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0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程昱对乔琰这种良性竞争的说法倒也认同。

内部的潜力股彼此竞争,擢升实力,在一致对外的时候才能成为对手的噩梦。

只是——

“这样一来,庞统是不是差了诸葛亮一个辈分了?”

毕竟荀攸是荀彧的侄子。

乔琰摆了摆手,“若非要这么说的话,给他们都加一门在慈明先生门下的诗经课好了。”

荀爽现在还在长安,但因他的金紫光禄大夫乃是个安排给他的虚职,不日就要启程前往乐平。

因荀爽自己也不想闲着,乔琰便跟他商定在乐平开设一门课程。

以荀爽在经学上的成就,他能开设的课程很多,但有些对这些乐平书院中的学子来说,学习的门槛还是稍微高了些。

而且最好不要和郑玄蔡邕的课程重合,这就能有效地减少这三位的授课时间和操劳程度。

经过她和荀爽之间的协商,这个课程最后被敲定为诗经。

荀爽在被董卓强行征调入司隶之前,还避世在汉滨的时候,曾经写下过一本著作,叫做《诗传》,也就是荀爽版本的对诗经的注解。

若非要说的话,荀爽在易经上的成就也尤其出挑,甚至在易经中引用了一部分阴阳家的理论来进行新框架的构建,但与他同在此地的毕竟还有个郑玄,也是个易学大家。

这种深入问题的钻研还是留给他们各自所带的弟子为好,不要强行让书院的学子今天听一套费氏易,明天听一套郑氏易。

乔琰也很难办的。

她怕下一次去乐平书院巡查的时候,会出现这两位老先生打起来的情况,到时候连拉偏架都不好拉。

诗经这种解析就要安全得多。

让庞统和诸葛亮还需要听荀爽的课程,也就算还有半个师徒之情了,若是真要一个师从荀攸一个师从荀彧,总归都是大家各论各的。

听乔琰这么说了,程昱也没什么好再提醒的。

他跟乔琰汇报了近日在春耕前的农户统计,亩田划定和农具授课,这才准备退下去。

只是他刚准备起身,就听乔琰让随从去喊“元封”过来一趟。

对于元封的真实身份,程昱也是知道的。

他深知乔琰目前并不打算直接揭穿田丰的身份,那么这个将人传唤过来显然不是要扒了他的伪装。

这么一想,就不免让人想给田丰掬一把同情泪了。

他想归这么想,还是直接坐了回来。

在对上乔琰玩味的目光后,程昱淡定地回道:“让我看看这位田元皓先生有没有可能成为我的同僚。”

乔琰觉得,他可能要在成为同僚之前先因为压力太大而跑路了,但也默认了程昱这个留下观望的选择。

好在田丰到底是在河北经历过大场面的,在他估摸着目前他的身份还未曾暴露后,在踏入乔琰的办公之所,听她称赞起自己的记录效率,只回道:“君侯谬赞了,我这只是听到什么写些什么而已,若是让我来说来写,大概也只能做个哑巴了。”

乔琰回道:“你这话就过于妄自菲薄了,能以这样的速度将信息记载下来且无有错漏之处,需要的可不只是落笔的速度,还得反应的速度不慢于说话之人。”

她捏着手中的记录纸张,丢出了一句对田丰来说堪称晴天霹雳的话,“你是个奇才啊!”

田丰废了老大的劲,才让自己的脸上没出现什么表情的开裂。

然而在他满脑子“是不是被发现了”的想法中,只听到乔琰问道:“你既有此才,若只做个记录员实在是可惜了,若非来看那两人的辩驳,我几乎要将你错过了,你说自己本事不够倒也无妨,倘有机会让你进行成体系的学习,你有没有这个兴趣?”

在田丰差点要让心脏蹦出心口的紧张中,乔琰对着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都说老当益壮,你这都还没到该当称老的时候,起码比起元方先生要青壮得多了,总归你们现在都在弘文馆,在他遴选人才之余对你教习一二如何?”

“元方先生到底六十有余了,我也想替他找个下属,正好你也在弘文馆中做事,便跟着他多学学,也顺便打个下手,你看如何?”

“……”田丰心中五味杂陈。

谁还记得,他最开始只是要潜入农具制作的地方做个打杂人员的?

为什么他经历的每一步都要这样具有传奇性质?

因为简单的计算,被没甚文化唯独运气好的张牛角选成了未来心腹。

因为赶上了天子登基,跟随灵台丞来到了长安。

因为弘文馆新建,被作为调拨的人手来到了此地。

现在又因为诸葛亮和庞统的一番相斗,在乔琰面前做了个中规中矩的记录,居然就要去给陈纪当助手去了!

他都有点担心继续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在袁绍发现了他的所在,派人前来接应他之前,他会不会混到弘文馆馆主的位置上……

不过想想他一个只表现出记载和识字能力的,应该没有这个取代陈纪的可能,田丰又打消了这种揣测。

算了,现在还不是去想往后发展的时候,还是该当想想,如何回答乔琰这个“你看如何”的问题。

田丰是很想拒绝的。

但想想看吧,陈纪在长安朝廷中担任着九卿之中的大鸿胪位置,作为大鸿胪属官的还是刘虞麾下的心腹齐周。

任谁都得说,这就是个对陈纪这种年龄和阅历的人来说最为合适的职位,也完全体现了从刘虞到乔琰都对他格外重视的态度。

田丰但凡答应得慢一点,都是对陈纪的不尊重。

成为陈纪的助手,还有低调行事的可能,拒绝这个提议,估计得被人将他的背景履历都挖掘个明白。

他努力挤出了个笑容,回道:“能得君侯看重,实在是我的福气。只是大鸿胪事务倘若繁忙,我也不便打搅,便做个刀笔吏就是了。”

乔琰也未曾强求,说道:“那便先跟着他多学多看好了。”

田丰如释重负地退了出去。

只是在他朝着弘文馆折返回去的路上,他还是不免斟酌起了直接逃离的可能性。

按照他现在所处的位置,要想快速混入长安集市之中好像是大有可行的。

但他刚生出了这个想法,就见荀彧正好从附近的官舍中走出,在见到他后当即将他给喊了下来,让他帮忙一道将几本古籍送到弘文馆的阅读区内。

作为最先将田丰的身份认出,又将此事告知于乔琰的存在,荀彧一见田丰这表现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当即找了个将他绊住的借口。

甚至以书籍过多的理由,又多安排了个人与他一道返回弘文馆。

田丰:“……”

他对着荀彧那张雅致沉静的面容,并未看出其中的潜藏之意,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怀疑对方此举中别有用心。

大概还是他多想了。

等他抱着书籍回返到弘文馆门前的时候,就见已有人将门前的两侧清理出了挂上门联的区域,想来等到乔琰写的那十二个字拿出装裱妥当,就该被挂在此地了。