎么也要到三天之后,哪里有可能在五日间跑个来回。

这分明就是他们在收到刘虞登基的消息后纠结到了如今,最后决定不能只在兖州按兵不动了。

别管乔琰的行事作风,到底会不会在有一天引发对他们全族的清算,在她如今有拥立天子功绩在手的情况下,他们无论如何也该前来对她做出一番示好。

说不定还能在长安朝廷中借此得到一点好处。

结果巧之又巧的是,他们在抵达长安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乔琰领军出行的风光场面,又得知了她已经拿下了大司马位置的消息。

眼见此景,他们先前的犹豫早就不知道丢往何处去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能带给一个家族的好处,远比所谓的潜在隐患要多得多!

在这等混乱的局面跟前,他们好像根本不该有这些畏手畏脚的想法,而应当早早地来谋求他们能直接拿到手的利益!

出于这种想法,前来长安的几人毫不犹豫地就登了大司马的府门,声称乃是因祝贺乔琰升官而来的。

郭嘉皮笑肉不笑地将几人先迎接了进来,转头就给程昱送了一封简讯。

简讯中说道,君侯眼下不在,又因她将入汉中斟酌战事,再让她被这等小事所牵绊,着实有些不美,不如此事先由他们两个暂做决断。

若这些人是如那兖州牧曹操或者是扬州牧孙策的亲族一般的水准,他们在此时终于选择前来效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乔琰置身于高位,原本就是需要更多助力的。

但以眼下的情形来看,这些人在乔瑁和乔蕤相继死去后,居然还没意识到他们要想崛起只能依靠乔琰,这就是眼界浅薄,目光短浅,而当郭嘉与他们交流了几句后就可以确认了,还有能力不足的毛病。

这么一看,当年处在太尉位置上的乔玄都没给族人进行什么铺路的行为,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郭嘉朝着程昱问询,能否先以君侯出征不宜打扰拖着他们,等君侯回来的时候建议她切莫对这些人委以重任。

按理来说这种家务事他们是不该多说什么的。

但他们这些真正算作心腹的谋臣都知道乔琰的志向,也清楚地知道,她所要走的,原本就是一条危险到随时可能粉身碎骨的路,就连这个谋夺大司马位置都需要以这样迂回的方式展开,又怎能给自己留下这么多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